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工作中总会遇到自己“看不起”的同事,认为“这个人水平太差”,令人不解的是这个人总是被建设单位表扬,从而被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你说气人不气人?下面来说两个故事,一个是听来的,一个是自己的同事。
先说听来的故事。这是在一个业务培训课上,老师在讲到监理工作方式方法时讲的一个例子。在公司,有一个人(我称为A工)总是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因为总有建设单位给公司发表扬信表扬A工,公司领导去拜访或者回访建设单位,反馈的信息总是说A工好,工作态度好,每天在现场转转,任何时间都可以见到A工。后来,机遇巧合A工到了老师任总监理工程师的工地上。一开始,老师认为A工是公司红人,多次受到公司表彰,认为是大有来头,技术水平应该很好,就委以重任,比如审查施工方案和编制实施细则。审查方案的结论总是符合要求,没有提出过意见和建议;实施细则就不行了,一直拖着完成不了。老师就问A工咋回事,A工回复:“施工方案就那么回事,也不会有啥问题的。而不知道实施细则咋编制的。”老师也只好作罢,不会做资料就跑现场检查验收吧。
老师通过观察A工,每天很少在办公室,整天在工地现场,日记也都是写“符合要求,现场没有质量问题。”老师忙,也就没有认真去检查是不是这样。过了一个多月,建设单位来告状:A工管的楼号,框架梁主筋少了2根25的。老师就问A工按照设计图纸验收了没有?A工答复:我这么多年,就没有看过图纸。老师蒙了,A工的图纸确实很新,没有翻过一样。
老师后来就将A工调离现场了,总结说:这就是没有技术水平靠着辛苦赢得建设单位的好感,对总监理工程师和公司来说是最危险的,不知道质量隐患在哪里发生,总监理工程师在现场就应该关注这类人,并做好控制。
再说一个我的同事,为了不必要的误会就称为C工。C工和我在一个项目上,他告诉我:自己没有上过多少学,靠着跟师傅学的,专业技术水平不太好,但是交给的工作一定会完成。不久C工被安排到一个民营企业做专业监理工程师。这是一个被监理公司认为建设单位老板是最难相处的人,可是,一个多月,老板亲自给公司总经理打电话,说C工真的工作态度太好,每天上班就会看到他在现场,昨夜浇筑一夜混凝土,今天一大早就在现场。C工被评为当年的先进工作者。我在和C工联系中,C工说:每天老板啥时间上班和出去转,我心里都有数。我问C工:你验收咋办?C工说:大致内容我还是知道的,对搞不清楚的问题,我就先说告诉施工单位做错了,施工单位就会找依据他没有做错,那就再回去问总监理工程师是不是这回事,基本上差不多了。
勤能补拙,再讲究一些方式方法,即使一个技术水平不好的人,也会做好一些工作,但是要长远的发展,还需要真才实学来做基础,靠忽悠只管一时,滥竽充数不会长久。
像那个不看图纸的A工对监理行业真的是一个隐患,应该尽早清理出去,不知道哪一天害了总监理工程师和公司。像C工,一旦被建设单位认可,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不会出现太大的质量问题,但也不适合监理行业的发展,需要及早被替换掉。
从以上案例不难看出,你认为不行的同行,总会有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的,如果你认为自己行,却总会建设单位投诉,那就改变一下工作态度和方法吧!
改变不了别人,那就改变自己。
造成不符合要求的监理人员在现场的原因有很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监理人员缺少。包括总监理工程师和专业监理工程师,刚毕业的也不愿意做监理员,认为没有前途。于是就出现了不同行业的富余人员进军监理行业的奇怪景象。在以人头为结算的监理行业,公司人员不到位,可以扛过初一,真的不一定扛过十五了。物以稀为贵,监理人员也是一样,这也是现实情况。各监理公司见到有人来投简历,就高兴地不得了,先不问技术水平高低,而是问工资要多少,只要能在工地上说一二三就行,一个萝卜一个坑,先填上坑再说。
2、监理工资低。我过去分析过与施工单位人员对比的情况。现在进工厂最低工资在4500元以上,监理员才3500~4000元,而且还就工作8个小时,监理人员有时还要旁站,监理责任也大,不时有报道监理人员被判刑,造成一些有技术水平的监理人员流失。
3、和就业大环境有关。现在一些年轻人不喜欢这种手工业的脏活,而是进工厂的清洁舒适,在工资待遇差不多的情况下就很少人入监理行业了。做监理的人员,现在多数是40岁以后的人员,这些人电脑不太会,只能现场检查验收,如果技术好一点的,就是总监理工程师代表岗位,工资会好一些。这次监理工程师考试变化,不再要求工程师职称,将会有利于监理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