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福音:免除注射之痛的口服胰岛素

2019-11-02     306医院医学科普

杨月莹1 程玉霞2,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1.内分泌科 2.护理部

医研部医学科普中心 编辑

糖尿病是继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全球第三大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内分泌疾病,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数据,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数在2017年已经达到4.15亿,预计到2045年将达到6.29亿。而中国是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约有1.14亿糖尿病患者。其中,很多病人需要长期皮下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从而长期遭受注射的皮肉之痛,有的人甚至因此放弃治疗,另外,皮下注射会导致外周血胰岛素升高,进一步加剧肾脏和心血管方面的并发症,还会经常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耐药和注射部位炎症、硬结等)。因此,口服胰岛素成为广大研究人员的研究热点。但胰岛素属于多肽类药物,易被胃肠道中的消化酶与低pH值胃酸破坏和降解,生物利用度低,同时小肠上皮细胞也成为胰岛素吸收的另一障碍,使口服胰岛素的研究长期陷入困境。

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的研究团队进行的口服胰岛素胶囊至胃,并附壁通过微针注射技术将胰岛素自胃壁注射入体内从而获得与皮下注射效果相当的控制血糖的动物实验取得成功,并发表于2019年2月8日《Science》杂志上,有望将口服胰岛素成为现实。

"神龟复位"附壁针刺技术

研究人员从豹纹龟"自我复位"的能力中获得启发,这种来自非洲的陆龟有高耸的龟甲,被翻转后可以挺身复原,由此研究人员设计出胶囊的形状,使其可以在胃中自动调整方向,保证其在与胃壁接触时针尖总能成功扎入胃壁。研究第一作者、MIT的研究生Alex Abramson写道:最重要的是,即使一个人四处走动或胃在咕咕叫,它也不会四处移动,而总保持针尖能与组织接触的注射姿态。

"胶囊微针"注射技术

这种胶囊约一颗蓝莓大小,胶囊内的一枚小针头可将药物"注射"到胃壁下的血管中,研究显示,针尖由近100%的压缩冻干胰岛素制成,针筒由另一种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不进入胃壁。针头被固定在一个压缩弹簧上,压缩弹簧由糖制成的圆盘固定。胃中的液体将糖盘溶解后,弹簧会释放出来,将针尖扎入没有痛觉神经的胃壁,一旦针尖被注射进胃壁,胰岛素就会以研究人员在制备胶囊时可控的速率溶解。在这项研究中,所有的胰岛素都需要一个小时才能完全释放到血液中,而胃壁下注射避免了酸性的胃液降解胰岛素,弹簧和胶囊的其他部分最终可通过消化系统排出。

在猪模型进行的试验中,研究人员发现他们能成功地输送高达300微克的胰岛素,现已经能将剂量增加到5毫克,这与2型糖尿病患者所需的注射剂量相当。

该研究通讯作者之一、David H. Koch研究所教授Robert Langer指出:我们希望这种新型胶囊有朝一日可以帮助那些每天不得不通过注射治疗的患者,让他们更易服用药物。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_FETN24BMH2_cNUgMzy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