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考的逆耳良言:填鸭式教育才是教育的本质

2022-06-07   邑人电影院

原标题:有关高考的逆耳良言:填鸭式教育才是教育的本质

本文作者:哈布斯堡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大公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来了。愿普天下的考生都能考出自己心仪的成绩!

不过,在疫情汹涌的当下,这批高中生真是倒了血霉了。唉!

有人说青春才几年,疫情占三年,回想一下今年高考的学子们,他们的高中生活,是不是都在疫情中度过呢?

如今等待他们的大考到来了,说啥都晚了。我们还是从高一学生开始激励吧。

孩子们,一定要好好学习。

这个社会是复杂且立体的,有非常光明和谐的一面,也有黑暗污浊的一面,尽管外表包装得光鲜亮丽,但内里还是那个弱肉强食的社会。

这个社会是有规则的,人必须遵从规则才能活下去,它有时候是法律,有时候是公序良俗,有时候是约定俗成,有时候是社会潜规则。

很不幸的是,社会的游戏规则都是由那些头脑聪明的家伙制订出来的,那些人根本只是为了图自己的方便才搞出的那些游戏规则。比如那些福利、税金、年金、保险制度等,这些全是那些聪明人搞出来的。他们故意弄得很难好让那些懒得动脑筋或花时间研究的人傻傻的付出比较多的钱。

这是日剧《龙樱》里阿部宽饰演的律师给学生的讲话。说的是粗糙了点,但都是大实话。

当然如果直接把这个片段交给中国高中生,大概只能获得一阵嘘声吧。

毕竟高中生心智并未成熟,可能对社会如何险恶这点没有太大的认识。加上我国政府对于治安的维护,连大公小时候常年盘踞车站等高人流场所的切糕党都销声匿迹了(大公第一次见识到社会险恶就是这个。不知道你们是不是。)加上反诈APP的推行和不遗余力的各种宣传,社会关系简单的高中生大概很难接触到社会的阴暗面,这会给孩子们提供相对安全和谐的环境,却也阻挡了他们的视野。

毕竟我们不是日本,没有各种文化产品【主要是漫画】来介绍各种险恶人心,比如日漫《欺诈游戏》里对于各种类似剧本杀类的骗局展示,其中关于各种各怀鬼胎的险恶人心的拿捏,直白朴素,比甄嬛传扭扭捏捏的要刺激多了。

日本小朋友们能够触及的社会面比我们中国小朋友广阔很多,所以《龙樱》里的孩子们能那么快地接受这一设定,中国孩子怕是够呛。

社会是复杂的,人心多数时候是险恶的,而孩子们,你们在相对封闭的温室环境里,是很难见识到社会的复杂性的,很多孩子觉得被个把同桌同学阴了内心就玻璃心碎一地了,当然不排除有个别很过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但一般来说校园内发生的“被阴”一般烈度没有社会上那个高,相信我,外面的世界要更加险恶,而且后果更加不可控。

毕竟相比于社会,学校还是相对单一且安全的地方。不是说像《咒怨:诅咒之家》里发生的那种特别严重甚至涉及到xx的事件完全不可能发生,但那真的是极其罕见的事情。

同时的,也不要对你自己现阶段的思想认知有太高的期待,毕竟你才十几岁,生活还长着呢,未来的数十年有无数的世面等着你去见,有无数的你从未接触过的美好等待你去发掘,所以不要对你自己现在的眼界有太高的自信,觉得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是美好的。这个道理没有错,错在开头,这是不是真的是你喜欢的东西?

孩子们喜欢的东西是高度趋同的,首先肯定是游戏,但职业电子竞技这条路在我们那个时代还不存在,经过20年的社会进化,硬是把这个行当职业化了。在大公年轻的时候,玩传奇的孩子们说“打装备赚钱”还是天方夜谭,现在这条路已经走通了。但是,它很窄,窄得过分了。毫不客气地说,这条变现渠道可比打篮球等正经体育渠道要窄过百倍。电子竞技作为竞技的一种,在我们那个时代是和竞技体育划归一谈的,当时央视还有一档电子游戏竞技的节目,由《天下足球》的主持人段瑄主持。它诞生的时代比较晚,还没有建立起产业培养渠道,因此入门门槛非常低,给人可以随意入门的感觉。

其实当年篮球啊,足球啊,绘画啊。也这样的。但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专业化程度越来越深,出现了体育生,艺考生这样的专业人士,对比你们普高生来说,人家从小培养,你们竞争不过的。

电子竞技只是暂时没有出现这样的专业人士,但这不是优点,是缺点,因为他的就业人数足够狭窄,饭碗数量不够,基数太小,分母太小,自身规模水平不足以催生一条产业链来支持艺考生体育生这样的土壤。他的竞争只会比艺考生体育生的环境更加恶劣。

