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上午,在延安路附近,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120急救人员正在转运患者前往医院救治。 (记者李晓青 实习记者麦尔普海·吐鲁甫摄)
新疆网讯(记者李晓青 实习记者麦尔普海·吐鲁甫)连日来,乌鲁木齐开展“120国家急救日”倡议活动。1月19日,本网两组记者分别跟随市急救中心调度指挥大厅及急救分站的医护人员,感受乌鲁木齐市院前急救网络智能系统升级后,为市民织就的高效、安全“生命救护网”。
时刻准备 奔走在“生命线”上
19日11时,市急救中心120调度指挥中心发来指令:延安路有人外伤后疑似肋骨骨折。接到指令后3分钟,蹲守在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急救站的记者立即跟随急救人员跑上救护车出发。
室外气温零下10℃,出诊时急救医生肉孜买买提·艾买提穿得不多,“不敢多穿,穿厚了急救操作不方便。”
8分钟后,急救车抵达延安路路口,男子被搀扶着弓着腰站在路边,急救人员将他安置在担架上抬进急救车。
随后,医护人员对这名男子进行心电监测,根据患者要求,就近转运至医院进一步诊治。
急救车返回途中,记者观察到,医生肉孜买买提·艾买提不时地在平板电脑上操作着。“去年市急救中心智能系统升级,给我们配了平板电脑,它随时会传来指挥中心的抢救信息,我们值班医生走到哪就带到哪,随时待命。”肉孜买买提·艾买提向记者解释道,现在“120”调度指挥中心将患者的电子病历同步传输到平板电脑上,可通过它详细记录患者病情、抢救用药、生命体征等情况,完善院前急救电子病历,实时传回120调度指挥中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返回途中,急救车再次接到急救任务:附近一单位大厅内一名老人胸痛不适,疑似突发心梗。
“别慌,不要随意移动老人,我们马上就到!”在途中,肉孜买买提·艾买提拨打患者家属电话,进行远程指导。
急救车司机随即掉头奔向下一个急救现场。
分秒必争 系统升级缩短反应时间
“你好,120!”“不要慌,我们的车已经派出了”……19日10时许,记者走进市急救中心调度指挥大厅,4名调度员在紧张工作,铃声、通话声此起彼伏。
大厅里一整面墙的电子大屏幕上实时滚动着全市每一辆急救车的工作状态;每辆急救车人员配置情况和联系信息;全天各时段派车大数据……所有与急救有关的信息,这里都在实时更新。
11时16分,城北大道发生一起车祸,有人受伤拨打120求助。
11时17分,调度员石琳君确认地址、现场情况,在系统录单,派出急救车。
11时19分,民航急救分站急救车发车赶往现场。
11时30分,急救车到达现场处置。
当天,记者在急救智能系统的电子地图里,清晰地看到急救车辆的实时位置、行进路线。
“以前对方报地址,我们都是凭借记忆寻找确定,现在有了电子地图,可实时查询地址,提高与报警人的沟通效率,做到分秒必争。”石琳君说。
当日10时至19时,4名调度员共接打821次电话,调派急救车出车151趟。
市急救中心调度科负责人臧峰说,随着居民急救需求的增多,将不断通过急救智能系统升级、新增分站等方式,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提升服务质量,尽最大能力满足居民急救需求。
链接
医护人员进社区教居民急救知识
新疆网讯(记者李晓青 刘薇 实习记者郭莉)1月20日,市急救中心举办“120国家急救日”倡议活动,并联合相关医院开展急救科普大课堂公益培训,向市民推广普及急救知识、技能。
现场讲解、示范急救流程、要点以及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步骤……当天,急救专家为 40 名酒店工作人员进行了急救技能培训。
20日下午,市中医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走进新民西街社区,向居民宣教急救知识,现场教学心肺复苏、急救包扎技能、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并让居民参与实操。
据介绍,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管理分会、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在国家主管部门指导下,发动全国120院前医疗急救机构,于每年1月20日前后在全国发起“心手相连点亮生命120国家急救日倡议行动”主题宣传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