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迷茫的人,都会被这部国产新片治愈

2019-11-13     Vista看天下

如果你心情不好,那么前两天这个突然爆红的大叔,或许会让你会心一笑。

他走在路上开心地一蹦一跳,就像一个没有任何烦恼、放学回家的小孩。

一夜之间,说不上什么道理,这个身影成了无数人的治愈良药。

说起来,这届网友很脆弱,但也很容易被温暖到

不知道哪件不顺心的小事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有时候只需要观看一个陌生人微小却生动的生活瞬间,就能让千里之外的自己也好了起来。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很多人都被一部看上去平淡无奇的国产纪录片,戳到心窝子了。

“这不就是我自己吗”

《纪实72小时》,关注日娱的朋友应该很熟悉这个名字。

它是日本NHK电视台制作的一系列纪录片,摄制组每期都会去某一个地方驻扎拍摄72小时。

深夜的咖啡馆,充满故事的书店,东京的标志性景点……在充满人文关怀的镜头下,每一方小世界里都浓缩着人间百态。

获得了原版授权的《纪实72小时》中国版第二季,却把镜头对准了对中国人来说更市井、更“土”的地方。

重庆的老茶馆,沈阳的大澡堂子,北京的公交车……

接地气到,摄制组随时能碰到早市归来、热情洋溢掏出刚买的桃子给你吃的大妈。

最近在网上讨论很多的、在合肥拍摄的那一集,更是堪称能让当代年轻人有共鸣到后背冒汗。

它镜头对准的,不止是这两年在社会上流行起来的“付费自习室”。

更是背后规模愈发庞大的那个人群——即便已经走出校园,也千方百计要考试的年轻人。

《纪实72小时》走进的自习室里,整体的灯光永远是昏暗的,因为要营造出夜晚静谧的学习氛围。

但每一个年轻人都在这里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明亮格子间,并且和周围的人形成了一种奇妙的默契:

只要大家都在认真学,我就不敢摸鱼。

他们早出晚归,带着准备好的饭,在这里一坐就是一天。

甚至随时能拍到疲惫不堪、抓紧时间小憩一会儿的身影。

已经脱离了校园的环境却还要考试,图啥?

片子里,每一个在格子间里学得昏天黑地的人,都在回答这个问题。

有的年轻人,纯粹为了求知而在这里夜以继日地学。

比如一个“上了大学之后才发现自己挺爱学习”的考研党姑娘,因为住的地方环境太拥挤嘈杂,每天都要出来学习。

她说自己考研就是因为想做科研,想要更好的支持科研的条件,人“总想往上面看一下”

当被记者问到“到底为什么爱学习的时候”,女孩的眼睛都在发光:

“发现未知。”

