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上天也能遁地!六名宇航员钻入溶洞,稍不留神就可能有去无回

2019-09-26   宇宙印象

数天前,欧洲航天局派出6名宇航员抵达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对这里的洞穴进行考察,这些洞穴并非绝对安全,稍不留神就可能有去无回。宇航员将在洞穴内进行水质测试,了解水在溶洞中的流淌过程,跟踪水源等,同时还需要对一些极端环境下的生物进行取样。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栏目第1018期 宇航员应该是这个星球上胆子最大的一批人,以NASA阿波罗宇航员为例,前往月球应该是个充满危险的任务,谁也不知道在月球表面乱跑会遇到什么,驾驶月球车远离登月舱,一旦无法陷入陨坑或者发生意外无法返回该怎么办?轻型的是阿波罗任务都比较顺利,除了阿波罗13号之外,其他都登月成功。宇航员的训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宇航员需要探索地球上的洞穴,这样有利于他们在未来月球、火星的洞穴中生存下来。

现在的宇航员几乎都处于被安排的任务中,前往空间站也是毫不费力,在空间站上呆着也只需要动动手脚,也不费力,更不费脑。但是未来的登月、登火星任务就没有那么简单的,因为月球、火星属于地外天体,需要宇航员自己开荒。NASA发现,在月球、火星上都存在熔岩洞穴,这里有可能成为人类的早期定居点。洞穴处于表面下方,可屏蔽宇宙射线、太阳风暴粒子流等,宇航员抵达之后将开展各种科考活动,为建立定居点奠定基础。

那么在地球上训练时就要针对洞穴环境进行适应性挑战,欧洲航天局就提出了CAVES评估和锻炼人类行为和技能的洞穴探险,宇航员将有三周的时间进行洞穴探险,同时也可以测试宇航员的团队协作能力。

数天前,欧洲航天局派出6名宇航员抵达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对这里的洞穴进行考察,这些洞穴并非绝对安全,稍不留神就可能有去无回。宇航员将在洞穴内进行水质测试,了解水在溶洞中的流淌过程,跟踪水源等,同时还需要对一些极端环境下的生物进行取样。洞穴内部是永久看不到阳光的地方,这里生存的微生物显然不是以光照为能量来源。宇航员需要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取样,因为我们有可能在火星、月球上的洞穴中也发现微生物。钻入洞穴本身就不容易,需要克服心理上的障碍,洞穴封闭、狭小的环境容易让人窒息,或者感到有压迫感,克服心理障碍之后还需要绘制洞穴地图、收集样本、拍摄图像。

在这个过程中,宇航员还需要互相协作,用团队的力量完成任务。2019年欧洲航天局将洞穴探险选择在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这也是首次,宇航员也希望能够找到新物种。即便在没有光照的环境中,洞穴内仍然有一些物种存在,这就是所谓的极端环境下的生物。这些微生物物种非常罕见,研究它们能够让我们了解洞穴生态系统。洞穴中的微生物已经适应了能量贫乏的环境,它们使用氮和硫作为能量来源,与我们不一样,类似的生物有可能在太阳系其他天体也存在。宇宙印象为今日头条独家,其他均为假冒,转载均为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