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改变CBA,剧变前夜,新赛季或是最后的狂欢?

2019-10-19   10号投手

世界杯已经结束一个多月,但中国篮球却深受后遗症影响。本土作战,加上抽到最理想的分组,全国球迷都期待,并且相信中国男篮能创造佳绩。可令人万万想不到的是,中国男篮不仅未能小组出线,最后连直通奥运的门票都没拿到,创造历史最差战绩。这样的结果,显然是非常令人失望,甚至愤怒的。国家队在世界杯表现糟糕,CBA自然就成为舆论焦点,新一轮的改革不可避免,而外援无疑是改革的重点。摆在CBA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放宽外援限制,提升联赛竞争力,让本土球员有危机感;另一条是收紧外援限制,牺牲联赛观赏性,让本土球员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在开放和保守之间,CBA最终选择了保守。

根据规定,从20-21赛季开始,CBA各支球队最多可以注册4名外援,但每场比赛仍然最多只能报名2名外援。外援使用从4节6人次调整为4节4人次,而且每节最多1人次。同时,除了八一男篮,上赛季排名后4位的球队,外援使用为4节5人次,末节单外援。进入季后赛后,不允许新注册外援或更换注册外援,所有球队(八一男篮除外)适用4节4人次。

外援从4节6人次变成4节4人次,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增加本土球员的出场时间,挖掘年轻球员的潜力,为国家队储备人才。然而,外援的出场时间从72分钟减少到48分钟,CBA的观赏性势必会受到很大影响,而且强弱差距将会变得更加悬殊。此外,增加本土球员出场时间,固然能丰富国家队的人才储备,但有一点不可忽视的是,国家队只需要12名打得好的球员。在CBA竞争力下降的情况下,单纯增加本土球员出场时间,恐怕很难练出能适应世界赛场的球员。

八一男篮一直都是全华班,本土球员的成长空间没有受到外援挤压,但他们却甚至没有球员入选今年世界杯集训大名单。再看看王哲林和郭艾伦,他们在各自球队都是外援级别的战术地位,出场时间和球权都管够,数据也非常漂亮。可到了世界杯面对强队的时候呢?王哲林在内线拿不了分,郭艾伦2场生死战12投0中!事实证明,在温室里成长的球员,是经不起世界大赛考验的。反观欧美球队的球员,他们在NBA、欧洲顶级联赛的出场时间或许不多,但到了世界赛场也能大放异彩。

或许有人会说,当初本土球员唱主角的年代,中国男篮涌现出了姚明、易建联、王治郅、刘玉栋、胡卫东、李楠、朱芳雨、孙军、巩晓彬等非常优秀的国手。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老一辈的国手不仅有天赋,而且训练刻苦,基本功非常扎实,这是他们能适应世界赛场的重要原因。反观如今的国手,在各方面的条件都大幅度改善的情况下,他们的基本功却比前辈们差远了,罚球命中率和三分命中率都惨不忍睹。所以,难怪有人说,中国男篮的球员一代不如一代。试问,球员没在训练场下苦功,把基本功练扎实,靠人为增加上场比赛时间,这能收到多大效果?时代在变化,世界篮球联系越来越密切。CBA进一步限制外援,其实跟闭门造车差不多。

不得不说,CBA的外援新政是开倒车,国家队能不能受益还是未知之数,因为培养年轻球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联赛肯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尽管很多人诟病CBA这不行,那不行,但客观地说,经过24年发展,CBA正在变得越来越好,影响力也越来越大。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水平外援到来,CBA的观赏性和竞争力也稳步提升。尤其是姚明成为篮协主席后,他对CBA进行了方方面面的改革,联赛的细节做得越来越到位,商业化也越来越高。如果中国男篮能在世界杯取得理想成绩,那么CBA有望更上一层楼,品牌价值也会大大提升。然而,随着中国男篮在本土世界杯惨淡收场,CBA迎来的很可能是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而新赛季将会是最后的狂欢。

经过休赛期新一轮的军备竞赛,新赛季的CBA将会变得更加激烈。广东男篮、新疆男篮、辽宁男篮、北京男篮这四支传统豪强都摩拳擦掌剑指总冠军。深圳男篮和广厦男篮升级外援配置之后,也跃跃欲试,向总决赛的目标发起冲击。此外,很多中下游球队也进行了积极的补强,他们将会为了季后赛名额展开激烈厮杀。像这样悬念重重,而且精彩纷呈的CBA,无疑是大多数球迷希望看到的。而到了20-21赛季,随着新外援政策的实行,CBA将会是另一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