明白了吗?有艺考生体育生这种遴选机制,是因为这个行业前景足够广阔,变现渠道足够畅通,路足够宽,才能支撑起这样的遴选机制。没有这样的机制不是意味着这行简单,你随时都可以入场,恰恰是因为他的路窄,前景不好,竞争机制更为恶劣。

学生们第二喜欢的爱好是音乐和体育,看起来音乐似乎更多一些。正如上面说的,艺考生体育生的存在,设置了门槛,所以相当多的孩子们涌向了看起来门槛不高的唱歌这一环节。当然伴随着流行音乐的东风,也有很多人拿起了吉他,或者架子鼓等西洋基础乐器。

抖音上曾经有一位老铁阐述了这一现象,大概内容就是你的家乡是不是有一家琴行,里面有一个大叔老板,年轻时喜欢音乐,猛练,在地区小有名气后发现这个圈真的很小,都集中在北京。于是上了北京,发现人外有人,山外全是大仙,刚开始年轻气盛,觉得可以努力追赶,结果练到30多岁,发现实在卷不过,加上北京生活成本巨大,于是只能回家,又没有其他一技之长,只懂这个,于是开了一家琴行。。。。。。

这种事真的不少。

唱歌的人就更惨了,因为门槛低,谁还不能吼两嗓子啊。弹琴弹吉他的好歹有个门槛护城河,算是专业人士,回到家乡小地方有个个把商演还能凑合吃个饭,唱歌的人家可能更看重颜值。

大公那些个狐朋狗友有不少好这个的,走的路也和上面的琴行老板一样趋同,发现专业歌唱不好混,最后都准备自己作曲,写词,希望走出个创作歌手的路线,识谱的已经算很专业了。很多人谱子都不认识,只能哼唱个旋律,录下来,素材一堆堆的。前两年罗永浩老师做的锤子手机系统有个一键记录音频的功能,好像叫思维胶囊。可受他们欢迎了。

现在看也是唏嘘。

为什么会这样?还是那句话,音乐,艺术类,虽然前景比电子竞技宽了很多,但也是竞争相当激烈的行当,它毕竟还是个小众门类。

这种小众门类里,竞争是地狱级的,菜是原罪,就像歌手,业务水平高低,待遇相差巨大,近几年十分流行的《乘风破浪的姐姐》里,参赛人员多是30+以上,在业界混很多年的老手,一对比也能看出业务水平差距,而只有顶流才能得到资源,才能获得成功。这一行市场不够大,没有给不够成功的人留下多少资源。

在现实社会中,一个正经运营的大公司,有总经理这样的高管,也有总工程师这样的技术顶流,但依旧有大量普通职员可以吃这碗饭,一个公司有一个财会专业的博士硕士做总监,也有大量专科本科财务专业的普通职员在基层工作,大家都有活干。

哪怕是一个包装明星的经纪公司,也有运营总监,灯光,化妆,策划,基层文员等各式各样的学历各异的专业人员,唯独被包装的歌手是没有基层这回事的。歌手只有红还是不红,对应着你获得的资源,获得的化妆,策划,包装,灯光,摄影,录音,宣发等这种拿薪水的工作人员围着你转,你想好了,众星捧月的感觉是很好,但是捧月的人生活工作机会多,还是被捧在中心的歌手多?

一个在读书的年轻学生,他所能接触到的世界也就这么大了。

这才是重点,他们都说: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无可厚非。也是一句绝对正确的话。但他们的阅历和眼界决定了他们喜欢的事情是狭隘的。不信你可以问问你身边的同龄人,他们的爱好基本上都是趋同的。无非就是游戏,音乐,体育。他们接触不到更广阔的东西。接触不到成年人的世界。

连接触都接触不到,就更别提理解了。

当我带着一个年轻人去参观工厂,看到五轴机床从0开始精雕出一个游戏手柄外壳,看3d打印机从0开始印出精美的零件,看到电子机器人灵活且精准的工作,看到各种齿轮机械结构完美的运行,那种机械之美是他们从未感受过的。这时他们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机械之美”这种情感,也才能理解为什么真的会有人因为爱好而去当机械工程师。

他们的理解能力没有问题,情感状态也没有问题,只是他们没见过,没经历过,没感受过,没触碰过,没亲手尝试过,所以他们不知道。

年轻人当然有权力懵懵懂懂。但真的不要以为你懵懂期时就能做出干预你一生的抉择,从而浪费这宝贵的青春。

刚刚提到的,体育,唱歌,游戏,那些事情是你们最先接触的,但他们的竞争太激烈,盘子不够大,不足以作为谋生手段。那有没有简单一点的路?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有。而且就在眼前。

那就是学习啊!

