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位妈妈(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同事今早到单位气冲冲的,很明显是生着气来的,出于关心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原来是她家孩子又闹腾了。早上让孩子7点起床,但是孩子磨磨蹭蹭7点半才起来。
好不容易磨蹭到出门了,又因为穿哪双鞋吵了一会儿,同事的脾气终于忍不住了,冲着孩子喊“你快点行不行,都8点了一会又迟到了”;
本以为冲孩子凶完,孩子就能乖乖上学去了,谁知道孩子还是一脸不在乎的说“爸爸说8点来得及,不会迟到的”;
这让原本就很愤怒的同事更压不住火了“你就听你爸的,我说的话都不听吗?”虽然生气,但还是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气呼呼来上班。
转身她问我“你在这好好教育孩子,人家(同事老公)在那边不帮忙不说,还一个劲给你“捣乱”你说气人不”
还没等我说话,同事又接着说“关键是捣乱就捣乱,还把孩子带坏了,我每次教育孩子,孩子都把“我爸爸说了”挂嘴边,你说这样我怎么管得好孩子呢?”
能看得出同事的愤怒,但同时也反映了一个问题:孩子有时候不听话,真的不一定是孩子的问题,家长可能也存在问题。
让孩子无所适从的是家长的“双重标准”
在讲这个问题之前,大家需要了解“手表定律”。
一只猴子在森林里见到了一只手表,并且很快就学会了看时间,一时间森林里所有的小动物都来找这只猴子问时间,慢慢地猴子就掌握了小动物们的作息时间,在森林里很是威风。
但是很快,这只猴子有在森林里捡到了第二、第三只手表,但是这三只手表显示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小猴子就不能准确回答动物们时间了,慢慢地小动物们的作息时间又乱了套了。
这就是著名的手表定律,手表定律告诉我们的是如果拥有两块或者两块以上显示不同时间的手表,就不能准确的判断时间,反而会出现混乱的的不好结果。
用这个道理就能解释为什么同事已经非常着急和生气了,但是孩子还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不是孩子真的叛逆不听话,而是在平时教育和要求孩子的时候,同事和丈夫两个人是两种标准和规则:
同事要求孩子七点起床,八点出发上学,但是同事丈夫觉得七点半起床,晚一点上学也不会迟到,孩子在爸爸和妈妈两种不同规则中徘徊迷茫,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七点起床好还是七点半起床好。
也不是孩子不听话,只是爸爸妈妈都是长辈,孩子应该怎么做他也不知道了,所以在同事不停催促的时候孩子把爸爸的话搬出来当“救兵”;
而对于同事而言,丈夫这块手表就是阻碍她教育孩子的最大障碍,表面上看起来是孩子不听话,实际上是父母两个人没有统一标准反倒让孩子无所适从。
教育孩子切忌“双标”
中国父母教育孩子喜欢唱“红白脸”,一个扮演好人,一个当恶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中和一下,想既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又不让孩子记父母的仇。
实际上就和手表定律是一样的道理,给孩子制定了两种标准,孩子就容易变得迷茫,他不知道该遵循哪一个标准,造成的结果就是家长看到的孩子不听话。
1.家长统一标准
孩子在不懂对错的时候,家长就要告诉孩子对错,这里就需要给孩子制定标准,制定标准的时候要坚守2个原则
- 原则1:父母相统一
父母在制定和执行标准时统一能更好地给孩子一个标准,明确的告诉孩子这样是可以的这样是不可以的,孩子心中就会留下印象,不做不可以的事。
但往往很多父母都是做不到的,总是觉得给孩子讲个情,实际上每次讲情破坏的是家长的威信,同时还破坏了孩子的诚信系统,孩子容易因为家长的“双标”变得摇摆不定。
- 原则2:父母也执行标准
“才女”武亦姝之所以优秀,除了她自身优秀努力外,父母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武亦姝的爸爸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每天下午4点半就把手机关机,全身心的陪伴孩子读书学习,才有了武亦姝今天的成绩。
很多父母不允许孩子吃饭看电视,自己却在饭桌上摆弄手机;要求孩子9点上床睡觉,自己却坚持半夜看电视。
这些行为看似是家长的特权,但是在孩子看来家长的话是可以食言的,孩子完全没有理由遵守家长的规定,但如果家长给孩子定的标准,家长也一样照做的话,孩子也会理所应当的按照标准做事。
2.标准要和孩子一起探讨
中国家长大多数都是独裁专制的教育,对孩子的管教通常都是“老子说得算”的心理,实际上这也是很多孩子不听话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不要给孩子制定双重标准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定的标准应该和孩子一起探讨。
孩子觉得合理的才会遵守,如果孩子觉得制定的标准有他不喜欢的地方,自然让孩子遵守起来也是非常吃力的,只要孩子参与标准的制定,按照标准执行的可能性就会大很多。
这个过程还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对于亲子关系也是很有好处的。
我是C位妈妈,一名专业育婴师,还有一个3岁的宝宝,如果您有任何带娃养娃的困扰和问题都可以咨询,当然我更愿意倾听所有妈妈的酸甜苦辣,除了带娃也能做你的闺蜜~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告知必删)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QSYRG8BMH2_cNUgHHn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