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怀伴读
各位书友,四月的天气,总让人想起北岛的那句诗“玻璃晴朗,桔子辉煌”。慈怀伴读专栏,四月的读书主题是“每天都是读书节”。
在这样的温度和清爽中,最适合读的,莫过于那些藏在电影中,书籍中,以及我们身边的故事。我们在这些文字中,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世界。慈怀四月的伴读书单,就像是收集美好故事的捕手,把最温情、真诚的一面,展现在所有人的面前。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书是《步履不停》。
你是否说过这样的话:
“早知道这样,我就应该......”
“我们改天再约吧……”
“还有下次呢,下次一定去......”
日子看似每一天都平淡地推进,可也许突然某一天某一件事就会把原来的节奏打乱,留下后悔和遗憾。
有些遗憾,是可以弥补的;而有些遗憾,将会成为一个人终生的“意难平”。
最近,我看了一部日本电影《步履不停》。
是枝裕和是温柔的,也是残忍的,他的故事里总是带着人世间不可抗的离散和苦难,然后在最后用平淡的镜头告诉你,幸福本身就是要踏过生活中的泥潭。
家人,是一个人最深的羁绊
有人说,一个人最痛的伤疤和最深的牵挂,都是家人。
羁绊与矛盾、伤害和治愈、爱与遗憾,几乎每个人都无法逃脱。
电影中,良多的父亲有着典型的父亲特征:沉默寡言,以自己的工作为荣,希望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继承自己的职业,成为一名医生。
但原本有可能成为医生的长子纯平因为救人而溺水身亡,而次子良多生性叛逆,一意孤行成了一名艺术家。
这天,良多带着自己的妻子、孩子在纯平的祭日来到了父母家。
良多的母亲一边在厨房忙个不停,一边回忆着自己的长子偷摘邻居家玉米的趣事;不苟言笑的父亲在提到长子的时候也露出了久违的微笑,“他一向在这些事情上都是很聪明的。”
只有良多像是一个局外人,默默地吃着“天妇罗”,一言不发。
父子俩总是话不投机,没说两句就翻脸。作为医生的父亲无法认同良多的职业选择,对长子的身亡一直耿耿于怀。
在和良多单独相处时,父亲唯一能想出的话题只是一句“最近的工作怎么样?”
“托您的福,暂且能养活一家老小。”良多不甘示弱地反唇相讥。
一旁的姐姐看不下了,劝父亲不要对良多如此冷漠。
而父亲带着怨气说“纯平是我的继承人,而良多却擅自离开了家。”
父亲难掩对儿子的失望,儿子不愿重走父亲的路,但在内心仍介意自己无法得到父亲的认可。
“难道就因为我没有成为你理想中的样子,就没有办法被好好地爱着吗?”
紧张的父子关系经过日积月累,没有办法在一时半刻轻易化解,彼此最情切的感受被隐蔽在自己的内心里,无法让对方感知。
家人之间,不需要“了解”,
但可以试着“谅解”
北野武曾这样形容自己和母亲的关系:我用尽一生和母亲较量,最终满盘皆输。
《请回答1988》里有一个细节令我印象很深刻:
德善因为父母偏心姐姐和弟弟忽视自己埋怨了父母很久,她看到的是一只鸡的两个鸡腿,妈妈一个给了姐姐一个给了弟弟。却没看到在爸爸伸手要拿鸡翅时,妈妈拍开了爸爸的手,把鸡翅递给了自己。
偏心的父母是不完美的,但或许,对家人来说,我们最需要的也许不是开诚布公的“了解”,而是设身处地的“谅解”。
良多在父母家吃完饭时,突然来了一个电话,原来是邻居家的老人又犯了心脏病。
已经关闭了诊所的父亲只能让他们赶紧将病人送到医院。
救护车到了之后,着急的父亲想帮忙,便问医护人员病人的情况,但他被忽视了。
当了一辈子医生的父亲,此时被急救人员当成了“碍事”的好事者,他的脸上无法掩饰止不住的失落。
在这一刻,良多终于明白,父亲心里坚持的是什么,也终于明白体会到:父亲真的老了。
父子之间的深情,好像永远难以用言语表达出来,这份沉默的深情,存在于彼此的日常生活中。
父母不是完美的父母,我们也不是完美的孩子。我们都在笨拙地摸索如何相处,如何相爱。既然如此,就更该学会理解和释怀。
当心里不再只装着自己的感受,就算无法完全理解,也可以试着谅解。
孝敬父母,别等一切来不及
王尔德曾说:“孩子最初爱他们的父母,等大一些他们评判父母,然后他们原谅父母。”
只是有的时候死亡比原谅来得更快。
良多想起早上和父亲在海边散步。一向冷漠的父亲突然提出说下次带孩子们一起去足球场,而良多则敷衍地说“好,我改天找个时间。”
在良多回家时,站在公交站牌下等公交的时候,母亲也对良多说:“记得看牙医。”
良多不耐烦地说:“改天去。”
可这一个个的“改天”,直到父母亲相继去世后也没有实现。
是枝裕和在同名小说中写道:
我当然知道,他们迟早有一天会走,但那也只是“迟早”,我还无法具体地想象失去父母到底是怎样的状况。直到我真的搞清楚的时候,我的人生已经往后翻了好几页,再也无法回头挽救什么。
世间的遗憾之所以成为遗憾,就是因为人生无法重来。
人生不会总是按照我们希望的那个样子去发展,多的是令我们措手不及的事情。
其实,人这一生真的经不起浪费,时间也经不起考量。
为人子女,不要相信所谓的来日方长,不要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要在来得及的时光里,尽情陪伴。
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里闷头赶路,却少有抽空停下等等父母,而不知不觉中他们的脚步已经放慢了,直至掉队越落越远。
人生或许本就如此,当我们感受到那些“来不及”时,距离想要弥补到人和事已经太远。时间的脚步不会停下,生活亦是如此。
步履不停的人生路上,我们能来得及做的,大概就是时常惦记着家人,不要遗失爱的能力。
以上就是我们分享的全部内容。
一起读书,享听四月的好故事!
慈怀四月伴读愿做小酒馆
好故事都写在春天的后面
*注:配图来自摄图网
*作者:川上,慈怀读书会作者。时间带走一切,读书带走时间。本文首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因书明理,以慈怀道,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_Xj_W3EBnkjnB-0z2WG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