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下巴最讨女孩子喜欢,不会整下巴!要做好被“黑”的准备

2019-12-09     环球速读

12月8日,万科集团创始人、董事会名誉主席王石在2019(第十八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回应了两则有关他的传言。

第一个传言是说他整形了。

王石说,刚刚刘永好也问了他这个问题。“我告诉他,我说那叫塑形。”王石说,“整形和塑形什么区别呢?整形是躺在手术台上人别人给你整。塑形是自己整自己。”

王石说,他也看到了网上关于他整下巴的传闻。

对此,他回应道,“我就告诉你们,我没准备整形,但是我准备整形五官的话,我整哪儿也不会整下巴,因为我的长处,我被这些女孩子看着有点意思的,这个下巴占了很主要的位置……”

王石笑称,“你看我这个蒜头鼻,头发也不多,下巴是绝对不能整的”。

另一则传言是说他在日本给心脏安了五个支架。

“关于我到日本去做心脏手术这个传言已经流传十年了,基本上每年都要发作一次。

我在这儿要声明一下,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其他发达国家,还是在中国,我目前为止还没有做过心脏手术,当然包括搭桥。”

对于为何提到这两则谣传,王石说,在网络时代,有很多“黑”你的,企业和品牌要做好思想准备。“如果没有这样的思想准备,你感到委屈,这个时代是容不得你的。”

在做出澄清之后,王石谈到了他近年来所热衷的环保工作。他说,他明天准备赴马德里参加联合国世界气候应对大会第二十五届会议,代表100万中国企业家发表主张。

他说,在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之后,中国在国际减排行动中“扛起了大旗”,而在这方面企业家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觉得,在如何和自然相处的关系上,如何适应自然、同环境融为一体上,中国是走在前面的,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讲中国远远走在前面。”

在他看来,中国在退耕还林方面的投入和进展一直在世界占领先地位。

举例来说,作为退耕还林的第一站,延安在退耕还林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短短20年的时间,从一个黄土高坡、烟尘滚滚的地方变成了一个绿色的森林城市。整个陕西成为中国的苹果大省,在中国,6个苹果有1个是陕西生产的,9个苹果有1个是延安生产的。

“过去,中国人讲人和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在未来,中国不仅仅可以在经济、创新方面引领世界,在生态环保方面也应该是引领的。无论未来有什么变化,绿色环保都是国际共同语言,是国际上的通行证。”

王石:2011年到现在一直求学

未来想去印度日本土耳其

王石在演讲中表示,2011年到国外求学,一直到现在还在求学,现在在以色列的希伯来大学,准备明年还是在以色列,后年就要准备换国家了,有三个国家可选择,一个是印度,一个是日本,再一个就是土耳其。

“没想好,哪个都想去。我现在就想说现在中国机会太多,这个也想去,那个也想去,这个丢了也可惜,那个错过机会了。我告诉你们我的方法论就是抓阄,这样最典型的方法你不用费什么心思。”他说道。

王石问新希望今年赚了多少?

刘永好:请你吃猪肉大餐没问题

12月8日,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2019(第十八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宣布,将再投90亿建9个大型养猪场,用“新好养猪模式”再养680万头猪。

刘永好说,今年以来养猪行业遭遇了一定的困难,猪的存栏量减少了40%,猪价上涨甚至令10月CPI同比增长了3.8%,国家、企业和老百姓都在呼吁把猪养好,令CPI增速能有所下降。

刘永好介绍,经过几年的努力,新希望集团推出了“新好养猪模式”。通过一种七级隔离措施,让非洲猪瘟病毒不易进入养殖体系,同时用新风体系、智能防御格局提高存活率。

“即使面对疫情,我们新希望的养猪体系的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同时,通过在科学育种上加大投入,使得养猪全成本下降。

在会上,万科集团创始人、董事会名誉主席王石问刘永好:“今年是不是赚大钱了?”刘永好回答:“今年还可以,效益不错。”

当王石追问到底赚了多少时,刘永好回答说,“我们今年效益不错,比去年同期翻的比较多。我想,请你吃饭肯定没有问题,到川商会馆吃饭,吃猪肉大餐。”

刘永好说,今年养猪确实遇到了行业很大的压力,一是环保的原因,使得猪的养殖量有所下降;二是非洲猪瘟的原因,猪死了很多。“这对我们来说是巨大的挑战,我们没做好,我们没有养好猪,使得猪价涨得太多了。”

但另一方面,刘永好说,这也是一个机会。“这次非洲猪瘟将会改变中国传统的房前屋后的养殖模式,”刘永好说,新希望集团用“新好养殖模式”,用新科技、新技术、新模式来养猪,猪死的少。

“由于猪死的少了,猪肉价格涨了一倍,所以我们的效益相对好一些,我们的市值也涨了一些。”

35岁万科:王石远去 理想还在否?

马云“退休”,互联网江湖已远。

万科35周年,房地产也已变天。

不知不觉间,万科这家中国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已经35岁了。

35岁的万科,真正做房地产的时间并没有这么长。最初,万科以电器经营起家,几年后才介入房地产。

王石曾说,他对万科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选择了房地产行业,这当然是顺应时代的选择。30年前,中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城市化,商品房市场发轫,谁在那时进入房地产,到今天都是收获满满。

王石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再进一步,为万科定下了“住宅专业化”的路子,让万科在黄金时代所向披靡,拿下“老大”之位。

2008年是一个节点。那一年万科出现上市以来的首次净利下滑,管理层集体没拿年终奖。痛定思痛后万科“归零”,重新思考公司的未来。

仅靠即售业务无法对抗市场的周期性调整,也不能撑起百年基业的梦想。转型城市配套服务商也从那时就埋下了种子。

2012年,王石赴美游学,郁亮走向台前,正式宣布了这一战略转型。这,依然是顺势而为。

7年后的今天,房地产开发业务天花板已现,开发商们在恒大夏海钧描述的“15万亿大饼”中拼抢,万科却能“笑看风云”,基本盘稳稳hold住,同时从容应对持有和运营的转型。

今天的万科,不能只以“开发商”视之,它的业务,已延伸到商业、租赁、物流、度假等领域。仅物流一项,就与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产生关联:全国快递包裹的大约一半,都出自万科旗下的仓库。

在资本和产权层面,纵观万科30多年的历史,参与股改、上市、引入华润、再融资、B转H、事业合伙人、深入混改,几乎每一步都踏准了节奏。

当万科变得越来越大,“谁的万科”这一问题不可避免变得尖锐。30年来,围绕股权,王石与宁高宁、任志强、宋林、傅育宁、吴向东、姚振华、许家印等中国经济的风云人物均有交集,多方或明或暗,争夺万科大股东之位,数次险象环生,影响至今未消。

对此,王石可以说是有执念的,这缘于他个人对时代的认知。相比得“利”,他更在乎“名”,不惜放弃万科原始股;他坚持万科必须是混合所有制,第一大股东最好是国资、央企。

他认为这样对万科才最安全、最有利,也由此引发了万科历史上、中国资本市场历史上最具争议的股东与管理层、资本与人力之争。

最终,在2017年,持续三年的“宝万之争”落幕,以恒大退出,深铁入局,宝能让位,王石退休、郁亮上位画上了休止符。

接棒王石的郁亮总爱说,“当好农民种好地”、始终“如履薄冰”。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_GE-7G4BMH2_cNUgBVv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