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晨
2005年,刀郎力压陈坤、葛优,荣登福布斯中国名人榜第13位,年收入高达1200万元,人气之旺,达到巅峰,获封“西域歌王”。
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是厚积薄发,这一路跌跌撞撞走来,刀郎,配得上这份荣誉!
然而,主流音乐圈却认为:他不配!
那英首当其冲站出来,
吐槽“刀郎的歌我最看不懂,听他歌的人都是农民。”在一起颁奖仪式上,她利用一票否决权,坚决抵制刀郎入选“最受欢迎十大歌手”。
汪峰直言:“刀郎能火,是流行音乐的悲哀。”
杨坤也在一次采访中谈刀郎:“他有音乐吗?”
高晓松则充满了阶层优越感:“刀郎的爆红,是‘士大夫阶层’的失败!”
本刊评论员认为,那英汪峰杨坤高晓松的这些带有明显偏见的评价,不仅是谬误,而且也体现了部分脱离人民和人民文艺政策路线、长期把持文坛艺苑帮派中的走红流行音乐人的严重局限性。他们长期作威作福,大搞潜规则,如果不被国家、网友或良知大腕儿扇巴掌,他们就会不知道天高地厚,滥用文化话语权地位。这种现象是中国文化复兴之路上的绊脚石。
事实摆在人们面前,当年流行乐坛上刀郎最火,但他的曲风代表的是中国本土流行音乐的重要元素,并在中国流行音乐探索20年看似被舶来通俗歌曲风格定型之后出现的文艺现象,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中国在最广大音乐消费者还是选择了本土风格、有中国人文底蕴和时代气息的歌手及其作品。而前面提到那四个踩压刀郎的大腕儿,却一个也没赶上刀郎的成就,即便是他们在占尽资源、平台、资本先机的前提条件之下。可当年,他们把中国的乐坛当做一言堂,将被市场和民众最认可的歌手踩在了脚下,还踩成了。试问是谁给他们的这个权利?另一个层面,音乐本身就是百家争鸣的,凭啥舶来的艺术元素就被固化成流行音乐的定式,而根植于本土的被市场和民众最为认可的就不行?南方的周杰伦毫不掩饰地在被舶来流行音乐的不屑一顾下竖起中国风的大旗,怎么样?成中国歌坛一哥了,《罗刹海市》问世前华语乐坛播放量第一,全球第二。《罗刹海市》问世后,200亿次的播放量让中国音乐人超五倍碾压原世界播放量排名第一的一个外国歌手。凭此,迄今为止,中国流行乐坛刀郎的成就最大,那些人都没话说了。更重要的是,刀郎的这次成功不只是在国内市场,还有全球市场,且从歌词到作曲,都毫无外国范儿,都是妥妥的中国韵味。这是把持国际文化领域的美西霸权豪强及其在我国代理们决然没有想到的事情。直至目前,洋人及其代理也只能看着《罗刹海市》全球播放量指数级增长自己只能望“华”兴叹!这是刀郎此次出山为中国文艺做出的最重要的历史级贡献。
中国的文艺界被某些人控制得太久了,一旦这伙人再与国外资本狗苟蝇营,那对中国的文化和民众的审美将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国外资本与国内的“文艺贵族”是一丘之貉,他们在中国攫取巨额财富的同时,还给中国民众 灌下迷魂汤,甚至精神毒剂,给中国社会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害。现在是时候打破这种恶劣的文艺生态结构了,我们看到,善于思考的音乐思想家的优秀作品横空出世(除刀郎外当然还有别的优秀中国音乐人),而天生就火眼金睛的大多数群众、乐迷、网友立即就对这类作品予以认可,并光速反杀扼杀人民文艺的文艺界黑恶势力。这是此次刀郎出山事件给我们最有说服力的启示。中国网友的力量是任何人都不可以轻视的,就连自认为掌握文化传播平台话语权的境外资本以及横极一时潜规则大腕儿,也对网友们惧怕十分。
刀郎因为《罗刹海市》再次爆火,从 本质上就在佐证笔者的上述观点,君不见那英汪峰杨坤高晓松个个受到广大网友乐迷的口诛笔伐的评论,还有的冒出来对刀郎又是拱手又是赔不是,害怕被网友拎起来吊打哈?一时间数百万的差评涌向评论区让当年用偏见贬斥刀郎的那些大腕个个如过街老鼠,有的干脆躲到外面去避风头了。这等用民众雪亮眼睛给出的差评,文化管理部门作何感想?相关广告商看明白了没有?再给某些歌手大腕儿那么多光环,不仅社会效益要严重受损,企业广告等效益怕是也要崩塌了。对吗?一些假招子秀出来的人气榜指数,忽悠了有关部门也忽悠了广告主,弄得某些大腕赚的盆满钵满,可就凭刀郎一首歌的功夫,全露馅儿了。原来,网友群众对这些人就这个态度啊?瞬时间数百万的差评,让一些大腕感受到了比当年范冰冰因逃税被法办还要大的惊雷,哪个节目组和产品代言还敢找这样的差评人气大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