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不好,学不会,迷茫,陷入困境,看看青年曾国藩是怎么处理的?

2019-11-06     思维武器库

毛主席和蒋介石都共同佩服过一个人,那就是曾国藩。他被称为中国的“半圣”,即成就被认为是半个圣人,曾国藩实现了儒家提倡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我们大多数人知道的都是他四十岁以后的事情,而对于他的前半生,却知之甚少。其实,曾国藩绝不是天资聪颖之辈,甚至很是笨拙,年轻时他的性格也有很大的缺陷,自我管理也有很大的问题,但他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在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实现了一个个困难的目标。而这个自我完善的过程,其实对于我们当下,依然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一、关于学习考试,曾国藩的秘笈

曾国藩在自己第六次考秀才失利后,把自己锁在了房内,然后开始反思,为什么自己总是失败呢?他总结出了重要的一个原因:自己太笨了。因为自己笨,自己就更需要加倍的努力,不能走任何捷径。有一点不懂都不行,学习的过程中不能留下任何的死角,遇到问题只能硬钻过去。同时,他开始打开模范试卷的文章,一点点学习,一点点分析,怎么能让文章打动人,一次次得训练自己。曾国藩明白,虽然我笨,但只要我靠着超人的努力,克服每一个困难,下最笨的功夫,一定可以成功。

结果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曾国藩在第7次去考试时不仅考上了秀才,后面就像开了挂一样,举人,进士都被他拿下。甚至还进了翰林院,这个几率,连万分之一都不到,简直就是奇迹。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有着小聪明,不愿意下笨功夫,经常取巧,遇到困难就习惯性的绕过去,找捷径。结果就是很多基础不牢固,走不远。而曾国藩的方法,看似笨拙,其实一旦打通,一通百通,没有任何死角和漏洞。甚至有人说,天下至拙为至巧。这对于曾国藩日后打仗也有很大的影响,曾国藩不擅长奇谋,更多的是:结硬寨,打呆仗。他用最笨的方法,却一次次打赢了最艰难的战斗。

对比李鸿章、左宗棠和曾国藩,只有曾国藩的成就最大,达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境界。其中他们的一个差别就是:少了一点笨拙的精神。

二、关于戒掉自己的恶习:记日记

进入翰林院后,曾国藩发现自己有很多恶习,比如:爱吹牛,做事没有恒心经常半途而废,脾气差爱和人吵架,爱抽烟等等。曾国藩在阅读很多古人圣贤的书籍后,在自己三十岁的时候,立下了: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的口号。他首先决心洗刷掉各种恶习,用什么方法呢?就是记日记。

曾国藩写的日记字数也不多,也就是一二百字。但是会让他的朋友们看,就跟现在的微博类似。让自己的好朋友点评。这样,不仅朋友能起到督促的作用,还能拓宽思路,看到别人是怎么想的。通过记日记,他还成功得戒了烟。但是,他发现原来戒烟是改变自己习惯里最容易的,本来计划的是上午给人拜寿,下午回去学习,结果中午看到别人下棋,斗争了很久,终于抽身退后,回去学习了。曾国藩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些事情很容易,比如戒烟,手不碰烟具就好了,但像是学做圣人这样的事情,是一辈子的事情,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慢火文,有些习性才能慢慢化解。要做到有恒,也很不容易,曾国藩说:“极耐得苦,故能艰难驰驱,位以待之伟人。”每当自己熬不下去的时候,他只有一个办法,以强悍的蛮劲打通此关。就比如练书法,写字写到手愈拙,字愈丑,意志愈低,所谓困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近。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习字,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曾国藩用了三十天戒烟,然后用了三十年的视角戒掉其他更难戒的毛病。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待人接物越来越宽厚,做事越来越周到,朋友越来越多,品质越来越纯粹,站的越来越高,看得越来越远。

晚年,曾国藩总结了人的一生,就好像果子成熟的过程,不要着急,但也不能懈怠。人的努力和天的栽培,会让一颗树慢慢长高,也会让一个人慢慢成熟。

三、关于机遇:时刻保持最佳状态

到了道光23年的时候,就是曾国藩到京后的两年,赶上了一次翰林大考,一般来说,翰林大考都是6年一次,这次却只隔了4年。消息很突然,曾国藩也和大家一样,都有些慌张。考试后的三天,大榜公布了,曾国藩本以为自己考得很差,结果100多人,考了第6,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每天读书写日记思考,考试状态保持得很好,文章很通顺,说理很透彻,很得主考官欣赏。第二天,道光皇帝亲自召见他,召见后,升他为翰林院侍讲。又过了4年,翰林院又考了一次,他名次依然不错,直接升到了内阁学士,相当于是从4品到了2品。37岁,就成了高级京官,还刷新了湖南的记录,连曾国藩自己都很意外。为什么升的这么快呢?除了皇帝的欣赏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他人都在临考前才努力,而只有曾国藩,每天都在精进,时刻都保持了最佳的状态。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很多时候,我们谁都不知道机会什么时候到,机会是什么。可是,我们可以用一个更好的自己迎接机会的到来。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现在所遇到的:迷茫、困惑、等待机遇等问题,曾国藩当年也都遇到过,也纠结过,痛苦过,但他能耐得住,坚持得了,不断地自我完善,这样的态度和行动,不管在哪个年代,都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ZnMQTG4BMH2_cNUgqGT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