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李珂
在回归传统快消、走向更大的流通市场方面,年轻的乳制品品牌北海牧场走出关键一步。不过,为何一家做低温酸奶起家的企业,如今要把常温奶作为下阶段破局的关键品类?
跨品类布局
近日,北海牧场携自家产品矩阵亮相春季糖酒会。
据北海牧场首席运营官王悦霖介绍,本次北海牧场携其产品矩阵下低温+常温共计十余款产品参展。低温产品方面,北海牧场品牌的招牌产品宝石碗、去年上市的小果泥系列、0蔗糖家庭装、7种益生菌和轻酪乳都是北海牧场在低温方面的主打产品。
王悦霖表示,本次北海牧场携常温和低温产品矩阵在春糖期间整体亮相,一方面,向行业和消费者传递北海牧场的产品品类更加丰富,尤其是常温牛乳是今年新的发力重点,期待满足消费者更加多场景多元化的健康乳品需求,覆盖更广泛的渠道,进一步迈向多品类的大众乳品品牌;另一方面,也可以与全国经销商面对面深入沟通,建立更广泛的合作关系。
快消君留意到,北海牧场此次带来的常温奶,尤其是高端常温奶产品吸引了诸多经销商和业内人士的关注。
产品信息显示,北海牧场的常温白奶产品特浓牛乳,乳蛋白含量达到了3.8g/100ml。据北海牧场相关销售人员透露,该产品终端售价高于特仑苏、经典等竞品,在常温奶领域有望以更高的营养含量和口味优势,不仅会给消费者带来新的体验,更能给渠道商创造新的利润点。
“押注”高端常温奶的初衷,其实不难理解。虽然国内常温液态奶市场已入“红海”,但高端化趋势逐渐明显,高端常温液态奶也在顺势打开新市场。据Frost Sullivan统计数据,未来几年,高端白奶在中国液奶市场中的占比将继续维持在5%-15%左右的增长高位。
在更为微观的层面,对于北海牧场而言,常温奶除了为其走向更大,更下沉的市场提供了产品属性上的可能性,还能向全行业传达“北海牧场是一个迈向大众的消费品牌”的战略理念。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北海牧场初次向线下渠道推介常温乳品。据王悦霖透露,“我们从去年已经开始做常温产品的铺货。销售团队一直在全国布局各个大区。但常温这块儿的规模还比较小,而且很多消费者和客户其实都不了解北海牧场还出了常温。”
不难看出,此举不仅是策略上的业绩考量,更是北海牧场打破自身小众定位,由酸奶品牌向更大的品类进行延展的重要部署。
不得不提的是北海牧场推出的另一款常温产品——水果牛乳。据了解,该产品为100%生牛乳奶源搭配双重果汁,口味包括草莓牛乳、蜜瓜牛乳等广受喜爱的水果口味。
对于一家以“零糖”为差异化卖点实现业绩突破的企业而言,水果牛乳,其实是北海牧场旗下少见的含糖产品。从某种程度上,一个主打“零糖”的品牌做起了含糖生意,并不符合自身的定位,也容易带来消费者认知上的挑战。然而,对于这一维度的“突破”,王悦霖有着自己的理解。
“一直以来,大家对无糖和有糖产品的需求都是存在的。很多人因注重健康,会去看营养成分表、配料表,但并没那么抵制蔗糖,毕竟蔗糖的口感还是非常好的。所以,我们就在这样的市场认知下,觉得应该把含糖产品做得更健康,配方更干净,这就给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升级选择。”王悦霖表示。
当然,任何产品都需要渠道服务作为支撑,才能在更大的市场上实现流通。公开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北海牧场已覆盖了全国14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并入驻了超过10000家便利店,超过3000家KA系统超市,其常温产品线更是依托成熟的经销体系与物流体系,覆盖全国更加广泛的区域与更加多样的终端。
在王悦霖看来,虽然北海牧场还是逐步推进渠道转型的年轻品牌,但它已经做好了准备。
针对这一点,她告诉快消君,“首先把基本的产品结构做好。我们现在既有高端产品,也有终端价格带适中一点的产品;只有让产品矩阵更丰富了之后,才可以让经销商实现多渠道铺货。其次,我们在内部严格管控好价盘,做好市场秩序的维护,这是给经销商的基础保障。最后,在营销方面,由于我们团队比较年轻,营销方式也是比较灵活、时尚,例如不少网友说北海牧场可以转行去做礼品公司,说明我们周边礼赠品还是非常受消费者认可的,这些东西也都是对经销商的一个赋能和支持。”
大力回归“传统”
对于春糖而言,北海牧场的出现,无疑有着特别的象征意义。自从新消费品牌屡屡陷入增长困境,饮料、休闲食品等大品类早已放下身段,向传统线下分销渠道“示好”。作为乳制品中的新消费代表企业,北海牧场的“传统化”布局,也引来诸多关注。
