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摄影社群优秀作品名家点评(第二期)

2020-02-06   大美摄影

本期点评老师:

胡岩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信摄影协会手机摄影分会理事、人民邮电出版社摄影出版分社高级策划编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地寒士俱欢颜》 常森

胡老师点评:

首先,我要纠正一下这位作者,杜甫的名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不是大地。从画面的表达上看呢,这其实是一幅人像作品,但是起了一个比较人文,比较拔高的题目,从画面和想要表达的意境来说,有点跑题。

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画面,这幅作品表现的是一个临窗的美女,衣容华贵,主体非常突出显眼。但是这幅作品显然作者拍的比较随意,对于布局、用光、背景都没有用心去琢磨。

主体位于画面1/3处,按说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构图,但是主体的颜色比较浅,右边的2/3部分又比较明亮,而左边的1/3部分又几乎为黑色,这就使整个画面有点失衡。另外,作者可能使用了手机广角镜头拍摄,明显感觉主体的右肩有点变形,这从她身后房屋的门和吊顶的线条上也能得到印证。拍摄全身肖像不是不能够用广角拍,要能够全面驾驭广角人像才能使用,使用广角人像建议使用中间区域,这是最不容易变形的视野范围,如果把人物放到1/3处,广角本身的透视变形效果会使人物看上去比较别扭。比如这张照片中的女主人公,她的右肩明显变形了。其次,这张照片是使用正侧光拍摄的,反差比较大,脸部比较平,幸好这位主体人物的面部姣好,而且脸部比较瘦小,否则会显得脸部更加平。主体人物穿着的这件白色外套很显眼,再加上光线的照射和反光,显得太刺眼了。喧宾夺主。背景的画面凌乱。虽然作者想用建筑工地来点题。但是确实没有起到他预期的作用,反而使画面混乱,得不偿失,我建议作者进行一定的剪裁。

未经作者同意,我对照片进行一些修改

  1. 剪裁得更加简洁,修去了影响视线的部分。
  2. 改变了透视关系。
  3. 对于白色衣服的胸部亮部进行了减弱。


《童年时光》陈桐

胡老师点评:

这幅黑白作品抓取了4个儿童的活动和神态。画面清晰,构图简洁,主体突出。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合格的作品。但是我们要是细细地分析,作品还是有些问题。作者几乎站在主体的正前方拍摄,但是就是差了一点点,要么就是特别正,要么就再斜一些的角度拍摄,这个角度比较尴尬,有时候摄影就是差了这么一点点,作品就不够味。看得出作者的本意是无意中抓拍,但是四个孩子表情虽然比较自然,但是比较呆滞,最右边的孩子还发现了作者,所以主体的精神面貌体现不出来,可以说是面无表情,毫无生气。我建议作者要么就再等等,要么干脆就调动一下他们的情绪,总比这样的抓拍作品要强一些。另外,作者的构图也是欠妥,右边这四个人是好大的占比,使画面严重失衡。还有就是环境一点都没有,起码把秋千椅的外框取景完整,这样也许更好些。



《焊工老吕》高耀山


胡老师点评:

这也许是作者在记录自己的工友在进行气焊操作的过程。基本功还是很过关的,主体的解像也是很大,占据了画面的最主要的位置。人物表情也是到位、自然。但是这张照片最大的失误在于拍摄点太低了,如果不是我见过电气焊作业,根本看不到主体在干什么,只看到火花四射,看不到焊枪的头部,这就跟你拍了一头大象,就是鼻子少了最前面的那节一样。还有一点,从这位工人的装束上,好像不太符合操作规范,口罩和护目镜等都没有穿,不要只顾抓拍,而忘了让工友规范施工。



《早晨的阳光》 格桑伦珠

胡老师点评:

这是一幅旅行摄影作品,作者敏锐的观察力,让他在日出后的一抹阳光照亮建筑物的瞬间进行了抓取。这种侧光照亮的不仅仅是塔顶,还有一堵长长的院墙和一片小树林。而且异域色彩的对比,让画面颜色鲜艳,对比强烈,极具观赏性。特别难的是,虽然光比很大,但是暗部细节一点也不缺。在色彩和光比强烈的同时,又有细节,做到了刚柔相济。而且构图以院墙为界将画面分为两个三角形,而塔尖恰恰破了这个三角形的边界,让两个区域又有了联系,这种构图又稳定,又有相互联系,我感觉是一幅不错的佳品。如果说不足,感觉塔的位置有点正,画面显得少了点灵气。在构图裁剪上,在拍摄现场可以采取不同的构图方法多多尝试。



《沙漠探险》 胡景文

胡老师点评:

