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商业,是真的不行,还是假的不行?

2019-08-26   无念地产观

全国各商场每年的实际销售额情况,都会形成一个全国商场销售额排行榜。经过2017年零售行业的积极回暖,蓬勃发展之后,2018年下半年受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消费市场似乎呈现出增长乏力的态势。我们先来看看排名前十的商场的城市分布:

1、北京SKP

2、南京德基广场

3、北京国贸商城

4、深圳万象城

5、西安赛格国际购物中心

6、北京世纪金源购物中心

7、成都IFS

8、广州天河城

9、成都远洋太古里

10、郑州丹尼斯大卫城

其中北京SKP销售额到达135亿元,妥妥的排在第一位,南京德基广场销售额也达到了100亿,北京国贸商城和深圳万象城销售额在80-100亿之间。从城市上来看,北京有三座商城销售额排在前十位,成都有两座,作为全国最有发展潜力城市的深圳,销售额最多的商城深圳万象城有85亿元,上海商场营业额排名第一的是上海五角场万达广场,2018年销售额为45.48亿元,排在第11位。

单体商场动辄四五十亿元至百亿的销售额,不禁让人惊叹其强大的消费能力,从城市性质来看,前十名基本上被北广深及省会城市所垄断。商业传统发达的上海即使受商业体分散的影响,也能排到11名。

那么,作为GDP排名前七,中国最强市的苏州,在这一榜单上表现又如何呢?

拉过三十名,再拉过五十名,终于在67名发现了苏州商场的身影:

龙湖苏州狮山天街,以13万方的营业面积及12.5亿元的销售额名列第67位。杭州、沈阳、厦门、福州、武汉等一众GDP不如苏州的城市,商场的销售额却远远的跑在了苏州的前面。更为悲惨的是,对照2015年美罗、泰华、久光的强势上榜,苏州的商场似乎越来越弱了。

由于新开业原因,苏州中心尚不在此榜单内,它到2019年能在哪个位置占得一席之地,值得期待。

苏州的商业,就如此不堪吗?

回头想来,苏州的商业氛围不足,消费能力差,这座城市的人们早有感觉。顶着全国最强地级市的名头,高端品牌进入苏州却往往铩羽而归,甚至落得撤柜的下场,大众品牌又竞争激烈,获利微薄,大型商业综合体在苏州门口罗雀的并不在少数。从大众的亲身体会来讲,苏州整体的消费能力,似乎较经济远不如自己的无锡、常州都要差上一两个档次。

但这就是事实了吗?从第一财经报道列出的中国消费型城市榜单中,我们又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苏州:



在这份榜单中,我们看到苏州以7.4%的增速,5746.9亿元的消费总额杀进了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榜单的前十。排在它前面的,要么是北上广深,要么是强势的省会,连杭州,苏州都妥妥的压一头。

即使考虑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居民消费并不完全重合,它还计入了批发和商贸企业的营业收入,但也足以说明苏州的消费能力,其实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弱。

虽然找借口不好,但苏州市区商业差,也确实有些客观理由。公认的主要有:

1、保护古城

因为保护古城,苏州传统的中心城区无法诞生高楼密布的大型商圈。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是苏州必须付出、也不会后悔的代价。

2、上海辐射

与强大的上海做邻居,苏州获得不少好处,但在商业领域,也不可避免的难以逃脱辐射。

3、县市强大

苏州市区商业,没得到多少县市的好处。昆山、常熟、张家港、太仓都有不错的商业设施,基本消费本地就可以满足。比如早在2015年,昆山商厦就以15.8亿元的销售额,超过了当年苏州市区销冠美罗!

4、苏州中心城区的格局

苏州的商业,整体是呈分散化的“蜂窝结构”,苏州市区(不含吴江区)的商业网点布局规划,是“三核两副”的结构,这种情况下,难以产生类似南京新街口的超大商业中心。

还有人说苏州本质上是个工业城市,第三产业还需要时间的沉淀,而北上广早几十年前就是消费中心城市了,还有凝聚了全省消费力的省会城市,苏州哪里会是他们的对手。

所以更有可能的原因是,现在的苏州人整体还是偏年轻化,虽然收入高,但是家底还是比较薄弱,oldmaney还是较北上广差了几个层次,再加上近几年房价高,压力大,赚到钱之后,首先想到的也是如何投资增值,而并不是消费享乐。

我们以2017年各大城市的人均收入排名和人均存款做比较,也许更能说明这一问题:

2017年全国35个主要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行榜

No.1 上海—城镇居民人均收入62596元。

No.2 北京—城镇居民人均收入62406元。

No.3 苏州—城镇居民人均收入58806元。

No.4 杭州—城镇居民人均收入56276元。

No.5 宁波—城镇居民人均收入55656元。

No.6 广州—城镇居民人均收入55400元。

No.7 南京—城镇居民人均收入54538元。

No.8 深圳—城镇居民人均收入52938元。

No.9 无锡—城镇居民人均收入52659元。

No.10 温州—城镇居民人均收入51866元。

在人均收入这方面,苏州一骑绝尘,仅仅次于北京上海,把杭州广州深圳等都远远的抛在了后面,这说明苏州作为一个地级市,其赚钱能力,全国独此一份。

而2017年苏州人的存款,又是什么一种情况呢?



从这份榜单上可以看出苏州人的人均住户存款,仅仅只有7.6万元,排名第10,远远低于北上广深,甚至西安、太原也大幅度超过了苏州。

苏州截止到2018年6月份的住户存款总额,已经达到了8812亿元,住户贷款,却上升到了9475亿元,杠杆率高达108%,较2017年101%的数值,整整上升了7%!

一般来说,居民贷款额度和杠杆率越高,说明人们愿意把钱花在投资上。苏州向来是一个投资氛围比较浓厚的城市,除了实业者们愿意将收入进行再投资以外,居民对股票、基金、房地产的接受度持续升高,投资意愿较高。

当然,换个角度看问题,苏州人更愿意把钱拿去投资,而不是消费,也不见得是坏事。对年轻人来说,学会投资,比学会消费重要得多。

以上为正文,是无念地产观狒狒的原创文章,欢迎转发。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如经授权转载,必须在文首清楚表明文章转自:无念地产观(wx18061935103),否则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