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无定法,然自有弦张:立夏诗句,首推杨万里《夏夜追凉》

2022-05-05     作家方晓莉

原标题:文无定法,然自有弦张:立夏诗句,首推杨万里《夏夜追凉》

谢谢“作家金台墨客”的邀请,今日浅谈立夏诗句,分享个人感受。
见笑了。

原来我发表了一篇文章,叫《“万变不离其宗”:西方奇幻小说在世界体系建立后的流派说》,指出网文当中的西方奇幻类型小说,其实和其他仙侠小说、赘婿小说或者其都市小说等等,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因为即便人生没有套路,但你总能总结出,任何人的发展历史,从一开始主角出现,到中途什么情况,最后又怎么样,这个世界上所有人的事情,可能会因为环境不同而产生变化,但作为一个人,大抵人生的过程,所有“人”的人生,都是你一个人的,在笔下也便是如此,所以这一切都是“万变不离其宗”,掌握了规律,也就任何类型,皆可以入笔,当然怎么写的好,还是需要这方面类型的作品,素材尽可能多、翔实,越能够体现出生命真谛,越能感动人。

而生命真谛,我想总应该是人性当然让人称道之处,而非其他。

今天我要谈的是“文无定法”,是的,既然作文与人生一样,其实有规律的,而可以进行总结,那么,“文无定法”,也是其中道理了。

自古有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其实我们赏玩诗词当中,绝对有自己喜欢的,但能不能或者会不会因为自己喜欢,而排斥其他不行呢?……撇开喜好不谈,有时候其实关乎自己的经历,比如说,我曾见过不懂诗词的人,却一个劲抬高秦桧并且拼命给秦桧洗白,其人洗白的还不是对方书法或者诗词,洗白的是他的经历,所以像这种类型,三观令人震惊,实在也难以谈诗词了,不但难以谈诗词,其实正常沟通,都很困难,因为这个人的三观跟我们是不一样的。

那么我今天评价一下立夏诗词,古人诗词能否评价?

能评价。

评价的话,是否高明,一般人认为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实际上和现实生活里一样,如果一个人即便你觉得诗词写的不是那么让喜欢,但你因此去说,远不如某某某,多半也是不礼貌的,对于这种情况,直陈对方优点,就事论事即可,切不可抬高此人而贬低他人,这会让人感觉你丧心病狂,拉踩他人,而你说实话其实也不大礼貌,因为标准本来在那里,何必戳他人心。

所以,实际上不要随便去评价他人诗词,更不要随便改,不礼貌,除非经过对方同意,否则肯定引起纠纷。

外行人不懂也许觉得没什么,但内行人知道了都是看不起的,因此一定要谨慎。

因此,我今日所评杨万里的的《夏夜追凉》其实也是个人喜好,文章题目叫《文无定法,然自有弦张:立夏诗句,首推杨万里《夏夜追凉》,属于个人自评,更多是我的感悟。

这里放上我网上搜索到的一些关于立夏的诗句。

(来源:“语文谜”网站,《立夏的古诗》,感谢分享。)

(来源:瑞文网,《立夏诗句》)

由于上面诗句是两个不同出处,不同的网站截图,里面也有部分诗歌是重复的。

但大抵上你还可以看出,这些诗歌留传到现在,大体格式,字样,还可以看出来一些。

(虽然有时候网上会有一些诗词有不同版本,比如朱敦儒《西江月》等,部分词就会有所变化,那么我可能会偏向于某个版本等等,但这里,我按照网上流传的版本,直接谈谈我的个人感受。)

《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

(南宋·朱敦儒)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我原来读的是这个版本,这个版本跟百度百科,朱敦儒《西江月》几个版本有点差别。但我个人最喜欢是这个版本。)

诗词的话,为什么古典诗词,不像以前那么兴盛呢?

其实诗词是和时代相结合的,譬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它每个朝代,关注点不同,其实时代当中不少人,更多选择哪种方式去表达。

其实元代和明清时期,包括民国时期,还有现代,也有古典诗词,但是为什么不如唐宋时期那么有名呢?

