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刑满释放人员王勇(化名)向新黄河记者举报,称坐落于齐齐哈尔市的黑龙江省六三监狱(简称“六三监狱”)内部管理混乱,在狱警的纵容下,服刑人员长期在监区打牌赌博,违规使用手机与外界通联。
王勇向记者提供了服刑人员赌博的其中一张照片
在王勇向记者提供的十余张照片中,多数照片清晰地展示了多名身着囚服的男子围坐在一起,桌上或床铺上杂乱地摆放着数百元现金、已开封的香烟盒,以及盛有烟蒂的烟灰缸。在这些照片的左下角还标有日期,分别为2021年2月10日至14日,具体时间详细到上午或下午时段。
王勇称,六三监狱的犯人经常用现金赌博
王勇告诉记者,这些照片是六三监狱服刑人员A某所拍摄,因A某在监狱内遭到服刑人员和狱警的排挤,所以他私自使用手机把六三监狱服刑人员赌博的行为拍下。此后,王勇在监狱里也曾使用过这部手机,并将相关照片素材保留下来。大概在2021年9月前后,他把照片发给了监狱外面的弟弟,所以这些照片才流出监狱外。
王勇称,尽管六三监狱内配备了摄像头和信号屏蔽器,但在狱警的纵容下, 他亲眼看见服刑人员长期使用现金赌博和私自使用手机与外界联络。
王勇称,画面左上方和下方的男子系两位服刑人员B某和C某
今年4月2日,已经出狱的王勇还称,自己接到了六三监狱服刑人员的视频聊天邀请。据王勇提供的录屏视频显示,视频中,服刑人员B某表示自己正在“寝室”,并透露了监狱即将搬迁新楼,担心无法再使用手机与外界联络。视频中的另一服刑人员C某则自称“减刑了,下礼拜一(回家)”。之后,这两位服刑人员还商量着出狱后的计划。
微信对话显示,从今年3月至7月,服刑人员B某依然使用微信与王勇联系
此外,王勇还向记者提供了他与B某的微信对话记录,尽管部分内容已被删除,但对话记录的时间跨度仍能从2024年3月延续到2024年7月。
采访中,王勇多次向记者强调,他所述及相关证据属实,拍摄服刑人员赌博的A某和与他视频连线的B某仍在服刑,监狱方面若想查实,没有难度。王勇希望六三监狱及相关管理部门,能够对上述乱象进行彻查,并对相关人员追责。
9月27日下午, 在新黄河记者的陪同下,王勇将其所述情况及相关证据实名向六三监狱的纪检部门举报。在监狱门前,两名狱警接收了王勇的举报材料,其中一名狱警在简单了解王勇的举报内容后称:“我们肯定得核实。”同时,该狱警透露,监狱内确有王勇提到拍摄照片的A某。
此外, 王勇还于当日通过挂号信的形式,将举报材料发往黑龙江省监狱管理局。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和司法部印发的《关于加强监狱安全稳定工作的若干规定》等相关法规,罪犯私自使用手机、使用现金赌博等行为均被禁止。若涉事狱警及工作人员存在渎职等行为,或可构成犯罪。
延伸阅读:
东北黑老大邹显卫:坐牢后掌管监狱大权,任意进出,女狱警成情人!
