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推荐|西游群妖大盘点!
金箍棒划出神与妖的一线之隔,筋斗云染写西行路上的战斗。情困俗世,千年的修为也敌不过一瞬恶念;心向佛法,天生的猴妖也能做圣僧的门徒。孙悟空之变,正是修行的真谛所在。 绘画/韦经晓
《西游记》中九九八十一难,
出场的妖怪数目众多。
如果我们细读原著,
会发现在这些 “ 反面角色”中,
不乏 有实力又 有个性者,
比如战斗值爆表的 牛魔王,
对百花羞公主一往情深的 黄袍怪,
还有诡计多端的 白骨精,
他们各个身怀绝技,
有的还有法宝傍身,
为唐僧师徒的取经路设下重重阻碍。
喜欢边唱歌边巡山的小钻风。
俗话说,人有三六九等,
同理,妖也有等级之分。
有的妖只能做巡山的小喽啰,
有的却能当上窃国大盗,
而他们所对应的结局也是大相径庭。
无甚背景,却被观音收去,做了守山大神的熊罴精。
难怪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
《西游记》中,
有背景的妖都被救走了(或皈依),
没背景的则被孙悟空一棒打死。
这话并非绝对,
但也勾起许多小伙伴的好奇,
《西游记》里妖怪有怎样的 离奇身世?
他们的最终归宿,
反映了什么 时代精神?
他们的“个性”背后
隐藏了哪些文化内涵?
让我们一起重新审视这些迷人的“反面角色”
进一步探秘西游。
杂志内页大片
群妖谱
《群妖谱》超长拉页,请把手机旋转90°,感受一下。
拦路大妖,是何方神圣?
牛魔王:第一妖怪世家
绘画/张墨一
从佛教背景中走来的牛魔王一家,在小说之中,却成为儒家视野下的模范家庭—— 父慈子孝、 夫义妇听,每个家庭成员都做到了“各司其职,各应其份”。
《西游记》虽是神魔小说,但最终指向的是平民化的 喻人之理。最接近普通人形象的牛魔王一家,最终皆归于佛,就是对全书主旨最好的诠释。
西游斗法:打打杀杀为哪般?
图为“车迟国斗法”的反方主角虎力、鹿力、羊力大仙。 绘画/张墨一
斗法,是《西游记》中最好看的情节。其实,一场场斗法好戏的背后,包含了僧侣 吸引大众皈依佛门的良苦用心。此外, 面对妖魔鬼 怪当道的世界,光有诚心显然是不够的。要战胜狠辣、狡诈的妖怪,就只能比他们更狠辣、狡诈。
黄袍怪:多情的妖怪,无情的神
绘画/张墨一
“黄袍怪”一角,在《西游记》中独占四章篇幅。这个靠吃人过活的狼精,曾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之一的奎宿—— 奎木狼,是 个为了爱情不当神仙,甘心情愿下凡当妖的“恋爱脑”。只不过,当两个人的爱情变成一个人的一厢情愿,他所付出的代价竟是家破人亡。
九头虫:谁将恶鸟比鄂人?
图为《西游记》中九头虫(鸟)的形象。 绘画/张墨一
《西游记》中的九头虫其实是一只九头鸟,他的原型是 楚人的神祇—— 九凤。 由于历史上 周楚关系不睦,当周文明成为主流后,楚人尊崇的九头鸟经历由 神圣向邪恶的跌落,成为《西游记》中的妖怪。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九头鸟影射的是明万历年间搞改革的内阁首辅 张居正(湖北江陵人)。张居正变法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这些人便将鄂人张居正和恶鸟“九头鸟”编排在一起,讽刺他祸害人间。进而恨屋及乌,认为湖北人都是九头鸟。
可爱的小妖
持矛的小妖是奔波儿灞,为鲇鱼怪,另一个是黑鱼精灞波儿奔。 绘画/申杰
西游记中,有一群可爱的小妖,他们 带有 儿童特征的思维和言语,使取经故事充满了 欢乐和 人情味。而这些角色的设置,也暗含着当时社会思潮中寻求精神解放与回到心灵原 初状态的普遍向往。
女妖倾国,西游版“色戒”
女妖为何必须死
绘画/钟风华
据统计,《西游记》中 男妖的死亡率只有 40%,而 女妖则高达 80%,除了锦毛老鼠精、玉兔精、铁扇公主外,都被毫不留情地除去,命运为何如此不公呢?
