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与阵地互融,实景展现法治文化。把法治文化纳入城乡建设总体布局,在各类公共文化阵地植入法治典故、法治标语,放置法律书籍、普法资料,全市已建成“廊、亭、园、场、墙、栏”等法治文化阵地1022处,3个基地获评省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称号。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法治文化阵地,如“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义安区犁桥村充分挖掘旅游资源,建设“梦里水乡”法治文化广场,打响“法治文旅”品牌;铜官区建成农林村宪法主题广场;郊区依托陈瑶湖镇“桐东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打造水圩村红色法治文化广场;枞阳县在藕山镇建成首个乡村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形成“乡村振兴+法治教育+党史教育”法治文化模式。
法治与作品互融,实体再现法治文化。发挥枞阳大鼓书、五松镇糖画、钟鸣镇竹马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创作《民法典相伴在身旁》《铜娃说法——校园伤害事件》等富有特色、群众欢迎、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作品。开展“书香铜陵·法润铜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精神主题法治书法作品创作活动,以书载道、以法润心。“八五”普法以来,征集创作各类法治文化作314部。
法治与活动互融,实况呈现法治文化。连续举办2届“铜娃学法”青少年法治夏令营活动,校园法治文化节、“悦读法律·乐享生活”亲子学法、“美好童年·法典相伴”青少年法治研学等特色法治文化活动深受欢迎。培育“小雨说交通”“海林普法工作室”“徐督督”等一批个性化普法IP,其中“徐督督”抖音号发布普法作品200余部,粉丝量37.9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