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月,杨靖宇的得力助手程斌投降伪满当了叛徒,杨靖宇的部队进入了空前艰难的绝境。
由于程斌对杨靖宇的作战思路掌握得十分熟悉,杨靖宇的队伍每到一地,总会有敌人跟踪追击而来,仿佛有一只无形的眼睛跟随在身边盯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的确,自从他身边接二连三出现了叛徒,敌人就像在杨靖宇身边安装了监视器,连他最信任的贴身随从张秀峰也带着警卫排和9880多块大洋投降叛敌,令他十分伤心。要知道,张秀峰可是他从小带大的,他们之间情同父子,他觉得任何人能叛变张秀峰也不会背叛他,他曾一度伤心又愤怒,怪自己看走眼了,养大了一条毒蛇。
程斌等人的叛变给了杨靖宇的部队以致命的打击,不仅带走了好多战士,还有军事机密和大量的银圆,七十多座藏有粮食补给的密营被敌人捣毁,不仅没有换季的衣服,粮食也早已断绝,战士们好几天吃不到一粒粮食,枪弹得不到补充。
在无休无止的转战中,杨靖宇的身边仅剩下了两个人跟随,杨靖宇派他们去搞粮食,不曾想被敌人发觉,两位同志壮烈牺牲。
此时,杨靖宇肚子里已经几天没进一粒粮食了,脚上的鞋也在飞奔中丢掉了一只,用一块布包裹着。在蒙江县西南的三道崴子山里,他遇到了伪军赵庭喜,赵已料到这个人肯定是抗联,他对杨靖宇说:“你咋不去投降,满洲国对投降的人是不杀的……”
杨靖宇看着农民装扮的赵庭喜,悲切地说:“老乡,要是都投降了咱们中国就完了!”
赵庭喜劝说不成功,他没有吭声。杨靖宇托他代为买一双鞋,再买点粮食来,并给了他一大叠钞票。赵庭喜答应着走了。
可是,他没有按杨靖宇的吩咐买鞋买粮食,而是把撞见杨靖宇的事报告了日本人,邀功请赏。日本人立刻组织人马,准确地找到了杨靖宇的藏身地。
饥饿寒冷的杨靖宇连日来得了重感冒,还正发着高烧,但他还是敏锐地意识到有敌人来了!长期处在与敌人的周旋战斗,使他的每一个神经都有超出常人的警惕性。此刻的他尽管被病痛饥饿加疲劳折磨的体力大减,仍然振奋起精神,虎目圆睁,抽出双枪隐蔽起来,敌人向他喊话,劝他投降,有大官做。
杨靖宇以愤怒的子弹作为回答,劝降不成敌人对着杨靖宇射击,杨靖宇高大的身躯晃了晃,倒在血泊中。时间是1940年2月23日16时30分,这天正是农历的正月十六!
杨靖宇牺牲后,日本人岸谷隆一用指挥刀刨开了杨靖宇的胃,取出里面的胃容物,交给一个叫洪保源的医生化验,结果是,胃里没有一粒粮食,全是未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
现场的一个日本人惊讶道:“这是匪首杨靖宇的胃!”
洪宝源当时眼泪刷地一下流了出来。
第二天,为了邀功请赏,敌人割下了杨靖宇的头颅,装入木箱中,由日本人转送伪通化省长张书翰,辗转至哈尔滨保存,杨靖宇的尸身就地埋葬。
杨靖宇牺牲后不久,日本少将野副昌德常常做噩梦,梦到杨靖宇向他索要人头,每次噩梦醒来都头痛欲裂。
于是,他请来木匠,用落叶松刻制了一个木头的人头,又挖出了杨靖宇的尸身,做了一副红木棺材,岸谷隆一亲自题词,按日本的习俗,请来老道做法,开了追悼会。
1954年,杨靖宇又第二次安葬,原濛江县已改名为靖宇县,县政府为杨靖宇做了一副白松木棺材,县民政科长孙长海下到坟坑里亲自捡拾骨骸,他看到,在肩骨上有骨折伤。
后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通化修建靖宇陵园,1958年,陵园竣工,哈尔滨和通化市举行了隆重的杨靖宇遗首恭送迎归仪式,中央政府派出代表团,国家领导人也送了花圈。抗联老战士周保中、冯仲云也赶到安葬仪式,参加者达上万人。
杨靖宇将军终于身首合一,他将永远长眠在他战斗过的地方,注视着他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青山绿水永远在和平的环境里越来越美丽。
如今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相信将军倘若地下有灵,一定会露出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