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焊工出身,靠给顾客带孩子、擦鞋、美甲,打造出海底捞王国

2023-06-19   胡月芳

原标题:电焊工出身,靠给顾客带孩子、擦鞋、美甲,打造出海底捞王国

说起海底捞,就不得不提到海底捞的服务。尽管口味因人而异,但众所周知,海底捞的服务态度确实让人无可诟病,并且还有很多人专门冲着服务去吃海底捞。而提到造就这一切的,就不能不说起张勇了。那么他究竟有何能力,能从一个普普通通的电焊工人,最后成为了海底捞创始人的呢?

海底捞店的萌芽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张勇出生在四川省简阳县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里,父亲在一所农机厂做厨师,母亲是当地一所小学的老师。

尽管在当时看来,张勇家庭还算勉强可以度日,但这一切是基于只有张勇一个孩子的情况下。

现实情况是,对当时的年代而言,一般的家庭都不会只有一个孩子,

事实也是如此,在张勇之下,还有两个弟弟。所以张勇父亲母亲一下子要养育三个孩子,对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而言,更是加重负担。而张勇作为家中长子,更是需要早点担负起养家糊口的责任来。

就这样,初中毕业不久的张勇,便进了当地一家技工学校,学习电焊。在从技工学校毕业后,张勇被顺利分配到四川的一家拖拉机厂做电焊工人。

以当时的年代来看,倘若张勇按部就班,以电焊工度日,也可勉强度日,毕竟电焊也是需要技术的,算得上技术工了。

但张勇偏不,或许是原生家庭的影响和身为长子的责任心在此,张勇无法“安安生生”做一辈子电焊工人。因为他知道,电焊工人是无法实现他“赚大钱”的日子的。就这样,张勇萌生了他的创业想法。

想法有了,但是做什么呢?都说衣食住行,这衣、住、行嘛,当时的张勇没这技术和资源,门槛也相对比较高,需要投资的金额也相对大。于是他选择在吃上下功夫,刚好四川又是吃火锅比较多的地方。张勇便决定,开一家火锅店。

然后张勇和她女朋友舒萍,他的好兄弟施永宏和他的女朋友李海燕,四个人共同拿出了八千元,作为创业基金。

不过还没等张勇细细思考究竟取什么名字的时候,他就从他女朋友舒萍那里找到了灵感。原来张勇女友舒萍非常喜欢打麻将,于是张勇取名海底捞火锅店。

海底捞优质服务的诞生

还是那句话,想法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原以为遍地都吃火锅的地方,火锅店应该人满为患才是。但事实恰恰相反,正因为在遍地都是火锅店的四川,人们对火锅的口味那是相当挑剔,要求很高。因此,张勇的海底捞火锅店虽然开起来了,但在市场上反响平平,生意一直比较冷清。

就在张勇为这事着急的时候,他注意到自家店里有几位带孩子的顾客正在用餐,但顾客又想享受火锅的美味,又要注意照料小孩,看起来实在有点“分身乏术”。这让张勇顿时灵光乍现,既然自己家火锅店的味道无法满足广大消费者顾客的需求,那自己就在服务上下硬功夫。

于是,海底捞火锅店从这时起,才开始真正区别于市场上其他火锅店。因为它的创始人,找到了一条差异化的道路,能够让海底捞立足至今,仍然有一席之地。

确定了在海底捞火锅店里为顾客提供服务的想法以后,张勇在后续经营海底捞时,积极致力为顾客提供各种服务,从他最开始注意到的有带孩子吃饭的家庭开始,尝试为顾客提供看顾孩子服务。

除此之外,张勇认识到,站在顾客角度着想,才能赢得更多顾客的青睐。果然,随着菜品出菜速度的提高,以及其他服务的改善,越来越多的顾客喜欢上了来张勇的海底捞吃饭。海底捞逐渐变得火热起来,经营慢慢走上正轨。

推广全国连锁,市场值上百亿

之后,张勇开始将海底捞推广到全国各地,而不仅仅局限于四川省。而这个时候,海底捞的服务也变得多种多样起来。

带孩子已经是海底捞店的基本操作了,为此还在店里提供婴儿床。此外还有如帮女士拎包,为爱美的顾客美甲,为鞋子脏了的顾客提供擦鞋等等。

这样的经营模式,一经推广,就迅速在全国火热起来,一是新奇,大多数人听说了都会想要去见识见识;二是服务,冲着这份服务,都想去亲身感受体验,解放自己,何乐而不为呢?于是,海底捞在被张勇推广之际,就受到了全国各地的广泛欢迎,也成功抢占了这一方面的市场需求。

2018年,张勇的海底捞火锅店在香港上市。市场价值已经突破上百亿。张勇夫妇也在富豪榜上赫赫有名。近几年,榜上排名更是跻身前列,由此可见海底捞的受欢迎程度。

从一个平平无奇的电焊工人,到打造出市场价值几百亿的海底捞王国,张勇精准把握市场的需求,抓住时机,赢得了绝大多数顾客的满意度。

尽管至今为止,仍有人对海底捞的味道有所诟病,各种抨击海底捞口味一般,价格还贵之类的。比如说近日网上流传的话题,“海底捞服务好,但味道一般,怎么考虑的”。

针对此类话题,张勇没有感到过多的愤怒,也并不将此种言论放在心上。因为他很清楚,除了竞争对手刻意制造话题以外,本来作为餐饮大国,对于饮食,对于餐饮业,原本就不同于有严格标准的行业,比如火箭。

火箭的上天发射是有严格标准的,甚至说到了严苛的地步,达到了这个标准那就距离上天不远了。

但对餐饮行业而言,口味是无法根据精准的标准来衡量的,换言之,口味无法经过数据标准进行统一,因为本来就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

同样的食材,一模一样的厨师,做出来的东西就是因人而异。有的人觉得好吃美味,于是下次还想再来;有的人认为味道平平无奇,觉得不怎么好吃,于是再也不想踏足该店。

因此,张勇聪明地选择了坚守发挥出服务的极致,而不是盲目地跟风口味,这样的做法,真正让海底捞在服务中立足不败之地。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这就是海底捞的魔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