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知远 × 羽戈:蔡元培、梁启超与躁动的 1903 年

2023-09-12     单向街书店

原标题:许知远 × 羽戈:蔡元培、梁启超与躁动的 1903 年

浙江潮:蔡元培、梁启超与躁动的 1903 年

——《梁启超:亡命(1898—1903)》新书沙龙 杭州场

1903 年 2 月 20 日,梁启超在横滨码头登上印度皇后号。美洲保皇会一直催促着他的到来,他也终于有机会去观察这个世界第一共和国的模样。在行囊中,他塞进一本《桃花扇》,在写作了这么多西方故事后,中国味道似乎散发出一种新诱惑。

——《梁启超:亡命(1898—1903)》

1898 年 10 月 20 日夜,梁启超流亡到东京,在这里他陆续遇到了章太炎、钱恂等浙江人,多年后,一位名叫周树人的浙江留学生也前来东京。那个时代,学生力量变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政治和社会力量,他们成为梁启超笔下“少年中国”与“新民”的象征。1903 年,中国留日学生浙江同乡会成员蒋百里、厉绥指等人创办了《浙江潮》的杂志。而这一年,梁启超开始了他的世界之旅,“从横滨、火奴鲁鲁到新加坡、悉尼,再到温哥华、纽约、旧金山,他在华尔街拜访 J.P. 摩根,前往白宫会晤西奥多·罗斯福”,将自己置于世界坐标,拥抱新思想与新感受,反思中国改良的道路。

奇迹之年

文 / 许知远

节选自《梁启超:亡命(1898—1903)》

1902 年 12 月,梁启超终于完成《三十自述》,它简短却过分丰沛,从新会学童到一个闻名世界的政治流亡者,没有一个同代人如他经历过如此多的事、去过如此多的地方,不断死里逃生。回顾人生也像是重活一次,他对于童年着墨甚多,母亲的温柔与责骂再度回到眼前。他总是感到惶恐,从澳大利亚回到东京,“忽又岁余矣,所志所事,百不一就”。

对于即将过去的 1902 年,他相当不满意,“惟日日为文字之奴隶,空言喋喋,无补时艰”。但他又觉得,以自己的能力、地位,“舍此更无术可以尽国民责任于万一”。尽管自谦“舌下无英雄,笔底无奇士”,这一年却是他真正的奇迹之年。他不仅开始了《中国通史》的写作,完成了十分之二, 且于春冬两季相继创办《新民丛报》《新小说》杂志,“述其所学所怀抱者,以质于当世达人志士”。他的理念从笔端喷涌,这些文字将比他总是挫败的政治、军事行动,更有力改变了中国。在日记中,孙宝瑄将这位流亡故人与袁世凯、盛宣怀并称“支那三大奇人”。袁“骤任北洋大臣,其威望气概, 内凌政府,外压刘张,一举一动,皆中外人所注目”,盛“举全国轮船、电线所有财政之权,归其掌握中”,梁启超的变化同样富有戏剧性,他原本“一区区书生,当甲午乙未之交, 不过康门小徒耳。自充《时务报》主笔,议论风行,名震大江南北。戊戌政变,康梁并出走,朝廷降悬赏名捕之谕,几于通国人民皆闻其名,莫不震动而注视焉。然康自是匿迹销声,蜷伏海外;梁则栖身东岛,高树一帜,日积其怨气热肠, 化为闳言伟论,腾播于黄海内外、亚东三国之间,无论其所言为精为粗,为正为偏,而凡居亚洲者,人人心目中莫不有一梁启超,非奇人而何”。袁世凯用枪炮、盛宣怀以金钱创造了自己的世界,梁启超以一支笔实现了。

《三十自述》也宣告了《饮冰室文集》的正式发售,他在年初的预告实现了,广智书局的经营者期望它带来丰厚回报。梁特意撰写了序言,他过分自谦地称这些文章,“不演师友之口说,拾西哲之余唾,寄他人之脑之舌于我笔端而已”;他承认自己的思想多变,因此旧文章“偶一检视,辄欲作呕,否亦汗流浃背矣”。只是在何擎一的鼓励下,他压抑住不满,愿将这些文章集中展现给读者,“欲普及思想, 为国民前途有所尽也”,也是检讨自己几年来思想的进退,“用此自鞭策”。读者们也将随文集收到三张照片,分属时务报、 清议报、新民丛报时代。照片的样貌折射了他的变化,不过五年光阴,他从一个长袍马褂、脑后挂着辫子、神情羞怯的儒生,变成了一个目光笃定、西装革履、头戴大礼帽的现代绅士。

