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家村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见闻

2023-12-10     益阳日报

原标题:肖家村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见闻

肖家村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见闻

益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灿 吴胜琳

在安化县小淹镇,有个肖家村,超80%的村民姓肖。800多年来,其祖先不仅在此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功绩,还留下了优秀的家风家训文化。近年来,村民将代代相传的家风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提炼成“孝、学、勤、俭、德、礼、信、和”八字金言,要求村民人人诵读、人人践行,不断涵养文明乡风,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

去年10月,安化县委、县政府印发《安化县“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在全域开展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今年初,我市启动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工作,遴选安化县肖家村、资阳区富民村、赫山区北岸新村等40个重点村,进行培育打造,形成村级示范矩阵。对其中8个示范创建村,选派重点市直部门组建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作为全市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示范创建村之一,肖家村到底有何独特魅力?在探索完善“文化+”方面做了哪些有益探索?近日,记者一行慕名探访。

传承家风家训 精神富起来

从小淹镇区往南拐进一条村道,随着车辆行进,映入眼帘的,是平坦田野、干净村舍、袅袅炊烟……“到肖家村了。”抬头看,路旁耸立的造型独特的竹质门楼,上书“大湾屋场”4个大字。干净整洁的村道上,环卫人员在捡拾落叶。远处田垄边,有一排醒目的红色标语——“美丽肖家靠大家 乡里不比城里差”。

刚抵达村部,村党总支部书记肖满意、驻村帮扶队队长陈晚飞和队员廖焕兵就热情提议:“趁着天气好,去村里看看吧!”于是,一行人边走边聊,在村里转悠起来。

村道两旁,每家每户门前整齐地晒着农产品,有绑成小把的粉丝、紫色的花耳、门板大小的红薯片……“村民都特别勤快,冬天是农闲季,可他们根本闲不下来,一天到晚忙得脚不沾地。”肖满意介绍,“勤俭持家”是肖氏家训和村规民约的重要内容,村民已经将其融入血脉,化作日常。

再往前走,到了村民肖元桃家,她正为刚从粉厂拿回的冰冻红薯粉解冻。见有客登门,赶紧擦干双手,起小跑去泡茶、端点心、拿水果,嘴上还不停招呼,“喝茶,吃东西,不要客气,当自己家一样。”记者一行小坐期间,陆续来了几名邻近而住的农妇,她们一来就撸起袖子、挽起裤脚,帮肖元桃把解冻的红薯粉晒到架子上,像在自己家干活一样。不一会,地坪里新增了七八名帮忙的村民。“我们村都这样,邻里和睦,有事互相帮忙,从不计较得失。”肖元桃边笑呵呵地说,边加入晒粉的队伍。

喝了茶,陈晚飞提议要带记者去看看村里的“精神高地”——“一馆一墙一带”。仔细参观下来,记者发现,这里是村民传承家风家训的地方,随处可见八字金言,还有阐释其内涵的墙绘,展示其渊源的史料,体现其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发挥作用的照片和文字。

交谈中,记者获悉,在驻村队员的帮助指导下,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村里编写了《肖家村村志》,还邀请县里的文艺名人黄叶利创作了村歌《春风吹进我们村》。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工作队帮助重新制定了村规民约,从爱党爱国、弘扬传统美德,到爱护人居环境,都有相关规定。比如,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一般的事不办;破除人情攀比的陋习,所随礼金不得超过100元;红白喜事摆酒拱门不超过2个,气球不超过4个……事无巨细,都有规可循。同时,结合道德积分管理办法,实行对应奖惩,结果直接与村民评优评先、子女参军入伍等挂钩。这一系列举措,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具象化、大众化和制度化运用。

改善人居环境 家园美起来

走在肖家村,只见家家窗明几净、处处赏心悦目。

放眼望去,道路、房前屋后、河道、田野干净整洁;细细观察,高的、矮的,竹的、木的,各色篱笆把菜园圈起来,绿油油的蔬菜整齐排列;连晒场上晾晒的萝卜菜,都摆放得像在“站军姿”……“村民养成了爱干净的习惯,村里的卫生很好,无论有没有检查,天天一个样。”陈晚飞说。

