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非要拆北京古城墙,林徽因撂狠话也没能阻止,50年后全说中

2022-03-01   李艺南

原标题:郭沫若非要拆北京古城墙,林徽因撂狠话也没能阻止,50年后全说中

由古至今,在一些特殊的历史时期,总是会对文化进行破坏。比如说,在秦朝的时候,秦始皇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便“焚书坑儒”;在王莽之乱的时候,“宫室图书,并从焚尽”;在安史之乱时,“乾元旧籍,亡散殆尽”;在乾隆时期,禁书3236种,销毁书籍70000多部不止......明朝时期的胡应麟,便在《少室山房笔丛》中列举了书籍发展史上的“十五厄”,在后来,祝文白在《两千年来中国图书之厄运》中,更是说到了“十五厄”。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其实也对那些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化进行过破坏,有的是书籍,有的是建筑。当时,在北京城内,很多的古建筑都被拆毁了,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争议最大的便是北京城内古城墙的拆毁问题。

北京这个城市的历史有3500多年,在整个的历史上 ,北京有800多年是国都,而北京城内的那些古城墙,正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看起来虽说不起眼,有的甚至是 残破不堪,但是,在这些古城墙上,都是岁月的印记,是历史的痕迹。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古城墙的命运也是比较坎坷的。从清朝末年的时候开始,这些古城墙就渐渐地开始被破坏了。

在当时,“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都严重损害了北京城的古城墙,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甚至还将好几座古城墙给拆毁,被破坏最严重的的时期,就是在后来的战争时期。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当时,考虑到这些古城墙已经没有了实质性的价值,于是便打算拆除。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形成了两个对立的观点。

支持拆除的人中,便有郭沫若,他们觉得,这古城墙在以前是用来防御的,现在并不需要这些东西了,留着并没有什么意义,反倒是会影响北京城的建设。在修建道路或者房屋的时候,就很受阻。不支持拆除的人中,包括有林徽因、梁思成等人,他们觉得,这古城墙在内的很多老建筑,都是珍贵的历史文化,保护它们,就是在保护历史,保护文化。他们甚至联合了很多建筑大师商议,在老北京旁边重新建立新城市,这样,新城市挨着旧历史,既能发展,又能保护。

但是,最后郭沫若一方 并没有采取这个方案,那时候,林徽因已经病重了,但是,看到他们依旧坚持着要拆,她还是撑着自己病重的身体,对他们说了一句狠话:这些八百多年的古城墙,你们现在要拆,将来要后悔了有重建,留着那些赝品,失去了历史的痕迹,最终也不过是多余的摆设罢了!

虽说林徽因和梁思成两人一直坚持着不拆,但是,古城墙最后还是变成了废墟。

多年后,林徽因的话也验证了,2000年10月起,人们开始保护那剩下来为数不多的古城墙,还特地修建了古城墙遗址公园。但是,已经被消灭掉的东西,有这么可能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