在这奇迹之年,他最重要的作品是《新民说》系列文章。不管是重思历史、引介西方思想,还是小说创作,他所有的创造皆是围绕塑造一种新民众展开。这组结构松散、逻辑也经常矛盾的文章,是所有写作的核心,其思想的集中展现。他相信当今世界的竞争舞台遵循社会达尔文主义,种族是重要的演员。白黑红棕黄五人种中,白人占据着优势,拥有好动、喜爱竞争、进取的品行,也富有政治能力。条顿人创立代议制,“使人民皆得参预政权,集人民之意以为公意, 合人民之权以为国权,又能定团体与个人之权限,定中央政 府与地方自治之权限,各不相侵。民族全体得应于时变,以滋长发达”,因此比斯拉夫人、拉丁人更为优秀。此外,个人自治能力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起条顿人,盎格鲁—撒克逊人又更优秀,“其独立自助之风最盛,自其幼年在家庭, 在学校,父母师长皆不以附庸待之,使其练习世务,稍长而可以自立,不倚赖他人。其守纪律、循秩序之念最厚。其常 识(common sense)最富......其权利之思想最强,视权利为第二之生命......其体力最壮,能冒万险。其性质最坚忍, 百折不回。其人以实业为主,不尚虚荣......其保守之性质亦最多,而常能因时势、鉴外群,以发挥光大其固有之本性”。

#来书店吧

9 月 17 日(周日)15:00—17:00,《梁启超:亡命(1898—1903)》作者许知远和青年学者、作家羽戈将做客单向空间·杭州乐堤港店,由朱建主持,一同聊聊梁启超在 1898 年到 1903 年的经历与转变,深入探讨“浙江潮”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影响。

【时间】

2023 年 9 月 17 日(周日)

15:00 — 17:00

【地点】

单向空间·杭州乐堤港店

杭州市拱墅区丽水路 58 号

远洋乐堤港 B 座 1 楼

【参与方式】

扫码报名

【嘉宾介绍】

许知远

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谈话节目《十三邀》主创。

著作包括《祖国的陌生人》《一个游荡者的世界》《那些忧伤的年轻人》等,他正在撰写五卷本梁启超传记,其中两卷《梁启超:青年变革者 1873—1898》,《梁启超:亡命(1898—1903)》现已出版。

羽戈

青年学者、作家。致力于政治学与中国近代史研究。撰有《不为什么而读书》《激进之踵:戊戌变法反思录》等,校注梁启超《新民说》。

朱建

前媒体人、二头坞荟馆主理人。

【相关图书】

许知远“梁启超五卷本”第二卷,讲述走向世界的梁启超。1898 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被迫流亡日本,却意外踏上全球化的时代浪潮,在广阔的世界舞台上迸发出强劲的生命力。这一时期的梁启超以日本横滨为基地,先后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等杂志,促发了中文世界新知识与新思想的生产与传播,影响巨大且深远;同时他游历夏威夷、澳大利亚、北美等地,呼应海外华人广泛觉醒的政治意识,建立保皇会(Chinese Empire Reform Association)的全球网络。

本书以大量细节还原历史场景,塑造了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维度的政治亡命者形象;并以梁启超为中心,牵引出严复等维新同仁,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以及李鸿章、大隈重信、西奥多·罗斯福等政治人物,更有温哥华的叶恩、新加坡的邱菽园、悉尼的梅光达等散落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他们的热情与挣扎,演出一部 19、20 世纪之交的全球风云画卷。

三十而立的梁启超,以世界经验反观中国困境。他逐渐脱离康有为,获得智识上的独立,也走到了思想成熟的关键时刻。从“维新”到“新民”,梁启超再一次推动了“变革”。

单读 Action 之

“梁启超:亡命(1898—1903)”

进行中……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10b6ee7e9da3bc7daee6d9c11aac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