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平角一路和湛山二路的交叉路口,一幢在高树掩映间的红顶石砌小楼,时隐时现。走进敞开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李四光手书“地质之光”四个大字。
这里就是位于湛山二路一号的青岛地质之光展览馆。
它通身由花岗岩组成,色泽青灰,质地粗粝,低调,古朴、厚重。在花草与树木团簇中,更加衬托出这座建筑的浪漫与腔调。
青岛地质之光展览馆始建于1931年,是由德国建筑师尤力甫、中国建筑师唐霭如等设计修建的。这座小楼因其后来两位主人的入住声名显赫。一位是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李四光;另一位是现代诗人、曾经组建了著名的文学社团“南社”的柳亚子。
青岛地质之光展览馆为李四光和柳亚子开设了两个展厅,其中李四光和他的地质学成为整个展览馆的核心部分。展厅的绝大多数展品来自李四光的孙女邹宗平女士和李四光生前工作的中国地质力学研究所的捐赠,著名的“弯曲的砾石”,直径约只有两公分,依托高成本的3D打印技术得以复原,这块让第四纪冰川的存在成为定论的珍贵石质标本也在展厅呈现。除了地质学方面的功绩展示,李四光的小创造也让展品变得更加丰富有趣,造字——(虫+筳),也就是纺锤虫,颇有来历;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是李四光1919年在巴黎所作。据考证,这应当是中国人写作的最早的一首小提琴曲。
诗人柳亚子也在地质之光展览馆留下不少痕迹,在地质之光展览馆,我们能读到柳亚子对青岛的风物吟咏,更加真切的感受青岛的风貌之美。
岁月沉淀后芳华依旧的青岛,承载名人巨作的青岛地质之光展览馆,在阳光和枝丫的交相辉映下,独得一份恬静与闲适。
袋小鼠趣活动-青岛爆款门票,优质亲子活动。发现孩子兴趣,探索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