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九龙夺嫡到底怎么回事,参与者有哪些皇子?雍正真是“躺赢”吗?
九龙夺嫡到底怎么回事,参与者有哪些皇子?雍正真是“躺赢”吗?
九龙夺嫡到底怎么回事,参与者是哪些皇子?除开雍正还有赢家吗?
南北朝时期,宋孝武帝第八子,素有神童之称的刘子鸾,因更受父亲喜爱被兄长嫉恨,年仅9岁就被登基为帝的刘子业赐死。临终一句:“愿来世不复生于帝王之家。”道尽皇室中人为了权势地位,血脉相残的悲剧。
可以说从古至今,除开那些被权臣操控的傀儡皇帝外,几乎没有哪位帝王登基是没有经过一番争夺的,并且争夺的对象还都是他们的亲兄弟。在争夺皇位中最出名的几起案例,莫过于胡亥勾结赵高、李斯篡改遗诏,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以及康熙年间的九龙夺嫡。
前两个都还好理解,但这作为很多大热清宫剧背景的九龙夺嫡事件,因为牵扯人数太多,很多人就摸不清头脑了。首先介绍一下参与者到底是哪“九龙”,他们分别为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这9位皇子中,势力最大的其实是八阿哥阵营,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都归属于此;而地位最高的则是二阿哥,他可是康熙嫡皇后赫舍里氏唯一留下来的血脉,康熙爱屋及乌,一直非常宠爱他,周岁时就被立为皇太子。大家都知道,康熙在位时间乃是中国古代帝王中最长的一位,这时间一长,底下皇子们就开始人心浮动起来。 对二阿哥来说,虽然他是皇太子,又一直受到康熙宠爱,单一方面几个弟弟开始长大,且都很能干让他产生危机感;另一方面他的母亲赫舍里又因早逝无法给他带来太多助力;加上康熙年龄渐长后,看着底下的皇子们身强力壮,内心也开始充满怀疑。
三种原因相加,导致了康熙四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708年,康熙巡幸塞外时,第一次废除二阿哥太子之位,还说:“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其实讲白了这九龙夺嫡之所以会发生,原因就是在于康熙的不信任,认为儿子要夺权。大阿哥本就因为占了个长子名头的缘故,一直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这二阿哥初次被废,其中少不了他的小报告。 只不过大阿哥总归太心急,这么多年下来,康熙对二阿哥的感情非一般皇子能比,他虽然接到任命看守被圈禁的二阿哥,但不代表他有资格提出杀死弟弟的资格。再加上三阿哥允祉掺了一脚,告发大阿哥用魇术废太子之事,直接被康熙斥为“乱臣贼子”,圈禁而亡。
或许是皇位太过动人心,哪怕有大阿哥的前车之鉴,其他人还是坐不住,以八阿哥为首的“八爷党”开始处处替八阿哥造势。上面说了,康熙本就对二阿哥一直割舍不下,八爷党越是造势就越引得康熙不喜(其中还有盯着皇位的原因)。 因此康熙五十三年“毙鹰事件”一出(他献给康熙的老鹰打开一看竟然奄奄一息,被康熙认为是对自己的诅咒),康熙直接说出:“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的言论,八阿哥出局。至于这只老鹰为何会是只将死之鹰,思考一下大阿哥出局,八爷党都是以八阿哥为首,那么这事还能是谁做的,就很明显了。
而这个时候二阿哥已经经过了两废两立,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康熙四十八年复立,五十一年又废),四爷党虽没直接跳出,但很明显只有这一派还没被厌弃,八爷党决定转向扶持在后期崭露头角十四阿哥。说起来也挺有意思,这十四阿哥其实是四阿哥同父同母的弟弟,二人关系却势如水火。
公元1722年,康熙去世,最终胜出者为四阿哥,也就是之后的雍正帝。关于这个最终皇位的问题,其实一直有各种史料佐证,康熙是传位给十四阿哥的;但此时无论是外部将领年羹尧,还是步军统领隆科多,都是四阿哥的人。因此这隆科多所谓的口谕,可信程度有几分,大家可以自己品一品。 不过成王败寇,不管康熙到底最中意的接班人是谁,但对雍正来说,坐上这个皇位的是自己那就够了。看完这些后,现在还有人认为雍正坐上皇位“躺赢”吗?顺便一说,除开雍正外,另外的赢家大概就只有十三皇子胤祥了吧,他也是唯一一个在雍正登基后不需要改名之人,世袭铁帽子王。
参考资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