实际上,《西游记》受到佛教观念的影响,在面对女性诱惑时,会作“ 不净观想”和“ 无常观想”(“无常观想”就是想象哪怕最美的人,也逃不过岁月流转,衰老死亡、腐烂变质,最终成为一堆白骨 ),而美丽的女妖正是体现这一观念的最好载体。
白骨精:打造妖界最知名IP
绘画/张墨一
《西游记》中哪个妖怪最知名?非白骨精莫属。白骨精无势力、无人脉、无地盘,着实是个“ 草根”妖精,但因这身份与尸化的来历,她拥有了另一个特殊武器—— 利用人性, 挑拨人心。
老鼠精:唐僧的“娘子”
《西游记》中老鼠精的形象。 绘画/庄建杰
追求唐僧的众多女妖中, 老鼠精是被唐僧 唯一叫过“娘子”的一位。与其他女性角色相比, 她更像是一位深情的小情人,在她身上,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明代中后期,兴起了 反理学的强烈思潮,《西游记》中的女妖对凡尘生活的向往, 对情欲的渴求,正是折射出呼唤 人性解放的时代精神。
安能辨我是雌雄:玉兔的真相
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上面画有月宫、蟾蜍和一只轻盈的奔兔。 摄影/朱子浩
一向以乖巧示人的玉兔,在《西游记》中,竟也下凡成为了妖魔。更离奇的是,古人认为月亮上的玉兔,其实竟是一只 雄兔!明末叶昼批点《西游记》时,认为作者之所以设计这一出 “雄性玉兔下凡招唐僧为夫”的桥段,是受了明朝当时“ 男风”审美的影响。
法宝洞穴,神秘而危险
凡尘遗珍,《西游记》里的无上法宝
图为赛太岁使用紫金铃的场景。绘画/ 于继东
《西游记》中的妖魔虽然各有背景,但许多成员法力并不高强,之所以能跟孙悟空抗衡,靠的都是有特殊功用的 法宝。这些法宝大约可分为 四类: 攻击型(如金箍棒、芭蕉扇)、 妨碍型(如金刚琢、紫金红葫芦)、 防御型(如救命毫毛、紫霞仙衣)以及 辅助型(如观音净瓶)。
虚实之间:《西游记》里的坐骑
狮驼岭三魔。 绘画/大风
《西游记》中描绘了一些神异的坐骑,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唐僧乘坐的 白龙马。此外,还有太上老君的 青牛、观音菩萨的 金毛犼、文殊菩萨的 青狮、普贤菩萨的 白象、太乙救苦天尊的 九头狮子、南极老人的 白鹿、牛魔王的 辟水金睛兽。
妖精洞府,别有洞天
绘画/吕不问
据统计,《西游记》中出现的 陆 地上的 妖怪洞府有 23处,阻碍唐僧师徒 取经的有19处,而与之相关的回目占了全书一半。这些妖怪洞府,是唐僧师徒取经路上的重要 地理坐标,记录着他们的坎坷艰险。它们 非但不是阴森诡异的存在,反而藏着几分道家洞天福地的诱惑。
此外,女妖精的洞府,一方面是渴求情欲的场所,另一方面又映射着人间闺阁的森严礼教。
人间国度,现实也魔幻
西行国度,为何遍地“昏君”?
绘画/吕不问
西游国度中不乏昏君,他们有的偏执、有的残暴、有的佞道、有的灭法,昏聩不明,荒淫无道, 恰可比拟真实历史中的“道君皇帝”, 比如,比丘国对 嘉靖一朝的影射, 灭法国对历史上 “三武一宗”灭佛事件的影射,小说 《西游记》打造与现实同款的昏君,无疑是现实社会带给虚幻世界的深深烙印。
乌鸡国:“王子复仇 ”的东西二重奏
乌鸡国的真假国王。 绘画/吕不问
有研究者发现,《西游记》中乌鸡国发生的“王子复仇”故事,与英国莎士比亚名剧 《哈姆雷特》情节相似,例如故事的缘起都是鬼魂托梦,诉说冤情。 此外,创作乌鸡国故事时,作者还借鉴了《大唐西域记》中屈支国的传说。它提醒着我们,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从未停止。
图为1890年英国伦敦出版的《哈姆雷特》插画。 供图/视觉中国
大唐与天竺:极乐究竟在何方?
《西游记》第九十一回,师徒们来到了金平府,正值元宵佳节,城内热闹非凡,上图描绘了此番盛景。 绘画/大风
《西游记》里的国度,往往有浓重的 现实基底。比如第九十一回,唐僧师徒来到 天竺的 金平府,城中繁华富丽,颇有 明代江南风尚的影子。
尾声
取经终点站:灵山的佛、道与世俗
图为云南大理鸡足山,也称灵山,有研究者认为是百回本《西游记》灵山的原型之一。 供图/图虫创意
《西游记》中的灵山,不仅仅是佛教圣地,更是文学创作出的鲜活世界。一个儒、释、道三教与世俗交流碰撞的明代社会,呈现眼前。
关于新刊
你最期待、想看到哪部分内容?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点击上图 一键下单
编辑 | FLJ 设计 | ZW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