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清华原创丨人勤地不懒(散文)

2023-07-29   真言贞语

原标题:石清华原创丨人勤地不懒(散文)

人勤地不懒

文/石清华

晚餐后与老婆白云去城郊逛逛。活动活动呆板的筋骨,呼吸呼吸新鲜的空气。

七弯八拐一会儿,绕过水泥森林,来到乡下。但见云开雨霁、天蓝地绿、凉风习习,一轮红红的圆日,深情地吻别人间,真诚地拥抱大地。

我与白云站在厚实的乡村公路上西望,选择去长长的水渠边漫游。踏上碎石泥土混合路,小小的石子托举着软底球鞋,摩挲得脚心痒痒的,阵阵快意随着血液巡游全身。路两边地面涌起的野草清香直灌入鼻孔,算是找好了最好的安身之处。紫薇花夹道,涨红着笑脸,迎送着来去的行人。吃饱喝足的鸭子嬉戏碧水,弄起一圈一圈的波纹,慢慢地荡漾开去。两层的豪华别墅,朱门洞开,锃亮的小汽车上,映照着农家的举杯欢歌。

徐徐西行,翠绿的稻田跳入眼帘。大片大片的水稻如碧绿的地毯,平坦得如玻璃板一般。驻足细看,才会发现每片稻叶的顶端,都挂着一颗大小不同的露珠或雨珠,在暮霭中晶莹剔透。不经意间,见到散落在田间的几个农民,正弯腰低头,寻找并拔除混在禾苗中的稗子之类的杂草。每拔除到一大把后将其放在田埂上,待劳动结束时运走。如果将稗子之类的杂草拔除后踩入田里的泥水中,虽然少了两道劳动工序,缩短了劳动时间,减轻了劳动强度,但稗子之类的杂草可能又发芽生长、卷土重来,且比庄稼长得更快。有经验的农民知道:拔除了多少杂草,即相当于增加了被拔除杂草量两倍的禾苗。所以勤劳农民的水稻田里是容不得稗子之类的杂草存在的。

赤日炎炎的时节,太阳升、日头落的前后是田间劳动的好时光。尽管暮色渐渐亲近行人,但田头地边仍然有人在劳动。

紧靠水田边有块与众不同的长方形地,可能四千平方米左右。既不种水稻棉花,也不种黄豆芝麻,但栽着一园梨树。果树两米多高有点怪,枝条稀疏叶片少,可大大小小的果子却铃铛一般。有的挂在枝下轻轻晃动,有的蒂生丫杈处肚脐朝天,有的横在枝的周边东张西望。生果翠绿、熟果金黄,小的八两、大的斤半,沉甸甸的。雪白的花儿竞相怒放,金黄的果儿努力长大,它们才不管枝干是不是承载得起呢。口渴望梨,必能生津。

踅到梨园,树间有序地竖着水泥桩,横七竖八地拉着铁丝网,长满果子的枝条系在网上,才保证了果树母子平安。脆生生、甜津津的梨,不论寒暑,皆是人们争相购买的美味。岂止人们喜欢,歌声清脆的鸟儿,小巧玲珑的雀儿,擅长奔跑的黄鼠狼,也把梨子当点心。它们吃一点,善良的园主大约是不会责怪的。可它们很淘气,一到果园,就如孙猴子闯进蟠桃盛宴一般,园主不得不在铁丝网上加筑一道白色的网。

端详果树下,又是一个精彩的世界。果园的中间,有一条不宽不深的水泥沟连接着豪华别墅后面的牲畜房。沟两边的地面爬满了青黄交错的香瓜藤蔓,浅黄色的香瓜星罗棋布。若有人进入,稍不留神,则会踩破一个瓜。陌生人入内,大约脚脚都踩在瓜上。

园子里的夫妻俩,四十多岁吧,模样不错。看上去精明能干,可能夫唱妇随、满脑子智慧。男的正在挑选成熟的瓜,用剪刀剪断蒂,放入竹筐里;女的则手提一个竹篮,将园子中才长出也许没几天的各种野草一根一根拔起,装入篮子里运出去,真正做到了斩草除根。

夜色渐近,返回性灵广场时,人们用咚咚锵锵的舞蹈、咿咿呀呀的歌唱,消磨着悠闲的时光。闪烁的霓虹灯下,有男女老少向游逛者推销千奇百怪的小商品。由小汽车后备箱、摩托车驮的竹筐、小拖车等排成的摊位前,青枣、葡萄、脆梨、香瓜等最惹人青睐。香瓜,小的一个一元、大的一个两元。脆梨,两元一斤,若在其他季节,一斤五元左右。这些汁水香甜的瓜果,陪伴着人们欢度白日酷暑、盛夏良宵。

五光十色的灯光照亮大街小巷,疏星淡月俯瞰绿野沃土。身逢盛世,人勤地不懒,只要努力工作,定然衣食住行无忧。

(2023年7月26日)

【作者简介】石清华(男),退休教师。出身卑微,有幸长成,但岁月蹉跎,一事无成,只好勤奋干事,踏实做人。胸无大志,交游平民,酸甜苦辣,离合悲欢,渗透于心。然盼其觉醒,努力上进。替己谋福利,为国尽忠诚。畅叙平民事,共享人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