这时你会发现,原来考研的千军万马独木桥上,并不是所有人都必须苦大仇深。

但也有很多人,是拿考试当自己与生活之间的一道缓冲带。

有个23岁的待业男孩,被拍到在自习室里埋头备考安徽省公务员。

他去年其实考上过一次,但是因为有个逐梦大城市的志向,就放弃了公务员、奔向了深圳。

然后,遭到了生活的毒打。

在深圳做产品销售的年轻男孩,发现“来了就是深圳人”其实没有听上去那么简单。

比996还恐怖的工作作息,性价比很低的房租开支,被压榨得彻彻底底的生活……

一年的时间,就让他下定决心回到家乡,重新投入到了考公的大潮中。

不少年轻观众或许会在他身上看到自己:考试虽然也挺难的,但是选择考试之前的生活更难。

不管是考研、考公还是考证,那些走出了校园却回到了备考格子间里的年轻人,把它视作一个可以暂时充电的避风港。

就像片中另一个姑娘所说,在当下年轻人的眼中,考试反而是件挺纯粹的事。

付出多少,就会回报多少,在社会上很多事情却不是这样。

但对于那些年纪稍大、却依然每天走进自习室的人来说,考试更像是人生这艘船赖以扭转航线的舵

一个已经在银行业干了五年的男士,被拍到在这里勤奋学习、准备法考。

人生规划这么重大的转变,多少人都在脑海里偷偷为自己设想过,但真正敢做的却没有多少。

这位严肃的男士所说的心声,听起来却有一种难能可贵的中二感:“不留遗憾地去尝试改变一下”。

这部片子从自习室这么一个小小的空间,却窥探到了这代人注定要爱学习的命运。

在网上引发感触最多的,是那个37岁、带着女儿一起来学习的母亲。

孩子在做作业,已经身为IT公司人力资源主管、有了两个孩子的母亲,却在备考“二建”。

更神奇的是,这个妈妈过去的两年里已经考了三四个大考,未来甚至还有考研的打算。

可能无数人都不能理解,都这个年纪了,有必要这么逼自己吗?

但是她的压力来自于6年前生完二胎重回职场,发现这个全是年轻人的公司里,新来的同事总是比她知道的多。

这间自习室里,72个小时或许已经足够观察到每个相信“努力”二字的人的现在和未来。

想拼到更好环境里的,想奋力一搏改变人生轨迹的,怕被社会竞争压力抛下的……

他们偶然被拍摄到的、在这个自习室里各自留下的痕迹,明明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也没有慷慨激昂的鸡汤。

可是坐在格子间里专注的背影,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无数屏幕外的年轻人想看到的自己。

“但愿你的眼睛,只看得到笑容”

自习室那集里,摄制组还碰到了一个很年轻、笑容很甜的女孩。

她说自己在这里学习是为了考护理专业的资格证,考不到就没法上班,“没有上班就拿不到钱啊”。

记者继续和她聊下去,发现这个姑娘的故事其实透着不少心酸。

前几年,她的家里突遭变故,后来全靠妈妈一个人赚钱撑着养家。

大学报专业的时候,爸妈劝她报了一个好就业、能分担家里负担的专业。她想了想,“为了我妈只能这样了”,便放弃了自己的爱好,同意了。

当女孩对摄制组说,“其实我本来也想做你们这行的”,还是笑得很甜、很开朗。

屏幕外的观众或许会为她难过、为她不甘。

可站在她的立场上想一想,当下能做的,也只有在笑一笑之后,把“考不到就没工作”的证努力考下吧。

在《纪实72小时》中国版里,其实经常能看到这种真诚的、不加粉饰的笑脸。

大部分被拍到的普通人,其实都各有各的难处,可是他们好像总有能力笑着把这些烦恼说出来。

这是血液里流着“勤劳勇敢”基因的中国人的国民性格吗?

在北京商场的迷你KTV那集,节目组拍到一个才16岁就已经从老家跑到北京酒店当实习服务员的男孩。

他还度过了糟心的一天:不小心把杯子摔倒了外国顾客身上,被叽里咕噜说了一大堆、也听不懂。

“就感觉很自卑,干啥事都做不好”,这是他给自己的烦恼下的定义。

可是说起这些令人懊恼的东西时,男孩还是羞涩地笑了起来。

驻扎北京夜班公交的那一集里,这个特点体现得更是鲜明。

奇怪得很,深夜的北京明明大部分陷入了沉寂,你却能在夜班公交上感受到人们格外旺盛的、对生活的热情。

凌晨三四点,刚刚结束了代驾工作、坐公交回家的师傅们对着镜头笑得很憨厚:

“安全地送了五个人回家,挺好的。”


一个人来北京做代驾、把三个孩子留在老家的父亲,会在深夜的疲惫中,笑着看看手机里舍不得删的孩子小时候的照片。

不过他也自嘲,孩子可爱是可爱,养起来还不是自己累?

