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30日,好食记和姐弟俩一起去往潮汕,为女神们寻找更多美味。
这也是好食记的第二次潮汕之旅。
这一路,请跟随我,从日出到日落,品读这座城,十二时辰里的人间烟火。
酉时
(17-19点)
傍晚的海边,落霞余晖,海风习习,正是体验潮汕海耕文化的好时候。想要体验纯正的潮汕海耕文化,还得要去南澳岛。
南澳岛是广东省唯一一个海岛县,也是到潮汕后必去的地方之一,从汕头到南澳岛,有一座12公里的南澳岛大桥。路上经过韩江入海口,形成黄与蓝泾渭分明的美景,甚是壮阔。
抵达南澳岛,走在南澳湾畔,看着周围茂密的树林,漂亮的酒家,归航的渔船,与海光山色融为一体,心中早已汹涌澎湃。
在中原长大的我们只知道在土地里种庄稼,其实在海里,也能种“庄稼”。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我们几人坐着渔船出海采割生蚝,参观鲍鱼养殖,踏上海上鱼排,收迷魂网、提捞蟹笼……如同中原地区的农民在地里耕作,不过农民吃饭靠收成,渔民就只能靠这一网下去的收获。
落日下,一船一船劳作的渔民,耕耘在天与海的边界,怎能不让人感叹自然的造物,赞叹潮汕渔民的智慧与勤劳。
戌时
(19-21点)
潮汕的鱼多,烹饪鱼的技法自然也多,除了吃做熟的鱼,生鱼片也能成为一桌精致的宴席。
我国吃鱼生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曰的: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这个脍指的就是鱼生。
做鱼生每一步都很讲究,从选鱼、切鱼、摆盘,都非常用心。但我能看得到的就是切鱼,每一片鱼切的薄如蝉翼,在放灯光下看,光能透过来。
鱼生的标准吃法是,先吃一口,什么也不蘸,就吃它的本味,找到自己喜欢的口感,然后,就可以把自己喜欢吃的鱼生加上这些调料,最后再浇上半勺调制过的汁儿,将这些拌匀一口下肚,非常完美。
当然也不是每一口都必须这么吃,蘸生抽芥末也可以,或者吃不惯生鱼片,就把它直接加粥里,一会儿就成了熟鱼肉。
总之,只要吃到这口鱼生,舌头就是赚到了。
亥时
(21-23点)
在潮汕的每个夜晚,总会有一种熟悉的味道,那就是潮汕牛肉火锅,每当夜色一黯,大街上的火锅店,就排起了长队,老远就能望见师傅,熟练的手起刀落切着厚重案板上大块的鲜牛肉。
平时我们在郑州也吃过不少牛肉,但不得不承认,我们一点也不懂牛。牛的每一个部位都有一个独特的名字,雪花、匙柄,匙仁,吊龙伴,五花腱,肥胼、牛胸酪……
老潮汕人一听这些名字,脑海中就能想象的到它应该是什么味道。
与我们吃牛肉时,一盘全下锅里,只等成熟的豪迈吃法不同。吃潮汕火锅一定不能心急,吃哪一片就把它下锅里涮几秒,变了颜色就能吃。涮肉的手法也有个名字叫“火足(cu)”,这是一个方言字,有人说类似于“焯”,在潮汕的小店门头上经常能看见这个字,一看见这个字就大概能判断出这家店是卖什么的。
潮汕牛肉火锅的蘸料非常简单,只有沙茶酱或黄豆酱,火足好的肉少蘸点酱,让鲜味在舌尖荡开,那股牛肉的香味儿,能在嘴里停留着,久久不会散去。
子时
(23-1点)
汕头是座不夜城,无论多晚,都有出来吃宵夜的人。最有趣的是,汕头每一个红绿灯路口都有饭店,这里永远不缺吃的,这里就是美食的天堂。
不论本帮人还是游客,大家都这样随意自在的走在街上,一路走走停停,饿了就停下来吃,渴了就停下来喝,吃的是各种美食,喝的,大多都是这杯凉茶。
潮汕的街头,到处都是卖凉菜的摊子,都是家中自制的凉菜。对潮汕人来说,吃过各种美食,来一杯凉菜,才能抵消各种美食的火气。尤其是在夏日的夜,一杯凉茶,足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一杯下去,生津润肺,酣畅淋漓。
不过,潮汕的凉菜可不止我们印象中的一种,凉茶的种类太多,北方人第一次见到会迷茫,完全不知道喝什么。其实大可不必担忧,你只需要告诉店主,你想要祛湿、养胃、润肺或者其他作用,她会从众多凉茶中就给选出一杯适合你的。
夜晚骑行,我们就是这条街上最靓的仔
丑时
(1-3点)
入夜,就算被称为“不夜城”的潮汕,也渐渐失去了喧嚣,但总有一些店,依然亮着灯,等待着属于它的食客。
你有没有见过这样一家店,没有门头,半夜营业,开了快50年?这家卖鱼粥的小店就是这样的存在。
这家店有着自己的故事。最早是一位阿公推着小车在妈祖庙前卖,生意很好,因为没有名字,所以大家习惯称它为老妈宫。后来因为各种原因,他们搬进了这个小楼里面,口味没变,门头依然没有。
这位切鱼的阿公60多岁了,在案前站了近40年。小店每天晚上八点至凌晨四点营业,阿公不停地在切鱼,每条鱼大概25—30斤左右,一晚上要切十几条,都要切成小块儿。阿公切鱼的右手非常有劲儿,左手摁着鱼,右手切得很快,由于切的时间太长了,切鱼的手稍微停顿,就开始抖。人们都说这样切鱼很辛苦,阿公却不以为然:大家爱吃啊,没办法啦。
这个熬汤的阿公是切鱼阿公的弟弟,用他的话说:喝了这碗鱼汤,我们系一家人啦。
他的话就像这碗鱼粥一样,暖暖的很舒心。鱼香和米香融合在一起,很鲜美。内容丰富且实在,一碗里面至少半斤,每一勺舀下去都能吃到饱满的鱼肉,吃鱼粥绝对少不了南姜末,很提鲜,再倒点白胡椒粉,香但不辣,鲜的不可方物。
鱼粥的鲜味,撩拨着城市的夜,这个小店从八点开门到收摊,无论什么时候来,小店一直就这么几个顾客,不火爆,不吵闹,但绝对不缺烟火气,透着一股温暖平和。
寅时(3-5点)
潮汕的十二时辰,无论多晚,总有小店在营业,也总有食客坐在店里点几样可口的饭菜,喝一杯茶,聊聊天,结束这十二时辰的喧嚣。
回宾馆的路上,带我们来的潮汕的老饕朋友还在滔滔不绝的讲述着一个又一个的潮汕美食故事,那一个个街边小店,他都如数家珍,像是熟知多年的朋友。说着说着,他却流露出了一丝伤感,“我现在特别害怕一件事:有一天我到这条街上,突然发现这些小店都不在了,因为他们慢慢的都老了……”
不知是谁答了一句,“年华势必会老去,可味觉的记忆定会长存”。
是啊,潮汕十二时辰的味觉记忆,一定不会随着时光而褪去,相反,它们会在时光的凋零中,散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因为所有人都爱美食,不是吗?
文 | 李聪 编 | 李聪
图 | 李聪、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食记君为您分享的第1037期匠心内容
本公众号发布内容均属原创,版权属于河南观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