1963年,邹显卫出生在大连,正值国内最困难的时期,尽管他的父母都是农民也无济于事,他们每天都需要为了生计劳苦奔波。如此一来,邹家父母完全将孩子放养,言传身教缺失情况越发严重,甚至连学校教育都不再重视。
作为父母,他们的关注点只在邹显卫的吃穿生活上,虽然是个男孩子,但邹家父母尽力做到了“最好”,儿子要什么给什么,一味宠溺,即便犯下错误也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带而过,没有任何实际的教育意义。在如此环境下长大的邹显卫自然不可能谦逊礼貌,恰恰相反,他异常嚣张霸道,时常对不顺眼的人大打出手。学校老师负责任管教,邹显卫却非常不满,他觉得自己的行动大为受限,于是没等读完小学,邹显卫就决定彻底放弃学业。
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学校教育力有不逮,邹显卫小小年纪根本不懂何谓是非黑白,既不上学又无法工作,他在应该学习知识的年纪,早早就过起了随心所欲的生活。混迹街头与社会青年为伴,寻衅滋事挑起是非成为邹显卫最常干的事,看着这样的儿子,邹家父母试图出言规劝,是意料之中的收效甚微。邹显卫心情尚好时勉强可以左耳进右耳出,心情不好时则干脆转身离去,但他这样的反应并没有引起邹家父母应有的注意,他们总是自欺欺人的想着儿子还小,长大了就好。
在错过第一次教育时机之后,又一次主动放弃了第二次教育机会,邹显卫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逐渐放飞自我,更过分的话,更过分的事在他眼里都变成理所应当,打架斗殴行事狠辣,完全不顾及会出现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俗话常说,人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十六岁时,邹显卫终于为自己的任性举动付出了代价。他在一次打架中因下手过重导致对方伤得不轻,被判入狱两年,但两年的牢狱生活并没有让邹显卫改过自新,反而成为他在一众小弟之间的“威信资本”。
人人避之不及的牢狱生涯变成了光辉的人生经历,一度被邹显卫在大庭广众之下百般炫耀,他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厚颜无耻真实演绎。毫无悬念,邹显卫二十岁时,又一次进了监狱,这次是因为明目张胆调戏女性,他被判四年有期徒刑,二次进宫入狱,邹显卫没有丝毫惊慌失措,反而诡异的淡定从容,像是回到曾经的家中一样,他甚至已经在想,即便以后因为做了什么不该做的再进来几次也无所谓。
邹显卫二十二岁,在同龄人还没出社会的年纪里,他已经第二次完成服刑后回归社会。没有惊人的家世背景,没有充足的金钱财富,可衣食住行处处都少不了要花钱解决,因为曾经两次的“大成就”,邹显卫寻找工作极其艰难,没有人敢将他留下,创业是唯一的赚钱办法。
在社会上流连多年,邹显卫的狐朋狗友不在少数,他打着兄弟情的旗号集结人手,筹备启动资金,众人的努力效果还算不错,邹显卫开起了一家颇受欢迎的歌舞厅。得益于他和那些兄弟们的经历和提前约定,每当竞争对手找人到店里闹事,都会无一例外的遭到拳打脚踢,一次又一次的反击之后,竞争对手们纷纷偃旗息鼓,一致达成了表面上的平静局面,邹显卫的生意也慢慢红火起来。
那段时间里,赚钱好像特别容易,跟着邹显卫干的兄弟们也都得到了不少好处,他们越发衷心拥护这位“大哥”。邹显卫的雄心壮志显然不仅仅止于一家歌舞厅,他拿着赚来的财富积极开展各种业务,和兄弟们忙时一起并肩作战赚大钱,闲时一起吃喝玩乐享受人生,开开心心的过上了奢侈生活,直到1992年,邹显卫的生活再次出现巨大波澜。
