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失误,男篮和世界篮球还有哪些差距?

2019-09-03   安可的五维口袋

昨晚七点半的时候,一位深爱中国篮球的老师和我约饭,一边抽烟一边絮叨,说他实在不敢看中国对波兰。


一方面,波兰挡拆密集掩护繁多,得分点周正分散远射出众,确实难啃,没人愿意看到男篮输球;另一方面,这届世界杯小组赛,男篮已经算占了便宜,波兰作为组内最硬的骨头,能过关就海阔天空,不能过关就出线难说,并且,就算出线,小组第一第二在淘汰赛阶段的对手,天差地别。


把话说开了,在姚明因伤病永远离开赛场,中国篮球沉寂波折的这几年,这届男篮肩上背负着复兴的期望,这场比赛决定了这届男篮前进的距离。


太重要了,所以,当郭艾伦易建联犯规危机的时候,我们紧张愤怒;当赵睿持球投中三分反超回应后,我们攥拳怒吼;阿联弧顶三分拉开时,加时赛底角三分扳平后,我们欢呼雀跃。


因此,那次值得商榷的提前犯规,那次过于保守的终场暂停,那几次边线球失误,就像你订了海景房喷了大吉岭茶,床上散满了玫瑰花带女朋友度假,当天晚上女朋友撕下面具漏出满布络腮胡的脸,还顺手抄起了皮鞭对你进行鞭打。


憾难消,意难平,莫名其妙,只剩下一声喉咙里爆发的:WDNMD。


但是,锅是分不完的,再反复拆解最后时刻令人心悸的失误,除了让自己吃不下早饭之外于事无补,除了无能狂怒,我们来好好探讨一下,中国篮球落后于世界的点,在哪?中国篮球和世界杯上游球队战略战术上可以解决的差距,有哪些?

我之前讲过了,因为小丁伤退,锋线唯一能持球破局的单挑手离队,中国队本届开发进攻的难度远比防守的难度大,并且侧翼轮换变浅,除了翟小川再无值得信赖的第二前锋,少不得要考验小川的体力。李楠指导对于本届男篮进攻端破局解法缺失,应对的措施是,多带后卫,用高位挡拆撑起球队的进攻战术、用发起点的人数优势来扛起进攻端的产量,在做好防守的情况下,推速度抓反击抢分,阵地战就放郭艾伦和阿联单挑。


了解了中国队本届的战略定位和立足之本,我们再来看要做到立足之本,中国队需要什么。


一法通,万法通,无论是中学班赛还是勇士对猛龙,无论是CBA还是FIBA,一支想立足挡拆的球队,要素是一样的。


——要有足够好的掩护质量,能制造投篮和突破的时间差,提供错位的可能。


——在弧顶/四十五度发起挡拆时,两侧/无球侧要有足够好的射程牵制提供空间。


——持球人的出球速度必须快,视野必须大,这样才能在外扩延误、夹击后迅速转移球,应对各种防挡拆。


1.首先,中国队的掩护怎么样?


答案是,非常糟糕。


中国队的三名内线,王哲林重于低位脚步,错位惩罚,挡拆的位置感和掩护质量都不算很高,如果你细心观察,会发现郭艾伦赵瑞等后卫持球时呼叫挡拆的第一选择永远是阿联,然后是周琦,最后是王哲林。


中国队的几位外线,赵睿被大量绕放,赵继伟停球多,只有郭艾伦具备最强的攻击威胁和持球投的果敢,那么,郭艾伦和易建联的挡拆,一定是我们的王牌解法了?


如图,当易建联和郭艾伦形成四十五度挡拆时,非常轻易的就甩开波兰领防人突进了内线,但我方两个底角空间点被战略性放弃,波兰守了一个坚固的联防,迫使郭艾伦在较一个极度危险的位置处理球——前方有护框手,两侧有人封堵底角传球线路,身后有追防人控制对易建联和回传。


在此时,当联防里负责护框的球员下沉,与弧顶防挡拆的两名队员形成局部三防二,两个底角的传球路线上又有人时,四十五度的翟小川就会成为一个突破到罚球线区域后至关重要的接应点。

但此时,因为投射能力的缺乏,小川不合时宜的在此时选择了空切,让波兰上线的两名球员放心的夹击郭艾伦,底角的波兰球员可以一个人镇守整个弱侧,内线的护框手可以一个人控制郭艾伦和翟小川,而所有传球路线都被封死,这球也以出界前场球告终。

这只是开场第一分钟体力充足时,由中国队最强的持球手和最强掩护人发起的一次配合,还要在比赛里出现39分钟,而当掩护人不是机动性最强的易建联的时候?当持球人不是处理球能力最强的大侄子的时候?这个问题和尴尬的回合只会成倍放大。