在老家将近一百万的房子,一买就得买仨。

但说起还有一个月就能回家团聚、送孩子去上学,他脸上的笑容,还是幸福有盼头多过了扛起生活重压的无奈。

夜班公交车上,还会有从外地跑到北京餐厅来兼职打工、刚下班的18岁小姑娘。

能想象这么年轻的女孩,跑到人生地不熟的大都市里做体力活,累,苦,都占了。

可是说起每天跟男朋友一起坐夜班公交、互相问问今天过得怎么样,她也只是笑,笑得眼睛都没了。

就是一张张朴实但充满希望的笑脸,其实才是《纪实72小时》中国版最直击人心的东西:

生活就是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没有人过得容易,但总有人怀抱期望和热情。

它的力量其实超乎想象,能让人看到一眼就觉得,世界好像还没那么糟。

当然,其实不难猜到,摄制组也遇到了一些不想搭话的、丧丧的路人,基本留下来的都是愿意在镜头前跟陌生人聊聊的。

不过,当你看到凌晨5点从聚会上被叫回公司改bug的程序员心态居然还能笑对人生……

倒也确实还是挺令人震撼的。

这个夜班公交上的北邮研究生,一直乐呵呵地聊着那些北漂都会遇到的烦恼。

从自己“一天不写代码就难受”的苦逼程序员命,说到每个年轻人在大城市都要面临的难题:

挣钱多的单位拿不到户口,能拿户口的单位挣钱又少。

可是到底为何还要留下?他还是笑眯眯地给出了自己和身边朋友的答案:

毕竟大家都有北京梦,也有一群朋友在这大城市里互相陪伴、互相温暖。

说到底,“所有的都是正确答案,但是你要选一个”,确实挺难的。

这看起来不起眼的两句话,或许能竞选本年度最佳“北漂心灵安慰剂”了吧。

孤独的人不是可耻的

《纪实72小时》的镜头里还有一个蛮有趣的差异:生活节奏慢的地方、年长的人好像更“群居动物”一点。

比如重庆老茶馆,永远有三五成群的老茶客,在这超过半个世纪的老房子里热热闹闹地摆龙门阵,甚至有了自己的专属作息。


甚至对于经历了生活变故、为孙子“扛”了十几年生活重担的老人来说,这么一个茶馆,和那些各有各故事的老朋友,是生活中唯一能喘息的缝隙。


当观察地变成北京这样的快节奏大城市,确实能感觉到,被捕捉到的年轻人更多地独来独往。

有人在夜班公交上,一个人下班回家。

有人只是想坐它慢慢地到达目的地,吹吹夜里的风。

有很多人一个人走进商场的迷你KTV里,关上门就立刻进入专属世界放飞自我。

在偌大的城市里,孤身一人是值得同情的吗?

在偌大的城市里,孤身一人是值得同情的吗?

恰恰相反,片子里体现出了当代人探索出了新的方式,去对抗压力和孤独。

那些一个人走进迷你KTV的人,恰恰在享受难得的“寂寞”——

就像这个每天奔波于职场与家庭、不停在角色中切换的70后女士,我们其实都好像她。

生活里没有时间顾及自我,只有需要履行的任务和角色。

所以,她每个月都会挑一天下班后自己来唱歌,尽情享受只有自己的时光。

把自己唱开心了,才能回家跟熊孩子再大战三百回合。

所以,《纪实72小时》中国版其实本质上也是在观察,当代人是怎么找到自己的精神角落的

光是认真观看这个过程,就足够让这届观众感受到细腻的感动。

因为这一次,由纪录片介质留下的人间真实,不再是大喜大悲的人生,让旁观者体验过山车一般的灵魂冲击。

只是每个平凡的人,在生存空间中找到了一个值得依靠一会儿的角落,真实而鲜活、想好好活着的样子而已。

就像日版主题曲里所唱的那样——

大人になってゆくほど 涙がよく出てしまうのは

人越长大 越容易落泪

1人で生きて行けるからだと信じて止まない

因为越发坚信 一个人也能活下去

それでも淋しいのも知ってるから

可即便如此 仍会感到寂寞

あたたかい场所へ行こうよ

不如去那温暖的地方吧

或许,找到自己的安心之所就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要解答的命题。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_5uyZW4BMH2_cNUghY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