流传率那么广?

其实诗词发展到宋代的时候,诗歌本身已经不少规律被“总结”出来,是发展到了一定时候,到了宋朝,那有更多人可以根据前人研究,去写出好的诗词,然而宋词在此时却流行,其实跟时代有关。

因为宋代的历史,较为动荡,诗言志、词言情,虽然词也可以“豪放派”一把,到了这个岁月,却实际上,人们更倾向于语意的表达而显得进一步繁琐化,从诗歌史上搜,是“时代的进步”,但从历史本身而言,这已经不是唐朝那个意气奋发的年代了。

我曾也买了元代的诗词去看,不少写的也很好,但发现,我最关心的是那些反映国仇家恨的诗词。

足见,有句话叫“悲愤出诗人”,那么只有真正反映出真情实感的作品,才是真正打动人心的。

而在上面提及到的诗词当中,我首推 《夏夜追凉》,可以说一下我为什么推崇。

以上夏日诗句当中,他的诗词是让我眼前一亮,它完全按照当时的情景与感受去写,显示出这是一个非常清净的人,所以才能把握住那么细腻的感受。

如果一个人的心思繁杂,那么即便举例再多的一些词藻点缀,然后会让人感觉意不胜 烦,但杨万里的作品,没有这一点毛病。

《夏夜追凉》

(南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 , 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 , 时有微凉不是风。

其实可以对应我们读书时期就学习过的杨万里的《小池》去进行解读,或者欣赏。

《小池》

(南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这首诗,其实在网文当中的科举文当中,常见主角这么一说,或者被人这么一夸,就感觉特牛。

因为往往会让人觉得,主角表面写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不是分明是说才华斩露,已经无可避防了吗?

其实全景未一字提人,但这首诗因为提到当时小池当中“小荷”之美,而让更多人引申出了人物的意义,所以,清雅脱俗,为时人道之,被后世所传颂。

同样的,《夏夜追凉》这首诗,点睛之笔在于“ 时有微凉不是风”,全诗围绕夏夜乘凉去写,未着一字写他人,或者写烦恼,却可以看出,诗人豁达的心境。

以此心境立人、处世,又有谁不敬呢?

所以这杨万里与尤袤、范成大、陆游三人一起,被并称为“南宋四大家”,不可谓不无过人之处。

有兴趣可以看一下杨万里的年史。

而在写清新自然小诗当中的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也很出名,这贺知章与杨万里,都是属于当时他们所处时代比较正直的诗人,诗歌也清新自然,而为人也颇有可供点评之处,十分令人称道,这两人都高寿之人。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朝·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所以有时候,诗歌倒也可以看见一些人的生平岁月,而预示后来得意、失意或者坦然或者其他,而导致不同结果。

但凡心胸宽大者,为人正直,处事圆融,一般高寿者居多。

当然,一个诗人的年龄不能作为判断这个人诗歌写的好或者不好的标准,同样的,一些诗人正直而爱国,因此付出生命,他们的年龄即便不是那么长,但在在整个人类历史中,他们在人们心中,却活得很长,或者留下永恒的时光,所以古人论心性,倒不在乎年龄长短,而在于这一生是否有价值。

另外,除了我所提到的杨万里《夏夜追凉》外,以上截图当中诗句,有可读之处,吸引我的有:

文天祥的《山中立夏有坐客韵》,最后一句对“人间解愠风“,可见其人关心国事。

《山中立夏有坐客韵》

(南宋·文天祥)

归来泉石国,日月共溪翁。

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

穷吟到云黑,淡饮胜裙红。

一阵弦声好,人间解愠风。

而方回的《立夏五首其一》,可以看出其人不错的功底。

《立夏五首其一》

(宋,方回)

吾家正对紫阳山,南向宜添屋数间。

百岁十分已过八,只消无事守穷闲。

这首诗挺好,个人以为唯一遗憾之处在于“前松后紧”,前三句都比较疏朗,轻松,最后一句“只消无事守穷闲”,显得有些困窘,倒是也没有什么心理上的不豁达,但也显得比较紧迫。

