任正非曾经说过,“华为走到今天,就是靠着对客户需求宗教般的信仰和敬畏,坚持把对客户的诚信做到极致。”高举用户至上,是华为成功走到今天的根本原因。早在十多年前,华为发布的“2012年行业趋势展望”中,就有30余处使用了“用户”一词。华为对用户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十多年的风雨,即便是从3C跨越到汽车,华为对“以用户为中心”的坚持也丝毫没有减少。AITO问界就是华为涉足汽车及出行领域最大的成就,随着今年5月问界品牌第10万辆汽车正式下线,问界用了不足15个月的时间创造了一个车界的奇迹。从问界身上,我们能看到传统车企的工匠精神,也能窥见华为的ICT优势和用户思维。
大多新势力品牌缺乏造车经验,仅仅凭借设计方案按图索骥,由此衍生的品控、安全、智能化等问题不胜枚举。在众多新势力品牌中,问界却把品质做到了行业领先水平,乃至超越不少老牌车企,这离不开华为与赛力斯的精诚合作。
一方面,赛力斯在传统汽车制造业摸爬滚打了数十年,积累了丰富的制造经验,成为问界汽车品牌的硬实力。另一方面,华为将来自电信设备和手机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严苛质量标准放到汽车制造上来。但是,硬件可靠只能算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基石。想要紧跟潮流甚至引领时代,汽车的算法和软件能力至关重要,而这同样是华为的优势所在。作为全球领先的ICT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早在10年前就开始对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技术进行持续投入。每年100亿元,超7000人的庞大研发队伍,也为华为积累了丰富的汽车智能化核心技术,问界品牌正是华为技术厚积薄发的最直观体现。
智能化体验研发成本高,也最考验车企的综合实力,往往被车企避而不谈。AITO问界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两个赛道发力,打造领先行业的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与鸿蒙智慧座舱3.0“双智天花板”,并通过不间断的OTA升级为用户打造出常用常新的新奇体验。
7月18日,问界面向问界M5增程版、问界M5纯电版和问界M7的车主开始分批推送OTA升级,为用户带来包括HUAWEI DATS动态自适应扭矩系统功能、车内关怀功能等在内的七大功能更新,十余项体验优化,令车辆驾乘体验再上一个新台阶。
以用户为中心,以科技创新迎合消费者需求,用“软件定义汽车”。在华为的推动下,问界拥有了新势力们和传统车企无法具备的造车模式和管理体系,最终造就了问界的成功,成为科技公司跨界“造车”的典范。伴随着华为的研发投入、技术积累与赛力斯制造工艺的精进,华为智选车模式必将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高效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