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余江这个村治理自创一套

2019-11-05   鹰潭优生活

“假日学堂欢乐多,奋发图强新时代”,一群不同学龄阶段的小学生面对镜头,略显羞涩地表达内心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祝福,原来他们都是平定乡洪万村店上洪家的26名留守儿童。2018年6月,平定乡妇联联合计生办在店上洪家创办了“快乐儿童之家”,洪万小学的退休教师洪光华被平定乡、洪万村委会推荐,当起了假日学堂的一名义务老师,这一干就是一年多。

洪光华今年74岁,创办假日学堂前,他已经做过2次手术,家里还有一位双目失明的妻子需要他照顾,在接下假日学堂义务老师的担子前,他也曾犹豫过,毕竟年纪这么大了,家里也需要精力去照顾,但是洪光华作为一名在农村奉献了几十年的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精神早已渗透到骨子里,所以还是毅然决然接受了办好假日学堂的艰巨任务。

走进店上洪家假日学堂,本是周末却未见一名学生,正在记者茫然不解的时候,洪万村支部书记夏早元透露了其中原委,“洪老师刚做完一场手术回来,身体还没完全恢复,他心系学生这个周末想继续给孩子们上课,考虑到洪老师的年纪和身体健康,在我的坚持下洪老师才同意在家休养几天”。

其实,作为一名退休教师,洪光华本不必这么拼,放着悠闲的退休生活不过,随子女在外地生活了几年最后还是决定回到家乡,洪光华这样说:“店上洪家是我的家乡,这两年看到家乡环境越来越好,自己本身就是一名教师,能够在假日学堂给村里的留守儿童上课,让他们接受更好的教育,我就觉得很满足了。”

假日学堂刚创办时,教室里的书桌跟凳子都是洪万小学捐赠的,平定乡党委政府、洪万村委会还有洪家在外的乡贤也都捐赠了部分教学物资。现在的假日学堂有电视、黑板、画板、电子琴等教学设备,还有一间图书室,里面的图书也都是爱心人士赠送的。

“现在假日学堂缺的不是教学设备,而是缺教学人才,我们村里的留守儿童各个学龄阶段的都有,年龄跨度大,教学难度高,每次给孩子们上课前我都要花上一两个小时备课,要想好怎么让这群学生喜欢上课。文化课我还能应付过去,但是像音乐课、美术课确实需要专业的老师才能教好,目前假日学堂主要是我一个义务老师,寒暑假的时候村里帮忙请过一位老师过来帮忙,平定中学有位东北师范大学支教的老师也过来上过一段时间课”。当问到办学过程中遇到什么难题时,洪光华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孩子们需要更好的师资力量。

店上洪家开展假日学堂以来,村子里嬉笑打闹的“熊孩子”少了,学堂里认真学习知识的孩子们多了起来,孩子们不仅收获了知识的营养,还享受了欢乐的时光。以前,村子里环境差,大人、小孩看到地上的灰尘、纸屑、生活垃圾等爱理不理,现在洪光华定期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小手拉大手,爱我清洁家园”活动,打扫村内卫生,保护环境从孩子抓起。在子女的影响下,加上村里也成立了巾帼志愿者服务队,村里的妇女积极行动起来,主动清理国道两旁的垃圾,大家的努力付出终于换来了店上洪家环境面貌大提升。

“假日学堂照顾了留守儿童,方便这些带小孩的老人去干农活,免除了乡贤的后顾之忧,所以乡贤们才会对村里宅改、人居环境整治、互助养老、村史馆建设等工作大力支持”洪万村委会委员洪炳金告诉记者,“原来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自从2016年初洪家启动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以来,村民相继建起了漂亮的楼房,村里也有了大的文化广场,现在每到伴晚时分,村民们就会自发到广场上,伴随着悠扬的歌声、旋律,载歌载舞,一片祥和景象”。

2015年底洪炳金挑起了店上洪家宅改工作的重任,前期他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遇到难过的坎,他就想到了争取乡贤的支持,通过理事会成员去做通各家工作,就这样一直到2016年8月20日开始,仅仅花了7天时间就把村里不符合“一户一宅”要求的老房子拆除了。

经过3年的新农村建设,如今的店上洪家三米五宽的马路修到家家户户,大部分村民建起了漂亮的新房,洪氏青农基金会还捐资将洪家那口四百年历史的古井修缮保护起来,及时在今年7、8月份旱情严重的时期,古井里依然水源充足。

洪炳金介绍说,“我们的村史馆通过村民、乡贤捐资出力,预计今年年底就要开工建设了;互助养老中心(幸福楼)也在装修施工中,未来村里登记符合条件的5位老人都可以搬到幸福楼居住;洪家文化长廊已经完工,长廊下美丽的池塘波光荡漾”。

走进店上洪家,就如同走进了乡村治理的样板,店上洪家创新乡村治理模式,通过假日学堂小手拉大手,依靠乡贤大力支持,稳步推进宅改、人居环境整治、互助养老、村史馆建设等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希望历史悠久的店上洪家就如同村里那口古井一样,财源不断,风景如画。

来源:幸福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