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蝎美人》
尽管各大影展从未设置过文学奖项,但作家们却从未缺席任何一个电影节。
莎士比亚、普鲁斯特、凯鲁亚克……作家们并不需要走上红毯,也能用他们的作品去观照世界。
因为《河边的错误》的入围,余华的故事继《活着》之后再次抵达戛纳;还有《利益区域》的原著作者及编剧马丁·艾米斯,他在影片首映的当天离世,关于片子是否能得奖的悬念,也再与他无关。
在 AI 已经学会写剧本、好莱坞编剧集体罢工的当下,全世界最受瞩目的电影奖项,依然以旧式的文学创作为基准,把握着好故事的定义权。
在本届戛纳电影节获奖名单出炉的日子,我们从历届片单中整理出了一系列电影原著,这些先于影像诞生的故事,依然值得我们去反复耗费时间。
1.花月杀手
这是本届戛纳电影节最受关注的电影之一,部分原因在于导演马丁·斯科塞斯,以及原著本身也属于导演最擅长展现的犯罪题材。
电影的同名书籍讲述的是百年前发生在美国印第安人部落中的一系列谋杀案,是一本可读性不输小说的纪实文学。与虚构作品对比,书中罪案中的线索调查还有素材都有着真实的来源,足够给人带去更强烈的反思和赞叹。
作者: [美] 大卫·格雷恩
译者: 李立丰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0-1
2.在我弥留之际
在虚构的美国南方乡村,一个农民家庭踏上了一段历险之旅,为了将离世的妻子送回家乡,他们一路尝遍了虚无、残忍和苦难。
由于小说本身的结构和章节设定复杂,叙述者众多,故事在多人视角中有着精妙的转换。尽管导演以十分工整的方式试图还原出福克纳在小说中的叙事手段,但故事本身的意蕴,依然要代入到原著文字中细细地看。
作者: [美国] 威廉·福克纳
译者: 李文俊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04-4-1
3.卧虎藏龙
23 年前,《卧虎藏龙》在戛纳电影节首映。杨紫琼回忆道,当年影片放映时就受到现场观众极高的赞誉,风光无限。
《卧虎藏龙》取材王度庐的同名小说,以及“鹤-铁”五部曲的《宝剑金钗》,电影剧本在武侠江湖的大篇幅里提取两对人物的戏剧主线,最终呈现出另一番叛逆缠绵,还有中式哲学中所特有的,那种欲望当前的内敛。
作者: 王度庐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06-1
4.广岛之恋
法国的女演员和日本建筑师在广岛相遇,二人的短暂爱情随着时间空间的交错,和现实残酷的战争图景不断交叠。
这是杜拉斯为电影创作的剧本,彻底打破了电影世界原有的叙事模式。在书中,她大量采用了意识流的手法,突破性地以非线性叙事和倒叙作为剧情世界的表现手段,由《广岛之恋》为始,文学作品独有的风格和和电影世界产生了更加紧密的联结。
作者: [法国] 玛格丽特·杜拉斯
译者: 谭立德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05-7
5.八座山
白雪、悬崖、山脊、溪流、湖泊、牧场,以山间风光作为人物精神纽带的小说《八山》,被改编为电影才能补足读者想象之余的遗憾。
电影版的两位导演在去年获得了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评审团奖,影片中那些无法用图像来言说的信息则以画外音的文学叙述作为旁白,书与影像相互补充,共同呈现出意大利乡村风光中的细腻情感。
作者: [意] 保罗·科涅蒂
译者: 沈萼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9-4
6.霸王别姬
“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小说的帷幕拉开,李碧华的文字锐利带血,将所有人的命运都置于兵荒马乱的戏台。作者参与挑选的演员,又为影像带去了更为丰富的情态。
与电影版不同的是,小说最后给程蝶衣和段小楼安排了另一种结局,读来或许会收获不同样的震撼。
作者: 李碧华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品方: 新经典文化
出版年: 2013-11
7.豹
1963 年戛纳电影节的最高荣誉,颁给了这部《豹》,它是一部讲述意大利贵族衰落命运的史诗,更是一曲描绘西西里岛的时代哀歌。
书中悠长、大气的叙事方法在电影中化为令人震惊的长镜头:分别是 25 分钟的战斗场面和一个 45 分钟的舞厅镜头。通过这些交错的华丽镜头,人们可以看到原作者那身为没落贵族的情绪和选择,是如何在社会变革中交替上演。
作者: [意]朱塞佩·托马西·迪·兰佩杜萨
译者: 费慧茹 / 艾敏 等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年: 2016-5
8.小姐
原本是描写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女同性恋的情色小说,在朴赞郁的改编下,变成了东亚世界中夹杂着多种情欲的隐秘之爱。
电影本身有着强有力的情节和美学冲击性,但在商业片的整个大前提中,女性之爱依然会多出几分被凝视的猎奇意味。与此相比,原作第一人称的描述手段,更容易让人沉入主人公的细腻和欲念。
作者: 萨拉·沃特斯
译者: 章晋唯
出版社: 麦田
9.盲流感
作为戛纳电影节的开幕影片,2008 年的电影《盲流感》有着诺奖得主若泽·萨拉马戈的原著作为参照,最大的难题在于如何刻画出小说中阴沉的隐喻和宗教性的寓言。
“一旦对他人的苦难视而不见,苦难就会在我们中间蔓延。” 《失明症漫记》中西方国家某城市部分居民突然患上的“失明症”实际指人类道德上的盲点,在电影开篇之前,小说早已预设好善恶哲理的讨论空间。
作者: [葡] 若泽·萨拉马戈
译者: 范维信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4-2
10.潜水钟与蝴蝶
让-多米尼克·鲍比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中风和继而引发的罕见疾病而导致全身瘫痪,全身只有左眼皮尚可活动,《潜水钟与蝴蝶》一书的写作也完全依靠着眨眼和语音矫正师的协助而来。
“我的肉体沉重如潜水钟,但内心渴望像蝴蝶般自由飞翔。”意志和思绪被没有被肉体困住,同名的影片用影像的力量实现了原作者回忆和想象的流动。片中多处采用了第一视角的镜头,银幕外的人因而可以去追随那只不被束缚的蝴蝶。
作者: 让-多米尼克·鲍比
译者: 邱瑞銮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2-11
11.现代启示录
在科波拉十六七岁的时候,他会因为自己不具备成为一位剧作家的才能而哭着睡着。然而事实上,这位导演同时是顶尖的编剧,第 32 届戛纳金棕榈获奖影片《现代启示录》的剧本就由他参与改编。
原著小说《黑暗的心》是约瑟夫·康拉德的一部中篇小说,电影里许多影像的处理都可以视作对书中隐喻的补充诠释。电影有着 3 小时以上的篇幅和一系列关于后期制作的纪录片,不妨在看完科波拉的创作后再读《黑暗的心》,或许能捕捉到与影片对应的灵感来源。
作者: 约瑟夫·康拉德
译者: 黄雨石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