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任何一个企业都会根据每年的经营状况来设定自己的目标,无论是短期目标还是长期目标,如果没有目标,企业就会随波逐流,难以发展。
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使命,使命加上时间就等于企业的长期目标,把长期目标进行分解,就会有短期的目标。
大家可能都知道关于目标设定有一个smart原则,它告诉我们目标是可以衡量的、是可以达到的、但是也有一定的难度的。但今天我们不再讲目标的smart原则,而关于目标我的理解是:
目标 = 指标 + 数值 + 区间 + 单位
举个例子:
如果有一个朋友跟你说他想减肥,关于减肥这件事十有八九都会给人感觉不靠谱。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觉得他讲的这个目标太空了、太范了。但是如果他说从明天开始,早起半个小时,每天出去跑步500米,然后再慢慢增加到1000米,1500米,坚持三个月,然后希望能够减肥减掉十斤,这么一说大家就会觉得很靠谱。
在这个例子中,第二种方法讲到了指标、数值、区间、单位,大家就会觉得减肥可能成功。
同样,如果企业老板跟全体员工说今年要实现盈利十个亿,这种目标也会很空洞,让人难以信服。目标设定的核心是达成一致,目标需要量化、需要分解。若只是给出一个最终的结果,就很难与员工达成一致,难以高效的完成目标。
所以员工是否能高效完成计划,合理的制定目标是重要的前提。关于企业制定目标,我认为有这么四个要素:
一、标准
在目标实现过程中,我们都在讲PDCA循环,PDCA循环的过程是:先制定计划,再执行,然后监督和评估,最后则是改善。所有的工作都围绕这样一个规律,PDCA不停的做循环,从低层次到高层次。
PDCA循环中,第一个P就是目标的制定,一定要达成一致,有了这个目标设定以后,则需要很好的执行。虽然执行的目标是任务,但是这个任务最后要落实到具体的标准上。如果没有标准,尽管员工都很努力工作,但都不知道完成的标准是什么,到最后就会发现越做周期越长,越做工作越乱,甚至离目标越来越远。
二、执行
要想做好标准,就会牵扯到另一个重要的问题“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重点是做合理的KPI设计,每一个岗要对应一个KPI,每一个KPI则对应的是一个责任,这个责任背后对应的是权利和利益。
责、权、利的分配很重要。我们经常谈执行力,你只给员工责任,不给他权力,不给他利益,他何来执行。如果再没有标准,仅靠喊两句简单的口号或者小小的激励是难以实现的。所以把标准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才能做好KPI的设计。
执行背后都有强大的标准和流程体系来对应,没有标准就无法衡量,无法衡量就无法管理,无法管理一定就不能很好的执行。
三、监督
在执行的过程中一定要监督和检查,因为真正的管理强调的是过程,结果是用来考核的 ,只有过程才能拿来管理。此时管理者要做的就是不停的去监督和检查,不停地帮助员工如何做提升、如何达成目标。
在监督检查的时候就要想到,如何激发员工的潜力,如何做好很好的授权,如何培养员工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做不好,没有过程管理,也没有监督检查,那实现目标基本也是一个空话。所以这个环节也十分重要,它也能考验管理部门真正的能力。
四、改善
通过监督检查,你要对员工进行的工作做评估,那评估的结果就是我们所谓的绩效考核。考核完了它并不意味着结束,绩效考核的核心不是为了奖惩,而是为了发现员工的优缺点,如何改善提升它。
通过这样的监督、检查、评估,发现员工的问题,改善员工的缺点,提升员工的能力,才能使员工更高效的完成工作。如果没有这样的改善,只做了前面三个环节,那可能只是实现眼前的目标,而更长远的目标则很难实现。
盲目的设定目标,而没科学的管理和设计,是很难实现的。
所以说管理是科学,它不是经验,所以千万不要成为一家很有经验,但没有知识的企业。
本文来源:公众号 @蔡元恒频道,作者蔡元恒,精益化管理、转型升级实践专家;北京企业管理咨询协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总裁班特邀讲师;北大博雅智库特聘精益化管理专家;专注于企业精益化管理知识与实践的分享和传播,与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