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人生“无求”为福,简单便是福气

2020-03-27   国学书舍


这个世界很简单,只是我们活得太复杂了。

总有人说世俗皆是苦海,其实世俗的“苦海”并非是外界环境强行压制在自己身上的,而是自己的内心刻意去寻求的。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本来可以简单生活,享受平凡和美好,但是很多人却偏偏守不住岁月静好,活在世俗的繁文缛节之中,太在乎世俗的教条和标准。

比如说世俗之人,看到别人买了一套房子,就心生妒忌并且心有不甘,自己买了房子,又去和别人的房子比大小,看到别人的房子比自己大的时候,自己的内心又有痛苦;一日三餐本来粗茶淡饭就好,但是偏偏要和别人比着吃山珍海味,生怕自己活的不如别人。

古人说:“福莫大于无祸,祸莫大于求福”。

没有不幸的灾祸降临,就是最大的幸福,如果刻意求福,反而比任何人都更加不幸,因为万事福祸相依,在刻意强求的路上,内心更多了嘈杂和纷扰。

生活最好的状态是岁月静好,人生无灾无难,平平淡淡就已经是极大的福气,就很值得我们庆幸了,能以简单的状态去生活,才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幸福。

《菜根谭》之中有这样一句话:

茶不求精而壶亦不燥,酒不求冽而樽亦不空;素琴无弦而常调,短笛无腔而自适;纵难超越羲皇,亦可匹俦嵇阮。

茶叶不要求讲究,只要能保证茶壶不干就可以了,酒不要求醇美,只要酒杯不空就可以了,无弦之琴能调出令身心愉悦的乐章,短笛不讲音调却能使我心情舒畅,纵然比不上伏羲那样朴实淡泊,也可以和嵇康阮籍的飘逸洒脱相比。

人生以平常心过活就好,不需要追求那些外在的繁琐教条,因为外在的标准只是人生的负累,自己心安胜于一切繁琐。

一个非常著名的企业家,有一次去拜访一个修行的师父,到了寺庙之后,师父将他迎接进去,师父对他说:“我这里有一批上等的好茶,一起来尝一下。”

这个企业家这个听了之后默而不语。

后来在一次访谈中,企业家说出了这样一番话,他说:“这个师父的道行还没有我的高,喝茶这个东西只要有茶就已经可以了,如果还计较茶的好坏,说明修道之心只是在肤浅的层面。”

就如《菜根谭》中所说“茶叶不要讲究好坏,茶壶不干就可以了,酒也不要讲究是否醇美,只要酒杯不空就可以了”。

人生活的简单,生活平平淡淡,尽量追求简单过,因为生活本身就有太多繁琐,如果自己还庸人自扰,给自己的世俗生活平添负累,那么这样的人生不是活得越来越累吗。

一味的去追求外在教条,让自己活给世人去看,这一切又是何必呢。

即便自己比不上伏羲那样的朴实淡泊,也可以和嵇康阮籍的飘逸洒脱相比。

魏晋时期,阮籍在为母服丧期间,在晋文王司马昭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司隶校尉何曾也在座。


何曾就对文王说:“您提倡以孝治国,阮籍却在母亲服丧期间出席您的宴会,还喝酒吃肉,成何体统,不如把他流放到边远地区,以端正风俗教化。”


文王就说:“阮籍哀伤过度,身体损坏,精神困顿,你不能分担他的忧愁,为什么这样说呢?服丧期间因病而饮酒吃肉,这是符合丧礼的呀。”

在那个受礼法约束的时代,特别是在服丧期间,规定不能沾酒吃肉,更不能纵情于声色,结果生性不羁的阮籍却以各种怪诞的行为来诠释了自己的洒脱,纵情于酒肉,这也体现了阮籍避开世俗礼教,自然对待悲喜的真性情。

在这个世界上,其实大多数人都并非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世俗”而活。

他们总在关心着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地位如何,有没有受到别人的尊敬,有没有得到足够多的物质,生怕比别人落下了一点。

但是当自己太过于注重世俗约束时,必然会给自己的内心带上了更多的枷锁,而相反,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以洒脱的真性情来生活,无需计较外在的繁文缛节。

生活,怎么简单怎么过。

文|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