明代的蔡汝楠《山中立夏即事》,其中首联“一樽开首夏,独对落花飞。”不知道为什么让我想起“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这么一看,就感觉差一些,而“幽僻还闻鸟,清和未换衣。”,“清和”虽然还行,但“幽僻还闻鸟”又让我想起王维的“夜静春山空”、“时鸣春涧中”(以上两句,出自王维《鸟鸣涧》),幽僻又远不如王维所言。

盖其陈述“意境”与前人所差,所以个人感觉心里甚为不“美”,虽然其格律来说,也没什么不好的。

但看到最后一句,“蚕家过客稀”,可以看出此人关心民生。

所以看到这一句,你再回过看,倒也觉得此人在“民生”当中时有“古意”而“推陈出新”,又有其人独到之处了。

那么看到这里,也会觉得此人不错。

《山中立夏即事》

(明代,蔡汝楠)

一樽开首夏,独对落花飞。

幽僻还闻鸟,清和未换衣。

绿帏槐影合,香饭药苗肥。

尽日柴关启,蚕家过客稀。

顺提一句,可能有人觉得写“民生”诗词,是不是把民生有关的的内柔或者“词藻”放上就是了?……并不是如此。

不是真正关心民生的人,即便字字提及民生,实则俗漏不堪。

就好比写诗词逢迎巴结之流,即便字字谄媚,但终究没有真才实学,这本身也是反映出,没有真正的诗心,往往都是徒劳的。

因此假意之作,逢迎之作,都十分令人感觉可笑。

诗心与人品有关,心正才能诗好。

而田园诗人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有他以往的清气,一看格局自与常人迥然不同。

他的“田园诗风“”可并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土,以往历史上的田园诗人都至少也是陶渊明类型,“复得返自然”的推陈出新,说白了,是有仙气的,更合乎于道,而超越世俗。

所以他们的田园风格其实是超越世俗,接近于道的“存在”,或者本身体现道意,有一定道境。

只是借田园,而阐述禅机。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代,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其实论诗句清新,论工整,古来孟浩然在此中,可以是独占芬芳,自有其格调,与众不同。

但这首诗虽然不但琅琅上口,又非常工整,恍若可以看到景象,可以听见音乐,也十分清新。

但在所有立夏诗句当中,让我深思的首推杨万里的《夏夜追凉》,因为它让我感到了人生处境当中,即便“独居一隅”而难掩寂寞,但是,仍然可以让人感受到他不愿意给人家带来烦恼,而将一切默默消化,与世无争的心态,像这样的人,又怎能令人不敬、不爱呢?

所以更多是这份心境,会契合很多人追求自由,愿意忍让和包容,愿意尊重和成全的心态,这是以人格魅力而打动人。

此时,诗歌的魅力,也彰显无遗。

而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跟他一贯诗词水准不落,只是写的虽然好,也跟他以往一贯水平没有差次,但就他个人而言,其实我觉得应该很多人希望看到,在原有基础上,他对立夏的解读,会有不一样地方。

但也没什么可说的,因为这只是我个人感悟,在我看来一个人能够任何处境淡然为之,一贯的清雅。

这本身已无需用世俗的成功去“定义”。所以实际上孟浩然诗词,也不在评价范围内了。

故,虽文无定法,然诗必有弦张,这一回立夏诗句,个人还是首推杨万里的《夏夜追凉》,因为它让人感觉到的不仅仅是当时诗句当中清凉谧境。也是人生当中,与世无争的一种心态,宁可忍让他人而不斤斤计较,不争名夺利,豁达对待一切的包容心境,一个人如能做到此,可以说,即便身处立夏或者寒冬,而内心不为外物所动摇,春夏秋冬,莫不自在矣!

《偶作》
(五代·冯道)
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须知海岳归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afba599de678775bba7d2d7d65e8e8e.html



事实与人生

202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