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媒体遗忘的华政和我们(一篇为华政募捐的文章)

2022-03-15   法律读库

原标题:被媒体遗忘的华政和我们(一篇为华政募捐的文章)

被媒体遗忘的华政和我们(一篇为华政募捐的文章)

作者: 黄梓航12138

来源: 小黄和他胡思乱想的脑子

3.10华政决定启动封闭式管理,疫情形势严峻,志愿者工作劳累,学校压力重重。即便如此,华政依旧被遗忘在媒体的报道之外,似乎这一切的聚光灯都照在了985、211之上。
(官方捐款链接:https://h5.sosho.cn/fs/project/detail.html?id=1940,链接需要在微信里打开)

为什么突然写这篇文章,原因之一就是华政校长叶青同志今天出现在了食堂的饭菜打包现场,当了一名“食堂打包实习员工”,甚至讲在传授“刑事速送(诉讼)饭学”。

感动之余,其实我更多是难过的。3.14凌晨华政决定停用学生志愿者以更好地保障学生生命健康安全,但与之相对的,就是正常授课的老师们要参与到学校各项疫情防控工作之中,需要将饭菜和防疫物资送到每栋楼里。当看见一校之长也要作为一个普通的个人参与到其中时,可以想到华政所面临的困难和承担的压力。

但即便如此,依旧难以在主流社交软件上在主流媒体的报道中看到华政疫情的现状。

对比之下,同在上海面对疫情的其他985、211高校例如上海交大、复旦等似乎更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首先以微博为例,在3.13的23:51(截图时间),上海交大疫情的词条冲上了微博热搜的榜首。

其词条共有21家媒体参与发布,阅读次数高达4.4亿。

对比搜索“华政疫情”、“华政封校”

无媒体参与发布,其阅读量、讨论次数、原创人数、阅读趋势都难以获得大家的关注。相关词条也没有出现在微博的热搜榜单之中。

与此同时,与上海高校疫情相关的词条还有“上海多数高校启动校园半封闭管理”。在相关的报道之中,仍然是不见华政的身影。

在百度搜索引擎,对比搜索华政疫情和上海交大疫情,其搜索结果的对比也是十分明显。

同样,在微信中对比搜索华政疫情和上海交大疫情

在青春上海之中也不见华政的踪影。

可以说,在除了华政官方媒体的报道和华政学子的微博外,几乎难以看见外界媒体对华政疫情的关心和报道。

我可以理解人们更喜欢关注于具有名校光环的大学,理解人们更关心金字塔尖的少数。因为他们已经是优秀的,哪怕是在面对困难的疫情防控,他们也一定是模板,是人们眼中认可甚至崇拜的尖子生。

但这样的尖子生模板不是每个学校都可以模仿和学习的。他们拥有最多的经费,有最充足的社会资源,有人们最多的关注。而对比之下呢?

华政一年不到9亿的经费,缺少足够的社会和人力资源,甚至需要动员大量的学生志愿者来维持学校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可以说,每一个华政人都在努力投入到这场疫情防控之中。他们太疲惫了。

华政也几乎是动员了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用上了一切可以想到的办法。

他们之中的每一个人都值得被记住。

尽管最近我也常常会有所抱怨,但似乎这已经是华政所能到达的极限,无论是资金、人力还是其他资源。

华政之中的每个人,从领导老师到食堂和保洁的叔叔阿姨,再到每一个华政学子,都已经为此牺牲和付出太多。

在这一刻,我开始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华政人”的身份,每一个不知其名的华政人在为了另外一个不所知的华政人倾其所有。

今天为什么想写文章,哪怕只是这么一篇简短的文章。因为我看到了华政已经在拼尽全力来对抗这来之汹汹的疫情,来保护每个人的健康,保证每个人的正常生活。

华政真的需要大家的帮助。我在这里贴上一个华政官方的抗疫基金。哪怕是一点捐款,一次转发,一次发声,都是对华政的支持,更是对华政园里每个华政学子的帮助。

https://h5.sosho.cn/fs/project/detail.html?id=1940

我在这里谢谢大家了。

我也想对所有在抗疫一线的老师、志愿者、食堂和宿舍的职工说一些谢谢。谢谢你们为我们的无私付出,谢谢你们!

投稿转载说明

本公号非营利性 不支付稿酬

投稿即视为同意本公号对文章进行转载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