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文末有下载方式)
本报告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国家工业信息安全中心、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思保环球联合发布。
报告重点聚焦人工智能的使能技术层与应用场景层两个层面,基于论文、专利、 人才和商业数据,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研发人员、行业专家访谈等多方数据源,创新 性的构建了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评估体系,旨在通过多维度的评估,客观评价人工智 能产业的发展水平,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报告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及一个附录。第一部分对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发展历 程、重大意义等进行了简单概括;第二、三部分别从使能技术就绪度指数和应用场 景融合度指数,对计算机视觉等四项核心使能技术,以及智能家居等八个应用场景 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估,并对使能技术和应用场景的发展现状、瓶颈和未来方向进行 了解读;第四部分对评估结果进行了总结,并对人工智能未来整体发展进行了展望。
主要发现:
1、人工智能使能技术就绪度
从使能技术就绪度指数来看
- 深度学习就绪度最高,已经成为人工智能的主流算法,处于技术成熟期;
- 计算机视觉和语音交互次之,处于技术应用的探索期,如语音助手和医疗影像诊断;
- 文本处理则仍处于技术爬坡期,技术瓶颈的存在使其离真正实用仍存在较大距离,如机器翻译离专业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从使能技术发展水平来看
- 从理论研究来看,使能技术从2013年开始成为研究热点,其中深度学习是关注重点,语音交互和文本处理的论文产出稳 步增长,但文本处理论文产出量和引用频次均为最低。
- 从应用研究来看,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专利申请占比较高,但平均专利强度较低,专利布局仍处于起步阶段。语音交互 专利申请比例低但平均强度较高,表明语音交互关注度近期开始下降。
从各国使能技术发展水平来看
- 美国四项使能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均大幅领先于中国。从理论研究来看,中美文本处理领域的差距最小,深度学习 领域差距最大;从应用研究来看,深度学习领域的差距最小,语音交互领域的差距最大。
- 从应用研究来看,中国四项使能技术专利申请量均居首位,其中超过54%的专利在近三年申请,相关研发机构近三年活跃 度高。美国四项使能技术的平均专利强度要远高于中国,中国专利“多而不强”的局面依然存在。
2、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融合度
从应用场景融合度指数来看
- 人工智能与各行业依然处在人工智能融合的早期。根据应用场景融合度指数显示,汽车(3.9)、医疗(3.8)和家居(3.7) 是人工智能融合度相对较高的三个场景;零售(3.5)、机器人(3.3)和安防(3.2)次之;制造(3.0)和教育(2.8)融 合度指数较低。
从全球应用场景融合水平来看
- 在各个应用领域中,美国人工智能研发人员数量优势明显,占据一半左右,而中国各领域人工智能研发人员普遍偏少。
- 从专利申请规模来看,除医疗领域外,中国的专利申请规模均超过美国,特别是在机器人和制造两个领域专利优势明显。
- 从专利申请强度来看,美国大幅度领先中国,中国专利质量仍有待提升。
- 从应用场景来看,美国医疗领域人工智能专利规模和强度优势显著,中国机器人和制造领域人工智能专利优势明显。
从应用场景融合的主要瓶颈来看
- 高质量数据缺乏、复合型专业人才不足、行业壁垒高、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度不高、应用场景不清晰是当前人工智能与行 业深度融合的主要瓶颈。
- 从行业资源来看,汽车和医疗两个领域的人工智能重点研发机构和人才数量最多,从事零售和教育人工智能研发的机构、 人才数量最少。
- 从技术投入来看,汽车和医疗领域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量增长明显,而教育和零售领域增长相对缓慢。企业专利布局重 点集中在汽车、医疗、家居和安防领域,近年来布局重点是机器人领域。
- 从数据积累程度来看,汽车、医疗和机器人三个领域具备显著的数据优势,而家居和制造两个领域数据积累明显不足。
- 从数据开放程度来看,汽车、教育和机器人三个领域数据开放程度较高,而医疗和制造两个领域数据开放程度较低。
报告内容:
……
温馨提示:如需原文档,可在PC端登陆未来智库www.vzkoo.com搜索下载本报告。
关注公众号“未来智库”,及时获取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