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2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的生活环境正变得越来越好?人类保护着地球,同时也在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摄影师为我们定格了这些美丽的瞬间。
春天的油菜花开在高邮湖上,游人乘船穿过花海,仿佛人在画中游。 龙儿(汪静平)/摄
卧龙湖的环境变美了,侯鸟飞来不走了。盛国强/摄
公园里处处是花,人们赏花、拍花,与自然融为一体。 摄于常州荆川公园。 蒋博平/摄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西顺河镇张福河湿地数千只白鹭迎来育雏期。随着张福河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们爱鸟护鸟意识增强,近年来,每到春夏之交,都有大批的鸟类飞临湿地繁衍生息。 周太松/摄
自2012年以来,有1对疣鼻天鹅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某湿地安了家,在美丽的草原上生息繁衍,每年都成功繁育雏鸟,多则6只、少则2只,今年繁育幼雏5只。闫云/摄
优美的生态环境给喜欢水上运动的人们带来了福音。摄于常州横塘河。陈书新/摄
辛勤的园丁修理着枝叶,环境的保护离不开他们。红烧土豆/摄
自然的和谐 摄于渤公岛 王晓莉/摄
在革命老区河南新县田铺乡,山山洼洼种满了杭白菊,将军故里早已成了山水秀美、环境宜居的美好家园。韩家东/摄
黄河入海口湿地,罕见的灰鹤三五成群,结伴嘻嘻,生态之城的暮色晚霞,入了眼,醉了心。贾林/摄
天鹅欢快地叫着,仿佛在赞美着美好的生存环境。郭志勇/摄
太湖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后带来了生态的平衡。图为须浮鸥亲鸟的抚育画面。苏州陶陶/摄
一位沿着兴城河散步的市民看到成片的候鸟到此过冬,兴奋地打开手机视频,高高地举起说:“看到了吗,这么多的鸟,真壮观,可好看了”。环境治理与爱护野生动物意识的提高,让我们的家园更美好。李树鹏/摄
太原属北温带,过去没有候鸟在此越冬。随着太原生态环境逐渐好转,尤其是汾河公园的建成,大大改善了太原市的生态环境。从2018年开始,逐渐有白鹭开始在太原汾河湿地公园过冬。徐永安/摄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生态环境得以改善,黑龙江绥棱的野生动物数量逐渐增加。野鸡在路边觅食场景寻常可见。赵长林/摄
50年代修建的三门峡水库,使流经三门峡的黄河水变得清澈碧蓝,生态环境变好,吸引了大批天鹅飞来这里过冬。摄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天鹅湖湿地公园。钱萍/摄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每到冬季,都有大量的海鸥,到天津的海河栖息,成为都市的一道美景!张继明/摄
小朋友伸手喂食,鸽子在广场上踱来踱去,多友爱的画面。 武侠/摄
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生态环境明显好转,鲁北镇东泡子已变成天鹅之家。包海/摄
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随着长江大保护战略的实施,长江岸线水域环境日益改善,生态得到修复,使江豚数量逐渐增多。作者在湖北宜昌城区长江段发现,不时有江豚跃出水面,其动作好似“水上芭蕾”。周学森/摄
善待地球,愿世界变得越来越好!
图片版权归摄影师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