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了还困惑,用这四个字来“自救”,才能真正做到“四十不惑”

2019-10-26     琢磨君

文章作者:琢磨君

孔子曰:“四十而不惑”,但白岩松则说:“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四十不惑,30岁是减法,40岁是困惑,不是不惑!我觉得现今这个时代40岁恐怕困惑是最多的。人一般到三十六七岁就开始困惑,我干这一切有价值吗?有意义吗?我到底要干什么?30岁的时候,你发现有很多幸福目标都是跟物质挂钩的,但是四十不惑很难!”

那么,人到四十,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消除困惑呢?《菜根谭》中说:“释氏随缘,吾儒素位,四字是渡海的浮囊。”意思就说:佛家讲求顺应因缘,而我们儒家讲究谨守自己的本分,“随缘素位” 这四字口诀便是渡越人生苦海的救命浮囊。

因此,我们应该多学习老祖宗大智慧,40岁了还困惑,用“随缘素位”这四个字口诀来自渡和自救,才能做到真正“四十不惑”!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这四字口诀的意思!

1、随缘;

随缘是一句佛教用语,它的意思是:人生不管是遇到逆境,还是顺境,都要安心接受,顺应机缘,顺其自然。同时,面对逆境和顺境有两种积极态度:逆境时,调整好心态,正确面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走出逆境;顺境时,心怀感恩与敬畏,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用尽,用这种心态去享福、惜福。

如此看来,随缘和道家所说的“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意境相仿,都是告诫人们: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人生顺境时,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如果得意忘形,狂妄自大,反而会滋生灾祸,由福转祸;人生逆境时,要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勤奋刻苦,便可化逆境为顺境,由苦变甜。

道教和佛教都认为:由于外界事物的刺激而使身心受到感触叫作“缘”,因其缘而发生动作称“随缘”。如果没有遇到缘分,我们就要多自我修炼,努力创造机遇;如果遇到了好的缘分,要加倍珍惜,并尽量帮助他人,普度众生。

正如李嘉诚先生所说:“我12岁就开始做学徒,还不到15岁便挑起一家人的生活担子。在没有受到正规的教育,当时自己非常清楚只有我努力工作和求取知识,才是我唯一的出路。我有一点钱就去买书,记在脑子里面,才去再换另外一部。到我今天来讲,每个晚上到我睡觉之前,我还是一定的看书。知识不决定有财富的增加,但你的机会更加多了,创造机会才是最好的途径!”

多读书学习、努力工作就是李嘉诚先生的自我修炼、喜结缘分的最好方式。而当他功成名就后,经常去做慈善,便是借助自己的好缘分,去帮助更多的人!这也是很多企业家或名人行善积德的最主要方式,而且越是行善,他们越可以延续好缘分。

历史上,修为很高的人,大都懂得“随缘”,随遇而安。比如说,曾国藩遇到困境时候,他说:“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一切都顺风顺水的时候,他又强调“求缺惜福,花未全开月未圆是最佳人生境界”,并且他在内心深处追求“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珍惜眼前缘分,但不过分奢求未来的缘分,而这便是真正的随缘!

40岁以后,如果我们还感觉困惑,借鉴老祖宗智慧,用“随缘”二字来自渡,便可真正做到“不惑”,身心富足,泰然而自得其乐!

2、素位;

“素位”一词出自于《礼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意思是说: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并努力做好应当做的事情。用我们现代人的话来说便是: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尽职尽责。

《菜根谭》中有句至理名言:“真味只是淡,至人只是常”,清淡的饮食才是人间美味,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是最幸福、最踏实的;而真正有德行、有成就的人,往往和普通人差不多,只是因为他们把小事做到了极致,做好、做专、做精了本职工作。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中也解释了“素位”的重要性,他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想要做天下的难事,先要做好眼前的容易事;想要做天下的大事,先要做好细小的琐碎事。因此,圣人始终不去直接做大事,但最后反而能够成就大的业绩。

拿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来举例,他在家书中教育子女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叧要在自己的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因此,他的子女们都在本职工作上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其中,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分别当选为院士,真可谓是“一门三院士,满门皆英才”。

由此可见,真正伟大的人物往往都是平凡人物!只是因为他们兢兢业业,做好了本职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到了古人所说的“素位而行”罢了!所以说,我们40岁以后,如果依然感觉困惑,不妨借鉴一下老祖宗智慧,用“素位”二字来自渡,自立自强,便可真正做到人生“四十而不惑”。

结语:“盖世路茫茫, 一念求全,则万绪纷起;随遇而安,则无入不得矣。”人生的路本是茫茫无尽处,如果有一个贪图其全的念头,就会引来其他无数个杂念生起。但是,能够泰然面对所遇到的事物,真正做到“随遇而安”,在哪里都能悠然自得、自得其乐!

所以说,如果您40岁还困惑,尝试用老祖宗的这四字口诀——“随缘素位”来自救或自渡,便可真正做到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四十而不惑”!朋友们,您觉得呢?

琢磨君——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传播国学经典智慧。

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国学文章,欢迎关注账号,并在下方点赞、评论、转发。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 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Zv-JCW4BMH2_cNUg_33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