胡说,学习明明那么累,那么苦,都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它怎么会简单?

我来告诉你它为什么简单。

现阶段你的学习,得益于我国优秀的教育机制,是在一个框架内,遵循大纲进行的。这是应试教育最大的优势,在于知识是提前规定好的,很少有发散性,也很少有不确定性。你只要一直努力学习,尽可能多地获得知识,你就会提高。

现实社会中可没有这样的好事,你还要面临很多选择,尤其是路线的选择,一旦路走错了,什么努力都白费。变得没有任何意义。社会上可没有教学大纲去给你指明方向,划定范围。一旦踏错,是真的会付诸东流的。

这就是社会的残酷。而你现在还没有步入这个残酷的修罗场。

你面临的环境虽然竞争激烈,但幸运的是没有路线问题,教学大纲把一切都给你规定好了,你只要努力地学习,就像往泳池里注水,只要努力,水总是会满的。你面临的问题只有一个学习效率的问题,就是注水量是多少的问题,看起来在有限的三年高中时间里,水好像不可能注满,大家在高考上拼杀的就是平时努力的成果,也就是水位的问题。谁的水位高,谁就有优势。

但是其实,你们学习的范围是固定的,泳池的大小是固定的,水是可以注满的,不然你以为你们的老师都是怎么读出来的呢?

你们觉得难只是因为学习效率低,不注重学习和娱乐的时间分配而已。

就好比等你大学以后,接触到一些特殊的部门,比如律师和医生,你会惊讶,那么厚的法律书,那么复杂的病理学,都要背下来,读懂,比字典厚十倍,怎么可能嘛。

可不就得背下来嘛,可能不要求背的一字不差,但一定要懂,要理解,不然去医院看病,你以为医生都依靠什么呢?

医生面对患者还有各种不确定性,各种相似的症状混在一起,你还要做出判断。你还要承担风险。

而现在的学习呢?没有那么多不确定性,你可以尽情演练,学校的各种考试都是你的演练机会,平时的考试成绩实际上只有两个,一个是帮助你自己了解你的水平,第二个是对你最终高考进行预演,让你熟悉考试的各种规则,熟悉玩法,更好发挥。

就像《龙樱》里提到的东大英文考试采用扣分法,只要写的没有出错就不会失分一样,这就是规则,需要你熟悉的规则。

所以说那句俗话,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别太当回事,这话本质上是学生们为了缓解学习压力随口说的爽话。平时喊喊开心是可以的。但是千万别当回事。你平时的成绩其实不代表任何意义。一时半会考砸了没关系。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把知识点学会,下次别再错就行了。这也是平时小考最大的意义,错误,失分才是你获得的宝藏。教训,是千金难买的,才是最难的的宝藏。在社会上,教训是要用实打实的金钱,甚至痛苦去换的。而你的小考其实没有什么意义,不要为此伤心,只有高考这种大考才决定你的人生,这个真的要认真的去对待。平时的小考就是磨炼而已,不要去作弊欺骗自己,记住,教训才是你获得的最大宝藏,错误才是你小考里得到的知识,学会他,你就获得了实打实的提升,这比一点没错得100分获得的成就感更加有意义。

所以为什么说学习反而是最简单的事情。首先,他的框架固定,你只要一直沿着规定的路走,你就一定能到达终点,一定能获得提高。你所要面对的客观困难就只有学习的效率和临场的发挥而已。你的课本拢共加起来也没有刑事诉讼法那么厚,字那么多。想象一下律师,医生,这些电视剧里父母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成功人士,他们要面对的学习量。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完成的,那么多那么复杂的法律书都必须啃下来,何况你这点,你面对的只是暂时啃不下来而已,时间不够。

那就去提升你的效率。

而且你学习的过程中还有无数次小考去检验你的进度,纠正你的学习效率,有纠偏机制这在社会也是求神拜佛都求不来的东西。而且只要你认真学习,在小考中获得高分,也就得到了成就感这种奖励机制。你知道在工作中几周就来一点奖励机制这种事有多难么?

要感谢现在的教育制度,他所代表的“考试权”可能是你这辈子所获得的最平等的权力了。所有人在试卷上见真章,通过努力定胜负,确实你和部分人获得的资源是不同的,有人单独辅导和自己单打独斗是不同的,要承认这种差距的存在,所以才要更加努力。但毕竟你们所考的试卷是一样的,你们努力的成果是同一个标准检验的。这很有可能是你一生获得的最平等的竞争环境了。

珍惜他吧。

关于考试权的话题可以参考一下《龙樱》第一集,阿部宽说的比我精彩。

最后,祝你们考个好成绩!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