黑社会团伙之间因为生意,地盘等问题产生矛盾争执,集体火拼向来屡见不鲜,邹显卫的团伙和当地另一团伙之间的问题同样如此,他们双方不约而同都看上了对方的地盘,只是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机会抢夺,暂时强压着积攒已久的怨气。那天,矛盾的爆发如同导火索一般点燃了两方人的不良情绪,帮派火拼无可避免,伤亡自在预料之中。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邹显卫的胆子居然大到向对方领头几人开枪。在他的枪口下,对方团伙老大当场死亡,一名核心成员被打成重伤。人命关天,无论死伤者是什么身份,警方都必须介入,经调查,罪魁祸首就是邹显卫。虽然他已经潜逃,但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他的一切都还在大连,警方一方面积极追捕,另一方面布下了天罗地网。
正当邹显卫觉得自己已经避过了风头,安心返乡时,现实截然相反,他落入了坚守多时的警方手中。尽管与设想中的境遇不同,邹显卫却没有一点绝望,他第三次像是回家那样住进了监狱里。因多年种种丰富的社会经历,邹显卫很清楚狱友们喜欢听什么,在他刻意的经营之下,大多数能够接触到的狱友全都将邹显卫划进了自己人的范围里,这为他之后的立功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其中一个狱友身负重案自知难以逃脱刑罚,便拒绝供述部分案件细节企图推迟判决时间,但在某次向众人吹捧自己昔日“战绩”的时候,不慎露出马脚,透露了警方一直以来未知的重要消息。一旁的邹显卫意识到机会,迅速将那个狱友的话告知狱警,警方因此顺利破获那件大案,而邹显卫原本的死刑,也因突出的立功表现获得减刑,变作死缓。对他来说,这次的立功经历竟还意外搭上了监狱长这条线,邹显卫圆滑无比,当然不会放过这样好的机会,他在送出五千元红包表示感谢的同时,还承诺赠送对方一套房子。
正在因异地调职没房子而心烦的监狱长果然肉眼可见地喜悦起来,邹显卫行贿的方向真就猜得这么准吗?当然不是,他是在立功之后有了找门路想办法减刑的念头,哪怕不能立即恢复自由,多些便利也是好的,就安排昔日的兄弟们多打听想办法,后来才有了送房子的招数。
一套解燃眉之急的房子送出之后,果然如邹显卫所想的那样,监狱长也拿出了自己的诚意。专程安排单间并以家居形式装修好提供给邹显卫,满足了他惬意的日常生活和自由的外界联系需求,甚至还可以有个别罪犯们充当的佣人以及明着外出闲逛,邹显卫的生活堪称无忧无虑。
饱暖思淫欲,邹显卫作为一个自由惯了的男人当然也不例外。繁华迷人眼,财帛动人心,一个女狱警心甘情愿地背叛家庭,投入了邹显卫的怀抱,以情人身份留在他身边。
几年之后,邹显卫觉得可以尝试提减刑,监狱长得知后二话不说就开始帮他想办法,很快,邹显卫不顾自身安危“帮忙救火”的经过被虚构出来,成了他立功的依据。完成相关人员的打点之后,当年十二月,邹显卫的“功劳奖励”下达,他被减刑至十七年,又荣获“劳改积极分子”的称号。
在几年的来往中,监狱长前后从邹显卫的身上得到不少好处,比如一套从购买到装修都十分不菲的房子,比如分多次赠与的十万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邹显卫慢慢开始在监狱里发展起自己的团伙,继续像从前那样随心所欲,监狱长则从受贿转变为索贿,简简单单的一个暗示就成功拿到十五万元,他们互惠互利的交易可谓是宾主尽欢。
但无论在监狱里多么舒适,始终无法与长久的自由相比,邹显卫有了出狱的想法,捏造立功表现已经无法做到,想达到这个目的,唯有保外就医一条路可走。
监狱长等人的“帮助”加上邹显卫的精湛演技,他被诊断为精神疾病,且有“真实”的诊断证明, 2000年3月,邹显卫以“保外就医”的名义离开医院,开始享受他久违的自由。
但好景不长,邹显卫体内的嗜杀因子没过多久就再次活跃起来。“保外就医”短短一个月之后,他的手上又沾染了一条人命,与近十年前的场景特别相似,同样是集体“战争”,同样是枪口对人,同样是一死一重伤。邹显卫仓皇逃离,东躲西藏并改名换姓,企图逃脱法律的惩罚。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2001年他被警方抓获,两年多以后,邹显卫再次被判处死刑,回到了最初逃不过的命运,2003年11月执行死刑。
无论他曾经多么风光,做错事的代价永远无法避开,法律已经给了很多次走上正途的机会,一时之错或许可以得到原谅,但执迷不悟不配。
来源 | 新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