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值多少钱,真的会迎来爆炒?

2019-07-21   人人都是交易员

哈罗,丁丁上线啦!


从周五下午开始,科创板对标概念空中加油,也许这正是在为资本市场催热半年有余,并在7月22日(下周一)正式开市的科创板的提前预热造势。科创板值多少钱,真的会迎来爆炒?

为何需要造势?意图很明显,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我的观点很明确:跌破发行价这种事,大概率不会发生,唱空的朋友,洗洗睡吧!

成功打新后,涨停板打开卖出策略会失效。

以目前主板市场投资者打新中签后的实际操作方式看,比较集中的交易方式是“等待新股开板”,当涨停被打开后抛出。对科创板而言,由于前5个交易日没有涨跌停限制,这一传统策略将不再适用。

那么成功打新后,开市该如何兑现利润呢?我们用创业板对比的看一下。

创业板:2009年10月30日,首发28只股票正式上市,虽然有涨幅过大会被临时停牌的限制(50%涨幅而受到临时停牌半小时的处理),也挡不住投资者的热情。以当时发行价计算流通市值是120亿,由于上市首日涨幅受限,收盘后总流通市值上升至250亿,平均涨幅106%,首日创业板成交额超200亿!


科创板:25只科创板批量上市,以发行价计算的可流通市值是370亿,如果平均涨幅50%则收盘总市值是555亿,如果平均涨幅是100%则收盘总市值是740亿,换手率按照70%左右,股票被炒高到发行价的2倍,需要700亿资金去承接。

所以,丁丁的建议是,利润有个30-50%就可以离场了。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科创板设置的门槛太高,这就造成了散户资金无法进入的局面。而高门槛也意味着科创板的参与者多是理性的投资机构,开市后马上退出,也是他们惯用的手段。

科创板从提出到开市,只经历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而成功打新的投资者就像相亲一样,在选到心仪的媳妇前介绍人都是先夸赞一番,真正见面才是令人激动的时刻。那么这些打新的投资者在下周开市后,该如何选择合适的价格离场兑现利润呢?

这次科创板的开户总数大概在320万左右,参与首批新股打新的用户数大概是310万。从这个数据,我们看到,基本上大部分符合科创开户条件的投资人都参与了打新。

而以往的主板或中小创的新股,中签投资人也就几万,而场外接盘的投资人可能背后有几千万,这两个数据,对比一下,我们就会明白:在科创板上市首日,去接盘的风险非常大,这是承接筹码的强弱所决定的根本原因。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科创板股票上市首日买入后,都会冲高回落,或者高开低走呢?如果7月22日,全是这种恶心的走法,科创板的人气,会受到巨大的打击,后市就不好愉快地玩耍了。

有一种可能:在这些上市首日的股票中,有1-2只会脱离承接筹码走弱的宿命,被资金抢筹爆炒。如果没有1-2只的爆炒案例,后续,散户投资人进场的意愿会更低,主流资金也割不到韭菜。

所以说,上市首日的股票,如果在开盘之后的高点买入,大部分都是“当日纸上富贵”,次日被严重套牢,只有极少数股票,次日能赚钱兑现。

如果非要在首日参与科创板,相对来说,最大的机会是在开盘价附近买入,这个结论,是根据十年前的创业板数据得来的。

在10年前的创业板首日上市过程中,以开盘价买入的票,共有17只股票,次日是有机会获利出逃的,剩下的11只,次日开盘的价格,都低于首日的开盘价。

但是,又有不同的是,创业板当年只有一天不设涨跌幅限制,所以这个数据,只能是参考数据,不能当做是法则数据。

总之,科创板开市首日大概率是涨,但是爆炒之后,可能会是一地鸡毛。未来科创板走势高度,拼的必须是基本面。注册制在美国已经为我们做出成功典范,但在中国是否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形还需时间来印证。

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科创板改革也不会再走回头路。从行政管制下“打新投机”的惯性思维,过渡到市场机制下理性的价值投资思维是一个渐进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下周一,科创板将正式开通,首批25家公司正式上市交易。

几年前,新股尝试过上市首日,不设涨跌幅限制,这回科创板,从1天变成了5天,还加上了“临停”制度,以及盘后固定价格交易制度,玩法变得错综复杂。

那么,重点来了,科创板公司到底值多少钱?

上交所盘后放话了:投资者在对科创企业进行投资价值判断的时候也应脱离此前单一的“唯市盈率论”,根据企业的不同模式寻找到最适合的价值判断指标,进行多维度审视,做多角度验证,理性投资、进阶投资。

丁丁整理了这25家公司的情况,除了行业&主营产品、发行价格与发行市盈率、流通市值、最近的中报业绩(包括已经正式公告和预告的)。

既然官方说不要“唯市盈率论”,丁丁就用衡量成长股常用的PEG指标,这25家公司中,只有少数公司公布了过去三年(2016-2018年)的财务数据,大量的公司只有过去两年的,整统计了这些公司过去两年的复合增长率。

如果你有任何疑问可随时联系丁丁,丁丁会在第一时间给你答复,坚持原创不容易,你的关注和分享就是丁丁创作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