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青州里到底隐藏了多少画家

2020-03-29     山左历史

总第0012期


钟情翰墨画亦真


一座城市的文明和底色,离不开她的山川河流和楼宇城廓,但更离不开生活其间的人,城市因人的艺术而艺术,因人的审美而审美。


青州城小,但也有几千年的历史,而让这几千年文明熠熠生辉的自然是青州人。我们试着寻访这座小城里一些不太一样的青州百姓,他们每一个人都看似平平常常,但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青州城的底色才与众不同。


本期“青州城事”专栏寻访的青州人是现代水墨画画家钟耕增先生。


摄影 | 程胜武

钟耕增,笔名深约、中井曾,1964年出生于山东青州,曾从事包装装潢设计、美术编辑、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古城民俗研究等工作,其现代水墨画作品多次在两岸三地展出,《水岩洞观》《阴何时转晴》等作品为台湾省立美术馆、台湾艺术教育馆等单位收藏。

若是走在大街上,你不会看出这位骑着电动自行车的大叔是现代水墨画领域的拓新者。


圈内好友对他的评价是“真稚、憨厚和勤奋,灵性、好学、善悟和深沉”,他能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清寒苦,潜心于现代水墨画的新技法、新路子。


当走进他的工作室的时候,你才能为之赞叹:哇,这是邻家大叔,更是痴迷水与墨的艺术家。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方小天地,由现代水墨之父刘国松亲题“新竹楼”。



// 藏书多是艺术类图书和文史资料


// 工作室一角


美学大家蒋勋在讨论水墨的哲学意涵时说:“水墨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成为中国绘画最具特色的绘画形式与美学思想,是经过长期对各种媒体的接触试验,最后落实在民族思想与美学特征上所做的最后选择。”


钟耕增所拓新的现代水墨,不是单纯的“反传统”与“破坏即创造”,他注重沿着从古典到现代的趋向,运用新的造型法则,使画面表现更加猛烈、更有动感,给人一种震撼的直觉力量。


蒋勋在讨论水与墨时,其中的一幅插图便是引用的钟耕增先生在参加中国现代水墨画大展时的作品《秋林》。


// 中国现代水墨画展作品《秋林》 艺术家杂志刊载


钟耕增注重现代水墨的创新,但从不贬低传统水墨的地位。


中国画一直崇尚着“天人合一”“物心合一”“形神统一”“文质统一”的四大概念,作为水墨来说也不例外。


但是从水墨的创新角度来说,现代水墨画更宜于表现那种博大广袤、深幽虚幻的对象和空间,在诸如“宇宙洪荒”“广漠高原”“大江寻源”“大千世界”等题材上,更能强化其形式美、节奏感和力度。



// 钟耕增作品《层林尽染》


▁▁▁▁


// 钟耕增作品《童年的梦》 雄狮美术杂志刊载


原山东省轻工美术学校名誉校长高潮曾评价钟耕增的现代水墨画:优雅和谐、超脱旷达、格调深远、耐人寻味,细读他的《童年的梦》和《秋林》,一种远古苍茫、混沌空灵、漠朦旷达、气韵充溢之情,悠然而生。


//2002年钟耕增与恩师刘国松在“宇宙心印”全国巡展


画即人也。


钟耕增先生画作的气韵,亦来自于其自身性情。几十年来,他潜心现代水墨画的创作与研究,只有二字:钟爱。


因为单纯的钟爱,所以有单纯的投入;因为单纯的钟爱,所以有单纯的追求。


当市场化裹挟着名利而来,有的人选择站在潮头骚首,有的人选择安居斗室作画,没有什么好与坏,这些都是青州城的底色,只不过有的会被洗尽铅华,有的会被本真铭刻。


方寸之间,大千世界。


青州小城里最大的世界有多大?看一看那层林尽染和秋林气韵吧!

图一 台湾美术馆藏《水岩洞观》

小城青州里到底隐藏了多少画家

图二 台湾艺术教育馆藏《阴何时转晴》

图三 《天地间》

图四 《云中情》

图五 钟耕增在台湾拜会恩师刘国松夫妇

图六 刘国松现代水墨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合影留念


/


图作 | 钟耕增

文字 | 青 木

部分内容载于《钟情翰墨画亦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a9hLnEBiuFnsJQVjFI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