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一路向北。
那里有石碾,麦垛,晒谷场。
有戏台、茶楼、小池塘。
几百年的老院子,屋檐下窗棂边,木雕的花朵繁复如锦。
青石条的老街上,琳琅满目的枣糕、石子馍、鸡蛋灌油条、蘸水面、酸辣粉儿……烟火气和香气勾住了你的眼。
不过三四十分钟的距离,你却像回到了梦里家园。
04
沿着老街往里走,后面是琳琅满目的特色美食。
蘸水面、石子馍、蓼花糖,酸辣粉;鸡蛋灌油条、肉夹馍、枣糕、菊花酱……数都数不过来的各色刚出锅的小吃,热腾腾香喷喷,鲜亮诱人,活色生香。
街上还有酸奶铺子呢。43度恒温发酵,手工制作,每日限量供应,吃起来冰爽滑润。
不光是好吃的。在这条街上,你可以听听戏。千秋台上锣鼓一响,忠义奸佞悲欢离合就开始上演。
你可以去文昌阁旁的书店里看看书。
也可以去前面的关公祠里上柱香。即使时代更迭,到了互联网无所不能的现在,忠义仍是不变的美德。渺小如你我,面对无常,心存敬畏终归没错。
走累了,你还可以上茶楼喝杯茶。多少年前,武王伐纣,八百诸侯捧土会盟,都是在你脚下的这片三棵树广场。
坐在窗边,看白云苍狗,风流云散。只有屋檐下的马灯,在风里轻轻摇曳。
05
这一条街走下来,就到了吃午饭的时候。
陪同我们的项目负责人说,咱们去院子里吃饭吧。
在同盟古镇袁家村,特色的中原老院子有十多座。
比如秦家大院、马氏庄园、李氏老宅、北朱村院子、康百万四合院、民国老院子、北宋官窑等等。
都是北方常见的砖木结构,有精美繁复的花纹木雕。如云似锦,那是层层叠叠的故事和光阴的模样。
“它们或100%复原,或1:1复制,才有了同盟古镇袁家村厚重但又不沉重的文化底蕴。”
我们吃饭的这家院子,是个普通的农家院。
推开油漆剥落的木门,吱呀一声,映入眼帘的是一架泼辣辣的凌霄。已经过中秋了,这绿蓬蓬的凌霄依然红花朵朵,开得不管不顾。
院子里一棵大槐树,槐荫下一个茅草亭。
亭子里有两张破旧的八仙桌,带提把儿的老茶壶泡出来的茉莉花茶,还是滚烫的。
中午的午饭,是典型的农家饭。
红烧鲤鱼、辣子鸡丁、酸辣小酥肉、素炒豆腐皮、手工捞面……都是常见的家常饭菜,可是盘子真大,味道也扎实。
尤其是那个酸汤小酥肉,酥肉比汤都多,吃得不亦乐乎的小伙伴们打趣:“主人真是太实在了!”
而为我们做饭的主人,就是这附近的村民。
他们用的是真材实料,有的是朴实的手艺,这诚信经营体系保障下的原汁原味,让城里人觉得很棒。
在袁家村,人是最好的风景,也是最美的烟火气儿。
他们不像其他景区里做生意的小商贩,而是把家都安在了这里。“家在哪儿,心就在哪儿。他心里安生,不浮躁,做出来的东西,自然会让人觉得舒服。”
这样的院子,让我想起建筑大师梁思成的故事。
有一年梁思成远赴美国拜访建筑大师赖特。赖特说:回去吧,最好的建筑理论在中国。
为什么这么说?就是因为中国的院子。
中国的建筑就像中国人的性格,它没有欧洲哥特、拜占庭式的尖顶的锐利。它是缓和而包容的。
中国人的空间,讲究天、地与四方的和谐。上有天,下有地,将无限的宇宙容纳于庭院中,这才是中国人的伦理精神。
就像我们现在,在同盟古镇袁家村的院子里喝茶。秋天的太阳是暖的,茅檐下穿堂而过的风是爽利的。
燥热褪去,心定神安。我想:有童年的田园,有舒服的老院儿,有家常的饭菜。这样的地方,带父母和孩子来住上几天,也挺好的。
私藏美食小清单
长按图右橘色小太阳
一键提取67位达人私藏美食小清单
文 | 素素 编 | 李聪
图 | 刘小胖、蒋明、Tina
这是食记君为您分享的第1086期匠心内容
本公众号发布内容均属原创,版权属于河南观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欢迎转发朋友圈,欢迎提供美食线索。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