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一座城 共爱一个家】“小积分”培育文明新风尚

2021-05-18   新疆网

原标题:【共有一座城 共爱一个家】“小积分”培育文明新风尚

在乌鲁木齐县板房沟镇天峡社区爱心兑换柜,居民用积分兑换商品。 (记者郭军鸽摄)

新疆网讯(记者郭军鸽)文明行为可累计积分、能兑换生活用品,此举在乌鲁木齐县很受村民欢迎。

在持续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乌鲁木齐县各村(社区)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抓手,通过文明实践积分管理制,鼓励村民以践行文明行为存储积分、兑换实物的形式,建立起有效的文明实践激励机制,用“小积分” 撬动“大文明”。

“一约”定规则

5月17日一大早,水西沟镇闸滩村村民金珍打扫完自家院子,又把房前屋后收拾利索,才和邻居相约出门去村委会参加升国旗仪式。

“邻里和睦、打扫环境卫生、参加集体活动,这些都写在我们的村规上,也都有相应的文明分值。”金珍说。

每周参加升国旗记1分、家门口卫生打扫干净并保持一周记2分、参加集体卫生清扫记5分……闸滩村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将村民参与乡村振兴、文明创建、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活动转化为相应积分,用积分兑换相应生活用品,引导村民遵守村规民约。

“我们制定的文明实践积分细则也是依据村规民约而来。”

闸滩村党支部书记王秀红说,村里也成立了专门的积分管理组进行积分统计,调动村民践行文明行为的积极性。

房前屋后有人扫、志愿服务同参与、遇到难事有人帮……王秀红说,文明实践积分逐步让村规民约成为村民办事标准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同时,也推进着家风、乡风和社会风气持续优化。

“一柜”兑爱心

在板房沟镇天峡社区的爱心兑换柜,里面摆着油盐酱醋、牙膏牙刷、相册象棋等各类用品,与一般超市柜没什么区别。

不过仔细一看,商品上标注的不是价钱,而是积分。

“我参加了几次社区组织的大扫除活动,积攒了50分,今天来兑换一袋洗衣粉。”社区居民赛里克哈力·包尔江说,“帮忙打扫环境卫生,既为社区出了一点力,还有礼品可以兑换,一举两得。”

乌鲁木齐县委宣传部、县征收办、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驻天峡社区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杨金良说,工作队联合社区拿出经费,建立文明实践基金,在社区设立了爱心兑换柜,居民可根据积分兑换标准兑换任意等价积分商品。

“以积分兑换的形式,引导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治理、文明建设,鼓励居民通过自身行动爱护环境、培育良好家风、养成互帮互助的好习惯,让社区更加文明和谐。”杨金良说。

文明实践激励机制,正汇聚起强大的社会正能量。乌鲁木齐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中心干部张凡说,积分兑换是对文明行为的认可,激发了居民群众践行文明行为的主动性。目前,全县不少村(社区)均设有爱心兑换柜。

“一选”树典型

随着文明实践积分管理制的深入推进,村子越变越好,村民不仅对村“两委”满意度高了,对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等参与度也越来越高。

因为平时乐于助人、又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村里的各项活动,永丰镇下寺村村民陈津获得了较高的积分,被评为了村里的“最美志愿者”。

“既是荣耀,也是鞭策。每次看看积分榜,对照自己还有哪儿做得不够,就有了上进心。”陈津说。

对“积分大户”给予表扬奖励,进行宣传推广,营造学习典型、争当典型的浓厚氛围,这是下寺村以文明实践积分管理制为载体,延伸出的一项评选活动。

“我们通过各类评选表彰,把‘积分’变成群众互学互比互促的新载体、弘扬文明风尚的新通道,激励引导村民向上向善,培育形成文明乡风。” 下寺村村委会副主任蒋翠萍说。

张凡说,身边的榜样,最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越来越多的“积分”评选表彰,正引领着乡村文明新风尚,也让文明在村民心中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