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消失的电影类型题材(一):功夫武侠忆往事,古装权谋空遗恨

2023-11-03     深度文娱

原标题:那些消失的电影类型题材(一):功夫武侠忆往事,古装权谋空遗恨

曾经有人说过:“每一个大导都有一个武侠梦”;

也有人说:“王侯将相是男人最爱讲述的故事。”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功夫武侠与古装权谋的故事,因为对“侠”的追求与对“权利”的欲望,变着花样出现在大银幕上。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这两个类型题材的影片渐渐式微,多年难见一部佳作。它们是如何从鼎盛走向消失的呢?现在又面临怎样的境况呢?

功夫武侠

曾经的“王者”,现在的“过时”

如果一定要在最近的银幕上,找寻一部纯粹的武侠功夫电影,可能要追寻到2017年的《绣春刀II:修罗战场》。该片的导演路阳曾因《绣春刀》第一部“一鸣惊人”,其娴熟的类型技巧令观众称其为“新武侠”代表人物。然而在《绣春刀II:修罗战场》完成续集之后,其花费大量精力投入,夹杂奇幻、悬疑等元素的非传统动作影片《刺杀小说家》却遭遇“滑铁卢”,以至于《绣春刀3》与《刺杀小说家2》纷纷被束之高阁,路阳转而拍起了网络剧。

时间再往前推移,华语电影进入21世纪后,为了适应市场改革,急需一部真正属于中国大陆的商业电影激活市场。此时恰好导演李安凭借武侠电影《卧虎藏龙》在好莱坞风生水起,博得了中国观众的目光,而作为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张艺谋也打起了“武侠”类型的主意——在此之前,张艺谋的作品几乎难以称为商业类型。

2002年,《英雄》横空出世,掀起了当年的票房浪潮,武侠类型凭借一己之力,激活了中国电影市场,也引领了之后超过十多年的古装武侠大片的鼎盛时代——《天地英雄》《十面埋伏》《剑雨》《武侠》《龙门飞甲》《道士下山》《刺客聂隐娘》《一代宗师》……几乎每一个大导,都希望拍一部武侠电影。事实证明,即便票房稍逊,但只要是武侠题材电影,必然是当年的热门话题影片,更何况其中大多数的票房并不差。

在大导们趋之若鹜拍摄武侠影片时,也有一批年轻导演开拓起武侠新领域,其中又以路阳、徐浩峰为代表。前者的结果就如文中所言,落入票房失利的泥沼后一蹶不振。而徐浩峰则以武侠小说“起家”,在武侠领域蛰伏多年,2011、2012年,他凭借《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两部作品试水成功,后又参与《道士下山》《一代宗师》的编剧工作,终于在2015年贡献了独具代表性的武侠作品《师父》。

《师父》之后,徐浩峰获得了极大的关注,随即拍摄了他准备多年的作品《刀背藏身》,又集合陈坤、周迅拍摄了《诗眼倦天涯》。可惜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两部备受期待的武侠作品始终未能如期上映,目前制作进度更无处可寻。至此,徐浩峰的“武侠电影梦”停摆,至到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他的新作《门前宝地》亮相。

当名导的热情褪去,当新人导演难以为继,武侠这一类型影片近几年几乎从中国电影市场上消失。其中,原本导演王晶集结一众香港老牌演员,联合甄子丹再一次翻拍《倚天屠龙记》和《天龙八部》的两部金庸武侠作品,因种种原因最后只是登陆了网络平台,令人唏嘘。

其实,武侠题材除了开拓出内地电影商业市场,其也曾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先锋开路类型——上世纪70、80年代,《侠女》《独臂刀》等影片曾经都引领着电影先锋浪潮。但是如今题材内容陈旧,新的尝试又没有及时跟上,在更新换代的观众中,武侠类型失去了它最好的发展机会。庆幸的是武侠题材关于“侠义”的精神内核无论何时都能触动观众,它的“陈旧”只限于表现形式与技术,它的“复出”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

今年五月,徐克官宣了由肖战等人主演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意在明年纪念金庸诞辰100周年时上映。徐克是香港新浪潮电影的代表性人物,更是凭借《笑傲江湖》《新龙门客栈》等作品成为香港最适合拍武侠电影的导演之一,时隔多年他再次拍摄武侠,是一次回归,也是一次武侠题材的“复出”尝试——如徐克一样的怪才,能带给观众怎样的武侠新体验,又是否能重新掀起武侠浪潮,值得期待!

古装权谋

盛极一时博人眼球,品质下滑狗血难续

其实,由张艺谋《英雄》的成功带来的波澜不仅仅只限于武侠题材,《英雄》之后第五代导演都蠢蠢欲动,古装权谋成为了参详的重点题材类型。因此,陈凯歌声势浩大地拍摄了奇幻古装片《无极》,汇集中日韩三国明星,引发了各式各样至今仍旧被人说道的舆论话题。

而与此同时张艺谋也将目光转向了宫廷之争,宣布《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拍摄。几乎也在这段时间,曾经凭借贺岁影片一时风光无两的导演冯小刚也开始“进军”古装题材,借助莎士比亚经典戏剧《哈姆雷特》,打造了属于中国的王子复仇记《夜宴》。

《无极》《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三大导演的三部古装大片接连上映。虽然追溯其源头还是武侠,但他们似乎都找到了令自己更为得心应手的古装元素:权谋。而也正因为这三部影片阵容之强大、画面之华丽、内容之“狗血”,引发了观众们的无数讨论。无论是周杰伦加盟《满城尽带黄金甲》,还是《无极》“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及章子怡、葛优在《夜宴》的权谋对弈,都让这一题材在赚足眼球的同时,获得极高的关注。

在之后的十多年间,古装权谋片盛起。《铜雀台》《王的盛宴》《赵氏孤儿》《鸿门宴传奇》《战国》《三国之见龙卸甲》《王朝的女人·杨贵妃》……谁都爱看王侯将相的故事,但并不代表什么样的王侯将相都是观众喜爱的。这些影片几乎无一例外都遭遇了观众差评,它们或包裹着动作、战争、爱情的外壳,或搬出历史名人“坐镇”,却始终是雷同的场景与让人难以理解的故事。

如果说武侠题材还能找出几部令人满意的经典,在过去二十年间,古装权谋很少有观众叫好的影片——尤其是在《王朝的女人·杨贵妃》陷入空前的差评后,这一类型的影片也渐渐隐入了浪潮中,甚至都没有留下一声让观众感到惋惜的回响。

当然,十多年的古装权谋大片时代,也并非只是留下一片狼藉。这期间是香港导演、演员集体“北上”的热浪时期。他们带着成熟的团队、技术,借由内地市场空间尤其是古装权谋的大场面战场渐渐积累的经验,经过十多年,又将这种经验深入到中国电影产业的方方面面,形成标准化制式——后来有人将这样制式的终极形态称为“电影工业化”。

今年夏天引发热议的电影《封神》就是“电影工业化”的代表作,也让消失很久的古装权谋影片有了“回归萌芽”,虽然是五年前开始筹备拍摄的“旧作”,但是它在票房上的成功让久违的古装权谋看到了希望,也一再证实:一个类型题材,无论是视觉呈现还是艺术表现,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持续鲜活。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让我们从中提取了武侠精神,也让我们找到了王侯将相的权谋故事。无论是武侠还是权谋,它都是借由灿烂且悠久深厚的中华文化而诞生,对于中国电影而言,在创作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希望未来,这两种题材类型都能更多更好地出现在观众面前。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72de774bddda8d92b986d909b879a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