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泉州开元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福建省内最大寺庙。始建唐686年,初名“莲花寺”,唐唐玄宗下昭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现名。元合120院为一禅刹,始称大开元万寿禅寺。开元寺为免费开放。
开元寺正门南大门位于西街,由于西街机动车禁行,所以我们坐公交只能到西大门下车。这里显然只是一个侧门,门上连块横额都没有。
不过墙上这张手绘导览图倒是有意思,直观形象,人物萌萌的。
前往南门,这就是 泉州 西街了。虽然禁行机动车,但非机动车来往不断,感觉秩序有些混乱。
侧看南门,远处石塔为东塔镇国塔。门两侧白墙上分别为“桑莲法界”和“桃莲应瑞”。
大门正面,碍眼的三轮。
大门正对面的照壁上书“ 紫云 屏”。 紫云 即原寺址主人黄氏称谓。
山门上的“ 紫云 ”横额,内为元至元二十二年“敕大开元万寿禅寺”竖额。
入寺需从山门两侧 通道 经过,我从右边走。
拜庭,两旁古榕参天,并列有不少文物。
石塔、榕树。
宋代二塔其一。
主建筑群
开元寺主建筑群为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祖堂、安养院等。
首先是大雄宝殿,简介见下。
大殿正面。太宽无法拍到一层的檐角。
殿前月台须弥座的73幅狮身人面青石浮雕为明代修殿时从已毁的 印度 教寺移来,是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
侧看大殿。
虔诚的阿姨。殿门两侧有对联:“此地古称佛国 满街都是圣人”。这是对 泉州 历史上繁盛文化的赞誉。
默默看着信众敬香。
大殿用近一百根海棠式巨型 石柱 支撑,俗称"百柱殿",殿内供奉的五方佛像,法相庄严,是汉地少有的密宗轨制。
粱槽间有24尊飞天乐伎,在国内古建筑中罕见(出于对佛教的尊重,未敢在大殿内多拍照,这还是快速拍一张的呢。。
殿后廊有两根古婆罗门教青 石柱 ,同样从已毁的 印度 教寺移来。
大殿后面高处一进为甘露戒坛。我从右侧上去,先看到了菩提树。
甘露戒坛简介。
又在内中快速偷拍一张。
戒坛之后为藏经阁。
再后面是祖堂。
不知道是什么建筑,只为那红厝惊艳。
僧舍,不可入。
安养院。只为拍建筑。
又回到戒坛这边,从西侧望过去,这边同样有一棵菩提树。
从侧后方看大雄宝殿。
客堂,西大门就在图中左侧位置。
西塔(仁寿塔)
从客堂前花木丛间小路前往西塔(仁寿塔),这里有一块“万山第一”的石碑。
另一面看亦是一样,只是顺光。
西塔北侧有一栋民国时期的洋楼,名虎豹楼,是祖籍 福建 永定 的 东南亚 华侨巨商、“虎”标万金油大王胡文虎、胡文豹兄弟热诚捐输给 泉州 开元儿童教养院的遗址。
在虎豹楼与西塔之间有一面麒麟壁,建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原位于 泉州 府城隍庙前,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移砌到开元寺西塔北面,加以保护。
照壁上的这只神兽,有两种解说:一说是麒麟,龙首牛尾,麟身偶蹄,步云回首顾盼状,下配嵌砖雕的元宝,如意等吉祥物。左右两堵各嵌砖雕的灵芝,牡丹,鹿,鹤等,暗喻福,禄,寿俱全。
另一说是:“麒麟壁”上的神兽不是麒麟,而是“犭贪”(音同“贪”),是一种独角兽。据说,“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不足吞太阳”古谚说得就是“犭贪”这家伙。
侧看麒麟壁。
西塔名仁寿塔。五代由 福州 泛海运木来 泉州 建此塔,初名“无量寿塔”。北宋 政和 四年(公元1114年)奏请赐名“仁寿塔”,易木为砖,宋易砖为石,先于东塔十年建成。西塔通高44.06米,略低于东塔,其规模与东塔几乎完全相同。
浮雕甚精美。
角度关系,要看到第四层的男身观音和唐僧、猴行者雕像很难。
须弥座束腰处的花卉鸟兽图。
西塔旁边有块石头上的“心”字,这是“放下心来”的意思吗?
走远一点可以看到四层五层的雕刻了,但也不是很清晰。
树(不知名)
花(茶花)
被绿色覆盖的石亭。
佛教博物馆和弘一法师纪念馆
从西塔回到大雄宝殿前,前往东部片区。在佛教博物馆前远观东塔。
佛教博物馆大门。
博物馆名“本生院”,就一个很小的陈列厅,主要是几口铜钟、几尊石雕佛像。
出来后回望本生院。
这栋建筑是弘一法师纪念堂的一部分,但没有开门。
我是从侧门进入弘一法师纪念堂的,最后从正门出来,为便于观看,调换了一下图序。
我去过多处弘一法师(李叔同)纪念馆, 厦门 鼓浪屿 、 杭州 虎跑弘一法师纪念堂、 平湖 李叔同纪念馆、 天津 李叔同故居纪念馆,
再就是开元寺里的这个纪念馆。
古船陈列馆和东塔
开元寺东片区还有一座 泉州 湾古船陈列馆。
泉州湾古船陈列馆,这就是宋代沉船,部分木板进行了更新。
古船模型。二楼俯瞰古船。
从古船陈列馆出来,经过广场去东塔。广场上亦有几株榕树。
东塔名“镇国塔”,唐建五层木塔。前后毁坏与重修,易木为砖。南宋易砖为石。
东塔通高48.24米,塔平面分回廊、外壁、塔内回廊和塔心八角柱四部 分。塔为框架式的结构。
正中的塔心柱直贯于各层,是全塔的支撑。
塔壁使用加工雕琢的花岗岩,以纵横交错的方法叠砌,计算精确,筑工缜密。
稳固的基础,配置着符合力学原理的坚实塔心,使这座重达一万多吨的建筑物虽经历 700多年风霜雨露而巍然不动。公元1604年的八级地震也无法动摇动它的根基。
石塔不但坚固无比,而且造型精致。塔檐呈弯弧状向外伸展,檐角高翘,使塔身有凌空欲飞的态势,显得轻盈。每一层各设四个门和四个龛,逐层互换。这样既平均分散重力,又可使塔的外型更加生动 和美观。每层塔檐角各系铜铎一枚,微风吹动之时,铎声叮咚,悦耳怡人。
东塔于1997年人选全国四 大名 塔邮票,可称得上石塔之王。
结束
开元寺参观共耗时一个半小时,确实是游 泉州 不可不到之处。
文章转自海风小舟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