这是一幅近乎完美的作品,用光合理,构图也无可指摘,更加叫绝的是,主体站在黑色的沙丘上,而背景是亮色的,极强地突出了主体。你试想这个主体的背景如果是黑色的沙丘,主体任务还能这么突出么?岂不是要淹没在一片黑色的背景之中了。沙丘自然的变幻莫测S形曲线强化了画面的趣味性,使画面更为灵动。但是,这个副作用也有些凸显,就是作者选取的画面中,线条的走向太多,削弱了画面主线条的作用,稍显凌乱。但是每个人的审美是不同的,我也只能提出个人的看法与作者切磋。这是我裁剪后的效果,不知道会不会更好些。




《突破重围》 黄丽华

胡老师点评:

这幅作品处处体现出刚性的线条,两侧相对的房檐勾勒出Z形的蓝天空间,而佛塔恰好打破了这个格局,直指蓝天,突出了《突破重围》的意境。特别要说明的一点,作者打破了人们通常平视的视觉习惯,采取仰视的拍摄方法,这一点就为她点赞。我们在拍摄照片时,有时候俯视和仰视的拍摄角度的变化就能解开视觉平庸的困局。但是,这种拍摄方法尽管比很多人要有突破,但是也未能突破这种题材的拍摄方法,不可免的落了俗套。



《孩童》 旷驰

胡老师点评:

这种旅行人文作品近几年很常见,摄影人现在的拍摄范围越来越广,行程遍及全世界每个角落。喜欢拍人文和扫街的影友自然免不了拍拍当地的孩子,这种作品,我们在研究作者的拍摄手法的同时,也要关心他所拍摄的照片的信息量。

原来有位来自于国展的评委曾经说过,国展人像作品中一半的儿童来自于仙本那(马来西亚的一个旅游胜地)。因为那里的孩子表现力强,喜欢被人拍。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的摄影人拍摄区域变得越来越大的时候,却没有显示出他们思维的多样性。而是把镜头不约而同地拍摄了更加趋同的题材。

这幅作品还是很不错的,从构图上比较均衡,传统的汇聚线构图,两侧的孩童,错落出现,左一,右二,右一的组合,使画面在均衡中显出不平衡。环境交代的也很不错,破烂的地板和木屋,晾晒的衣服,成人的拖鞋,都让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当地底层人们居住的地方,了解了当地人的真实生活,但是这仅仅就是一张人文扫街照片,不能说出彩。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强占制高点》 李保东


胡老师点评:

这是一张比较典型的用场景反映生活的照片,大杂院中主人的28自行车成了小猫咪的制高点,院中的树木花草、垃圾桶、斑驳的院墙,树荫投射在院墙上的影子。这一切都反映了一个平凡和安谧的生活场景。信息量够多,但是有个致命的毛病就是画面有点乱,作者没有用心去想怎么能从如此繁杂的画面中提炼信息,提炼主题,强化主体,只是有什么景拍什么的程度。



《初春的冰河》 李晓时

胡老师点评:

这幅作品的色彩光影都是没的说,落日余晖,晓月如钩,淡蓝色的浮冰与暖色的余晖形成的冷暖对比,让人赏心悦目。比较慢的快门速度,使水面呈现出像绸缎般的流动感。天上的浮云呈鱼鳞状,冷色调与冰面的冷形成呼应,让人不由得想起水天一色的好词。但是这种照片有时候需要一个参照物,或者一个前景,好让我们知道这块冰到底有多大,显然这种照片几乎除了好看就没有什么可以说道了。其实就我而言,照片好看就足够了,放在手机或者电脑做个壁纸,欣赏欣赏挺好。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缺点,可能这张作品的上下太平均了,水平线几乎在1/2位置将画面分成两部分,太均衡了,画面不够活泼。



《锦江大道施工中》 林建城

胡老师点评:

这幅作品其实不好归类,风光?人文纪实?新闻?好像都算不上,我把这种照片叫情况说明片,只要把要记录的事件描述清楚就行,要是有点美感就更好了。首先我们先看看他要记录的事件:锦江大道施工,由于作者采用侧面垂直拍摄,所以“大道”的体积感就体现不出来了,我们想象中大道应该是又宽又长。而我们只能看到两辆挖掘机在河堤上施工,与其表现的锦江大道不太扣题。也就是事件发生的地点表达不清。另外从布局上,我们看到两台发掘机在画面上的位置略有重叠,并且与后面桥柱也发生了重叠,那么这条纵线上加载了几乎画面全部重要的元素,使画面平衡感受到影响。还有大道与大桥两条直线在画面中互相干扰,使读者在观看图片时,总觉得画面不正。



本文图片来自大美摄影畅玩社群,入群方式:添加微信号:Photodamei,备注“入群”,成功后会将您拉入群内,或关注公众号“大美摄影”,私聊后台“入群”。加入我们,参与更多精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