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和镇的“红、古、绿”旅游品牌已经打响,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
这一段时间,持续的高温天气让桂林酷热难耐,但有“小九寨沟”之称的全州龙井村却是一派清凉怡人的景象,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避暑纳凉。
85年前,红军长征经过龙井村,在这里短暂停留,为突破湘江进行最后的准备;上世纪70年代,龙井村利用这里的水发电,黑夜里闪烁的点点亮光让别的村子羡慕不已;现如今,靠着独特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龙井村的生态休闲旅游搞得红红火火,带动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龙井村的水资源得天独厚,村民围绕它打造旅游休闲景观。
理清思路 走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龙井村位于全州县安和镇,集色、奇、灵、秀于一身,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村里村外植被繁茂、生态良好,曲径通幽、环境优美,村内龙家井塘的水四季恒温,冬暖夏凉。“小径穿村过,清泉细波扬。朝晖映潭水,晚霞照农庄。丹山碧水秀,幽林绕河床。世外桃源景,游人止叹观。”当地人为龙井村创作的诗歌《龙井风光好》,是该村秀美风景的真实写照。
如何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2015年,安和镇党委、政府带领龙井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梳理并确定了乡村旅游发展思路。“在此之前,龙井村里的年轻人几乎都外出打工了,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安和镇党委书记蒋延文说,希望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带动村里的经济发展,同时吸引年轻人回家乡创业。
成立党群理事会。为整合党建工作和旅游服务资源,凝聚干群合力,优化活动载体,该村探索成立党群理事会,以“一会二岗三联四承诺”为着力点,构建了支部带头、理事会牵手、党员助力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
推行“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抱团发展新模式。针对该村自然资源集体所有,栈道、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土地所有权不一的情况,镇党委、镇政府多次组织召开党群大会,研究讨论并表决同意以土地入股变股东,盘活资源变资金的发展模式,党群理事会成员率先丈量入股土地,引领周边群众共享旅游红利。
提升乡村旅游发展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镇党委、政府组织负责旅游业务的领导同志及村党员、群众代表400余人赴灌阳等地参观学习,并邀请各级领导、设计专家现场指导,虚心学习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思路、好经验。
龙平生和唐青云夫妇是龙井村最早经营农家乐的,现在他们已经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了。
整合资源 打造“红、古、绿”旅游品牌
依托红军长征过安和历史,结合红三军团彭德怀军团长等红军将领、战士在安和留下的佳话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精心研究规划设计并推出青龙山村至龙井村的“红色教育”精品路线。该路线自开通以来,已接待广西警察学院侦察队等团体20余个共计1000余人。
抓好乡土文化保护与传承。以龙井村2018年入选第三批广西传统村落名录为契机,坚持“尊重历史,科学发展”的原则,充分挖掘该村文化内涵,将古路古碑古建筑有效保护与科学利用统一起来,打造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旅游品牌。
借助“小九寨沟”龙井村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做好做活“水文章”,创建“绿色党建”品牌。通过“党群联建”,强力推行“一会二岗三联四承诺”制度,整合各类资金1000余万元,倾力打造龙井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示范村,促进农旅融合。
2017年,“壮族三月三”假期遇上了清明节,广西迎来了6天长假,龙井村的生态休闲旅游也随之迎来了一次爆发。
“因为是旅游处女地,再加上春节以来在朋友圈、自媒体的持续发酵,2017年‘三月三’的龙井村人满为患。”龙平生说,因为当时村里没有一家餐馆,多年在外打工的他敏锐地嗅到了商机,便与妻子唐青云临时决定做餐饮接待,每天最多只能接待8桌客人。“虽然条件简陋,但地道的农家饭却让游客们吃得非常开心。”
2017年“五一”期间,游客的蜂拥而至让龙井村周边的道路严重堵车。龙平生的农家乐餐馆更是成了“流水席”,一桌客人还没吃完,旁边已经有人在等位子。“最多的一天接待了36桌客人,请来帮忙的炒菜师傅几乎快要累瘫了。”龙平生打趣道,“那火爆的场面,他在大城市打工时也未曾见过。”从那时起,龙平生说服妻子唐青云放弃县城的生意,回龙井开办农家乐,主营餐饮接待。
醋血鸭、炖土鸡、井水鱼以及当地种的淮山、芋头、青菜,都深受游客喜爱。“有的人吃完了还要买一些打包带走。”龙平生说,为了保持菜品的质量,提高利润,他又开办了一个200多亩规模的养殖场,餐馆里用的鸡、鸭、鱼等主要食材都是他家自产的。
示范带动 乡村旅游助推脱贫致富
作为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龙平生夫妇是龙井村最早经营农家乐的村民,也是龙井村公认的致富带头人。村里新开办的农家乐餐馆都要向龙平生“取经”,而龙平生都毫无保留地将经验传授给别人。“生意总是越做越有的,不担心别人抢生意。”龙平生的妻子唐青云说,希望形成规模效应,吸引更多的游客来龙井。
如今,靠着农家乐餐馆,龙平生夫妇每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上。在他们的带动下,龙井村目前有40多家农家乐餐馆。今年以来,龙井村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日接待游客最高突破5000人次。
这几年虽然生意越来越好,但龙平生夫妇二人还经常到外地学习经验。“打算明年把老房子翻新一下,新增一个农产品销售区域,把本地的优质农产品推出去。”对于农家乐下一步发展,龙平生的心里已经有了清晰的计划。
为了更好地发挥龙井生态体闲观光旅游示范村品牌效应,当地政府还大力开展乡风文明提升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着力营造文明向上风尚。
坚持“扶智”与“扶志”相结合,充分利用村级党校、远程教育平台、农家课堂、“学习强国”等各类媒介,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党的政策理论和农科等知识。举办“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组织开展“点赞好母亲·弘扬好家风”等主题慰问活动,大力倡导勤俭自强、爱国守法、明理诚信的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全体村民说文明话、做文明事,追求积极向上、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与此同时,安和镇党委、政府还成立了专门工作组,进村入户做群众思想工作,引导党群理事会订立村规民约,督促村民自治,并成立专门整治工作小组,多次开展拆除“三乱”行动,持续推进环境整治,村里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持续性开展卫生清洁及卫生评比工作,山更绿水更清,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600亩连片油菜基地、香芋基地、泗溪沃柑基地、禾花鱼养殖基地等农业产业基地蓬勃发展,硕果飘香,四季景观鲜明,一片繁荣,为龙井旅游线路增添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其中,都庞芋香示范区、泗溪沃柑示范区于2018年分别被认定为“广西市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和“广西县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两个示范区以“党群理事会+合作社+基地”模式,带领周边村民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具有极强的辐射带动能力。
充分利用村子周边农作物开发农事体验和休闲观光,拓展旅游业态,让游客在休闲娱乐中了解农耕文化,体验生活,留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