作为一个成立五年的品牌,北海牧场从线上新零售起家,逐步走上重资产的路子。
2018年,北海牧场一经成立,就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做高价值的酸奶。通过0蔗糖和高蛋白的双重诉求,借助简洁的包装风格,以及中高端的售价,北海牧场在众多酸奶产品中凸显出差异化。几年来,北海牧场各个系列的产品,都瞄准了“美味轻负担”的定位做文章,让年轻用户很快地建立品牌认知。
有关业绩的最新消息是,“在去年比较艰难的环境下,北海牧场整体的业绩是超出预期的,较2021年实现了约30%的增长。同时,2023年,我们计划取得比较大的增长,并不断优化我们的利润水平。”王悦霖告诉快消君。
业内人士指出,疫情三年间,由于产业链和物流仓储体系的不稳定,给冷链,冷冻相关企业带来巨大挑战。2022年,低温酸奶品类整体增长明显放缓;到2023年第一季度,尤其是春节过后,液态奶整体销售情况也不容乐观。因此,北海牧场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其实来之不易。
在王悦霖看来,不要把精力放在外部压力上,而是专注基本工作,是北海牧场稳定发展的根本因素。
例如,公司对于“发家”产品的不断打磨。与其他食品饮料大品类不同的是,在酸奶上实现口味创新并非易事。“酸奶其实比饮料研发更复杂,它里面涉及到菌种发酵,其工艺产线也更复杂。因此,我们在基础建设,工艺生产,还有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王悦霖告诉快消君。她还透露,“每一个推出的单品背后,都有两到三倍的研发储备。”
这样的“打磨”不仅局限于后端的研发工作,还体现在对应用创新的严格把关上。她举例称,北海牧场研发部门此前曾研发出一款芋泥口味的布丁。但后来,公司在反复调配的过程当中发现该产品的口味和气味,并没有办法满足比较理想化的要求,最终也没有得到上市的机会。
身处一个由很多“前互联网人”构成的年轻品牌,王悦霖也特别指出,在产品和渠道端,年轻和包容是北海牧场最大的内生优势。
她指出,“我们是一个非常年轻化的团队,更懂当下的年轻人,也能更敏锐的去捕捉到一些当下流行的趋势。同时,北海牧场内部有一套比较创新的产品孵化体系,可以将洞察到的消费趋势快速落地为创新型的产品。”
另外,包容的团队是迅速建设起渠道体系的关键因素,“我们现在整体团队当中有从快消行业,也有跨行过来的。我们这个团队非常的包容,它要像一个热带雨林一样,有各种各样的物种,这样大家才能一起碰撞出一些化学反应。”王悦霖表示。
在这些“非常互联网”的策略逐步落实之后,真正让北海牧场获得持续发展的动能,还源于这群“互联网人”对传统快消行业规律的“敬畏”。
除了线下渠道的策略变革外,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北海牧场近几年通过产业链的深化布局,逐渐拥有在产业链端与伊利、蒙牛等巨头正面竞争的筹码。
据统计,酸奶新势力中,自有产业链的仅占3成。为了打破巨头们对核心奶源的垄断,填补代工模式的“基因”缺陷,自2020年起,北海牧场就开始自建工厂,连续在产业链上游布局,设置自有生产线,获得稳定牧场奶源供应,除了看到供应链带来的成本优势外,也源于北海牧场更新的布局规划。据介绍,该项目年产能达900万件酸奶,预期能带来10亿元的年收入。
在完成生产线投产之后不久,北海牧场迅速与澳亚牧场达成战略合作。澳亚牧场八大牧场之一的东营澳亚,将作为首个定向大型牧场为北海牧场低温酸奶生产线持续供奶。
就在不久前,北海牧场对外宣布其第二座自建工厂——北海牧场湖北咸宁工厂顺利落成。该牧场占地约369亩,计划总投资10亿元,其中生产用地约225亩,目前已有三条低温酸奶产线和一条常温奶产线。新落成的咸宁工厂将是北海牧场全国首座常温+低温乳品工厂,配备12条国内领先乳品线,正式建成投产后年产能超15万吨。
有业内专业人士分析,随着第2座自建工厂正式投产,北海牧场将大幅提高物流效率与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产品研发速度。而从产能布局也可以看出,常温牛乳产品确实是北海牧场今年新的发力重点。
王悦霖表示,“快消品、尤其是乳制品行业,真的没有那种很传奇的故事。其实在北海牧场诞生之初,新零售、消费升级的红利都已所剩无几。我认为,乳制品行业从业者的心态不要浮躁,踏实一点,踏踏实实的把当下的工作做好了。随着公司的发展,随着业务的增长,每个人都可以收获到自己想要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