为进一步发扬村民讲卫生的好传统,让村容村貌实现提质升级。村里按照“五微”建设标准,建成了大湾、永正两个美丽屋场示范点。建好了“一场”——一个供村民群众休闲娱乐健体强身的活动场所;“一水”——一块供村民群众用来生产生活的干净水域;“一廊”——一条介绍肖家村人文风貌的文化长廊;“一厕”——一个供村民群众使用的节水型公共厕所;“一墙”——一面供村民群众学习的文化宣传墙;“一牌”——一个承载肖家文化底蕴的牌楼。

近年来,肖家村按照“强化党建引领、优先产业发展、依托文化底蕴、凝聚人才力量、共创美丽家园”的思路全面推进,先后获得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益阳市卫生村、益阳市美丽乡村、县人居环境示范村、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县信访三无村等荣誉称号。成功举办了2021年人居环境整治暨农村卫生厕所改造现场会、2022年益阳市二季度文旅助振兴乡村振兴现场会。

发展特色产业 口袋鼓起来

今年5月,由益阳日报社牵头,携手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抽调精干力量对肖家村开展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帮扶工作。来自市交通运输局的陈晚飞任驻村第一书记、队长,益阳日报社融媒体中心主任廖焕兵为队员。

工作队一上任,就按照安化县“四个清单”工作要求,全面了解村里的长处和短板,仔细梳理人的清单、物的清单、问题清单、项目清单。“四个清单”在手,驻村工作队思路变得清晰起来。

锻长板,补短板。通过广泛走访、开屋场会听取群众意见和组织村两委同志反复商讨,并向镇党委政府汇报,工作队在入村两个月后,制定了工作组两年工作规划,定下了6大目标任务,即充分挖掘肖家村家风家训深刻内涵、组建村文艺演出队、建好村民文化广场、培育村集体经济品牌、支持建设产业路等。有了工作队的帮助、联点单位的鼎力支持,村里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面,走出了“文化+”的新路子。

今年夏天,肖家村百亩太空莲进入盛放季,村里精心组织了首届荷花文化节,吸引远近游客前来打卡,有效带动了村里的农特产品销售。其实,这片农田和右侧的土地因含金属超标被划为土地污染管控区,在肖满意的带领下,村两委多方走访调研,决定运用“农户+产业”的模式,统一流转管控区农田用于太空莲种植。太空莲花多、蓬大、结实率高、颗粒大、品质优,花期长达4个月,亩产莲子300斤,亩产值3000元。肖家村将太空莲种植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既展风景,又卖莲子等农产品,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近年来,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村里以有偿转让、入股等形式参与合作社经营,持续激发集体经济活力。目前,全村共有专业养殖户12家、特色养殖户1家、家庭农场5家、种养合作社3家、红薯粉加工场1家。

今年35岁的肖旦望,是一名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的研究生。结合所学的遗传学知识,他用12年时间掌握了藻类葛仙米的养殖技术。因葛仙米对水质要求很高,村里的水质正好符合其生长要求。这些年,他回到村里,流转土地办起了葛仙米养殖场。成为致富带头人后,他被村民选为村委班子成员。“现在是年轻人回村创业的好时机,能运用所学为村民作贡献,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肖旦望说。

如今,草莓基地、竹产业加工厂建设正在按部就班推进,更多村民将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村民文化广场建设如火如荼,初具雏形;通过京剧、锣鼓、花鼓戏、快板、村歌演唱等活动,肖氏家风家训日渐深入人心。

两天一晚的采访之行即将结束,离开前,记者忽听得远处茶亭里传来悠扬歌声,走近才知,是村里的党员刚上完党课,和村民聚在一起喝茶,即兴唱起了村歌。他们忘我而动情地唱着:“小山村里大乾坤,绿水青山遍地金,德信礼和行天下,孝学勤俭传家风……”歌声、笑声回荡在山谷里,久久不绝。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76cd8355131e3de17fd41fb6f198b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