——大王和方硕形成挡拆,大王的掩护根本没挂住人,方硕的持球根本没甩开人,这此挡拆成了一次无意义的车祸现场。

——周琦和易建联同时上场时还算可以,当周琦和王哲林同时上场时,王哲林无法很好的参与掩护,但拉开空间的能力也不足够。波兰果断的在方硕周琦挡拆时夹击持球人,方硕出球后,王哲林依然站在禁区,而侧翼的三分威胁也不够,对方迅速收缩,破坏了这次顺下四打三。


哪怕是掩护最好,机动性最强的阿联,也经常出现完全挡不住人的情况,这和赵睿等人持球投能力有巨大的关系。因为对方完全不忌惮你的投篮,所以全部采取尺度极大的绕防,你的挡拆当然挂不住人。

甚至,中国队充斥着莫名其妙的非受迫性停球,这让24秒的进攻回合重包含了大量的无效动作,挡拆没有形成错位没有形成威胁,只好从头再打一次,打到进攻时间耗尽强投完毕。


可见,高位挡拆主导的进攻确实是这个时代下的主流,但男篮无论是空间点的配置还是侧翼切入的时机,是持球人的运球投篮能力亦或者双中锋在场时站位的细节要求,都是完全落后于时代的。步子迈的足够大,但配置和内功没跟上,郭艾伦在时还算好说,郭艾伦下去后,后卫线完全撑不起这种强度的进攻任务。

2.其次,中国队的空间思路怎么样?

也很糟糕,集中糟糕于对易建联这名球员的使用上。

作为球队内线最强得分手,也是身体天赋最强,机动性最好,顺下威胁最大的球员,男篮完全没有给易建联配置供他发挥的土壤,甚至有浪费他最后巅峰的嫌疑。在如今的时代,空间型五号位和小阵容已经成为了绝对主流,必须用足够的三分能力拉空禁区,给主将做动作的空间;如果没有射术优秀的五号位,就用小个子摇摆上去,用侧翼弥补内线的篮板劣势。

为什么不试着让阿联站小球五号位,培养并选拔一批有三分能力和体型的侧翼球员辅助单内线保护篮板?而非要让易建联和周琦大王同时出场,沉迷于双塔不能自拔,让易建联的单挑没有展开的空间?

——加时赛阿联持球突破,大王在场只能待在篮下,侧翼负责拉开空间的赵睿被完全无视,导致两侧都有协防禁区的球员,这进攻空间的恶心程度堪比恩比德打猛龙,而阿联毕竟不是德克-诺维斯基。

——常规赛最后时刻,作为内线重三分潜力最大,最有可能带走对方护框手的周琦,在阿联这个强解法要位单挑接管时,正在身后卡位。这个回合以波兰的假摔技犯告终,但这种站位和选择是完全的错误,会让阿联失去底线切入的角度,只能用中距离后仰解决问题。

不要说别人了,哪怕是阿联自己,对空间的把握和认知也不够出色。

作为全队内线中投最准的球员,在这次挡拆重选择了下沉,而王哲林高位持球突破,翟小川底线同时切入(双塔在场时,切入真的不是一个好选择),这种91年的禁区搓麻打法在19年的中国男篮身上频繁重现,不得不说是一种思路上的悲哀。

和结果论没关系,和昨天对波兰的比赛结果没关系。无论是险胜还是脆败,无论有没有那几个让人咬牙切齿的失误,哪怕是拿下了、小组赛出线了,中国男篮的打法、战术思维、人员选择构筑、轮换和阵容的排比搭配,都是落后于时代的,双塔填充内线堵空间冲篮板早就是被大多国家淘汰掉的打法。哪怕你真的要用,也得保证一塔有稳定的长两分,并且在每次进攻中都有拉开空间的觉悟。

篮球比赛,明面上打的是天赋、热血和机动性,但越高级的联赛,越强悍的对手,越打的是牌面、打的是算计、打的是攻防两端,藏自己的拙,抓对方的七寸,比的是进攻资源和防守资源。

——我们没有靠谱空间点,防守最好的侧翼进攻端唯一的威胁是在双塔在场时不断切入,更没有能在移动中接球投篮的射手。因此打不出传切,打不出拉开单挑。

——我们的后卫爱停球,持球投能力有限,内线双塔站位不兼容,因此找不到错位,挡拆杀伤力不足。

这些都是摆在明面上,每场都会被人拉出来鞭尸的缺点,你能回应就是能回应,回应不了就是回应不了,干干净净一锤子买卖,丝毫迂回的空间都没有。因此,昨天和配置、战术思路全部优于自己的波兰交手,无论最后关头有多让人泄气,或许这种失误远比惨败更让人着急,你都得承认,中国队是在缺乏两员大将(郭艾伦、丁彦雨航)的情况下,靠着防守、血气、硬度、坚持,还有可能快35岁的易建联,咬下去的。

中国篮球从战术思路、培养倾向、球员的使用理念,确实需要一次干脆坚定、但漫长的转型和进化。

无论如何,过了十二点,我们还是应该接着给他们、给周琦加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