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认识这个用鲜血画出来的人脸的球么?
它的名字叫做威尔逊(Wilson),出自2000年上映的经典电影《荒岛余生》。主人公查克·诺兰德(Chuck Noland)是联邦快递公司的员工,在乘飞机运输快递的时候遇到了空难,飞机坠毁在大海之上,等到查克醒来之后,他已经被海浪拍在了一座荒岛之上,由此开始在荒岛上求生。
而在现实中,也有一个不幸的中国人也在海洋上开始漂泊,只是他更惨,他始终没有遇到任何足以歇脚的小岛,而是一直在海上漂泊,他被称为“中国的鲁滨逊”,但他的故事比鲁滨逊或者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还要惨。
海南娃子
潘濂出生于1918年,从小生长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中,是个地地道道的海南娃子,但是偏偏水性却不算很好,这成为了他在后来的海难中经常受挫的原因。
1936年,18岁的潘濂经父亲安排进入了香港“坦达号”中当学徒,在1939年时又上了英国船只“贝洛蒙”号做服务员,靠上了这么层关系,潘濂的生活也变好了很多,在船上也称为了西装革履的俊秀青年了。
海上遇难
1942年,潘濂所在的贝洛蒙号在亚马逊河出海口以东750公里处被德军潜艇的鱼雷击中,船身立即燃起熊熊大火,并且开始下沉,好些船员在船体被击中时就已经丧生,另一部分则是被烈火焚身活活烧死。
但潘濂却幸运地逃过了一劫,他冷静地穿上了救身衣,在贝洛蒙号即将爆炸前跳入了水中,随后就是一声巨响,贝洛蒙号火光冲天,一朵小蘑菇云升腾而起,而贝洛蒙号则快速下沉,最后被大海吞噬,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当时已经是11月,好在潘濂沉船地在赤道附近,水温还算不上太冷。潘濂游泳技术一般,只是在水中胡乱扑腾,经过两小时的搜寻之后,才终于发现了一架保存完好的救生筏。
潘濂惊喜地发现,在救生筏中还有共计140升救命的水,在大海之上,其实跟沙漠没有两样,如果喝海水的话不仅不能解渴,而且还会导致脱水,引起腹泻,腹泻进一步引起脱水,最后将人活活渴死。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饼干、罐头、信号弹和手电筒等等,这让近乎绝望的潘濂感到了希望。他找到了一些帆布,在救生筏上扬起了帆,从此开始漂流生活。
潘濂漂流记
烈日炙烤,风暴侵袭,海水浸泡,这使得潘濂全身开始长起各种脓包,关节浮肿,肌肉酸痛。几十天下来,救生筏上的水和食物也就被吃喝了个干净,他看到有海鸟会偶尔落在救生筏上,就伺机等待,终于抓住了一只海鸟。
他把海鸟的头扭断,对着海鸟脖子就开始喝血来止渴。但海鸟对于一个成年男人来说也就够塞牙缝,他用海鸟和一些小鱼的内脏作为饵料,想要吸引更多的鱼来,结果不料居然引来了鲨鱼。
虽然这鲨鱼不算很大,但是也有将近一人那么长了。潘濂已经要饿疯了,看到鲨鱼也没想着退避,反而跟鲨鱼搏斗了起来,最后用一些工具杀死了鲨鱼,于是又开始喝鲨鱼的血止渴。
就这样,潘濂又漂泊了几十天。有一天,他突然看到了一艘货轮,之后又见到了美国海军侦察机,当他觉得自己终于有救了的时候,当他兴奋地向着货轮大喊挥手打信号弹的时候,货轮上和侦察机上的人得知潘濂是中国人之后,却扭头就走,几乎掐灭了潘濂最后的希望。
潘濂获救
但潘濂还是不想这么放弃,他还有父亲母亲要照顾,还没有给家里添个子嗣。他将父母的面孔当成了自己的“威尔逊”,靠着这样信念支撑自己,一开始他还结绳记日,到后来他都虚弱得懒得弄绳子了。就这样,他又漂流了几十天。
忽然一天醒来之时,他发现海水颜色变了。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他,海岸已经不远了。他四处眺望,终于看到了陆地的轮廓,他用生命最后的气力不断向着岸边划水,最后终于来到了朝思暮想的陆地。
那时刚好有一家三口的巴西渔民出海,看到潘濂之后就立即将潘濂救了下来,潘濂这才知道,自己已经在海上漂流了133天。巴西一家人照顾了潘濂三天之后,就把他送到了贝伦市医院中进行综合治疗,潘濂住院近一个月后,身体才慢慢恢复。
后来,他在英国领事馆的安排下回了英国,他的故事也轰动了整个世界,当时的英国国王乔治六世还授予了他一枚大英帝国勋章。由此,潘濂的漂流生涯才算是真正结束,而他也回到了过去的日子,开始在轮船上继续自己的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