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窥见正义之人心底的恶,你是否会不寒而栗?

2020-09-18   水煮闲娱

原标题:当窥见正义之人心底的恶,你是否会不寒而栗?

《我们与恶的距离》——是否你也和我一样,不知怎样的缘故,看到这儿,就隐隐地难受?起初,只是因为假期太长剧荒无聊,才想找找台剧看看,随后就被这部剧吸引。

故事由一场无差别杀人事件展开。

无差别杀人事件,指杀人者无目标地随机杀人,剧中的凶手李晓明两年前在电影院用自制枪朝观众扫射,制造了9死21伤的随机杀人惨案。

行凶之后并未逃走的李晓明很快被逮捕,但这仅仅是剧中的一个开始,接下来围绕事件受害者家庭、凶手家庭的波及才是重点。

剧中有三个主角。

宋乔安(贾静雯饰演)

一名资深媒体人,新闻台副主管。她的儿子是这场惨案的受害者之一,案发当天,她与儿子去看电影,中途离席打电话,回来后儿子已经被杀。自此,憎恨、自责使她变得暴躁、冷漠,对丈夫女儿失去耐心。

李晓文(陈妤饰演)

凶手李晓明的妹妹。案发之后,他们一家人的生活被彻底打乱,卖掉房子补偿受害者,父亲酗酒,母亲戴着口罩推红薯摊糊口,隐姓埋名躲藏公众。消颓了两年的李晓文在母亲逼迫下改名为李大芝出门找工作,进入新闻台成为记者,碰巧的是她的上司就是宋乔安,因而每天在工作中忍受难过与心虚的煎熬。

王赦(吴慷仁饰演)

刑事辩护律师,为和李晓明一样的杀人犯辩护。他并非是帮凶手脱罪的无良律师,而是想了解凶手杀人背后的心理动机因素,从而寻求解决办法,避免悲剧再次发生。特殊的工作使他不被外界理解,遭到公众的谩骂甚至泼粪。

虽然李晓明经诊治确认患有精神疾病,王赦也极力为他辩护,但李晓明终究还是被判为死刑。

杀人偿命,无可厚非,但比死刑更可怕的,是公众歧视的眼睛。

宋乔安无意中听到了李晓文与母亲的电话得知了她的身份,便利用媒体人的便利跟拍李晓文一家人并公布于众。

照片里有晓文在兼职时、生活中难得一见的笑容,这样的笑容激怒了受害者家属和许多公众,他们不允许自己沉浸在失去家人的痛苦中,凶手的家人却活得好好的。在他们看来,杀人凶手的家属,只能在阴暗都角落里偷偷度日,不能拥有和其他人一样的幸福。

于是,擎着道德的旗帜,公众聚集为团结的集体,共同攻击着李晓文一家。兼职的奶茶店被砸,终日酗酒的父亲,和常年因躲避人群戴口罩而得皮肤病的母亲,跪在地上向所有人道歉,遭受无尽的谩骂,周围无数的手机和相机记录他们此刻卑微的模样。

群体只会干两种事——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古斯塔夫·勒庞

"

《乌合之众》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创作的社会心理学著作,他在书中写道:

“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数量在人类社会中会经常性地产生一种充足的理由。处于群体中的个人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正义”力量,对他们来说群体就是正义,数量就是道理。”

"

凶手的家人有罪吗?无罪也有罪。

全天下没有一个爸爸妈妈,要花二十年去养一个坏人,有罪仅仅是因为从案发的那一刻起,他们自己不再是自己,取而代之的是“凶手的家人”这样一个标签。

群众有罪吗?无罪也有罪。

他们对方如此正义凛然,一心为受害者打抱不平,可是撕开道德的薄膜,掩盖的是对无辜者的迫害,一遍遍提醒着对方:你们和杀人凶手流淌着一样的血。

正如勒庞笔下的乌合之众,等同于一个无意识的群体,群体中的个人被同一种看似正义的想法暗示、煽动、传染,逐渐目标趋同,享受群体带来的巨大影响力。

他们攻击恶的行为,同时又是恶的行为的生产者。

谁是好人,谁是坏人,难道有绝对的标准吗?

影视或许会将现实夸大,可有时现实比影视更加沉重。

日本东京2008秋叶原杀人事件

日本当地时间2008年6月8日下午12时30分,东京都千代田区秋叶原,25岁的日本男性青年加藤智大没有理由、无差别随意砍杀行人,造成7死10伤。加藤智大于2012年9月12日维持死刑判决。“无差别杀人”也由此而来。

2014年,在“秋叶原杀人事件”发生6年后,加藤智大的弟弟自杀。

这6年来,他早已不是他自己,烙印在他身上的是“杀人魔的弟弟”这样一个标签,媒体记者纠缠不休围追堵截,网络民众侮辱谩骂,朋友同事厌弃躲避,措手不及的恐吓信和骚扰电话。

他的遗书这样写道:“经过将近六年的时间,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终究是一个杀人凶手的弟弟。加害者的家人,是不可以幸福的。这就是现实,我决定放弃活下去。”

有罪者已经伏法,为什么还要对无辜者施加折磨?可是所有人都觉得心安理得,因为和他们一样这么做的人不止一个两个,他们拥有庞大的群体支持。群体中,数量,即是正义。

我曾因此在知乎搜索话题“如果你身边有杀人犯的家人,你会歧视他们吗?”很庆幸,大部分网友的回答都是不会。

古代有“株连”、“连坐”的刑罚,现代的我们也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放下芥蒂与歧视,但我们心存芥蒂的初衷是因为站在善的这一边,切莫将善当作挡箭牌沦为乌合之众,做出恶的行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亦慎施与人。愿每一个无辜者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