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医学博士这样教“速读”:提升阅读维度,才是高效的关键

2019-07-19     职场咖啡厅
分类丨职场--阅读技巧
字数丨2200字,阅读约5分钟

“每天我都在知识的大海里裸泳,因为看完一本书,连底裤都没剩下。”

“喔,那你还是有在锻炼啦,我一般就是看看海而已。”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放弃读书的人却越来越多。

宋代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用于勉励自己努力学习。

毛主席也说过:“三天不学习,撵不上刘少奇”。

道理大家都懂,可是那么海量的书籍怎么选?那么厚的页数,怎么读得完?就算读了,第二天忘一半,下个月全忘光,有啥用嘛?

对于这种人人都有的“知识焦虑”,日本老中医给出了一种独门秘方:王者速读法。

这种速读法,不要求你一目十行、心累如狗,而是在书籍面前做一个淡定的“王者”。

本书作者齐藤英治 ,医学博士,他在研究各种速读术后,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创造了这一种快速阅读法。他的方法被东芝、富士、JR东日本等许多大企业在进修培训时采用。

根据帕累托法则,我们只读要全书的20%,就可以获得80%的有效信息。

王者速读法的核心是,“阅读时,如何在短时间内,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

每本书的规定阅读时间30分钟,在有限的时长内,只精读20%的“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读者要做的,就是读自己喜欢的书,然后在读的时候应用一下本书的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在阅读时,你做主人,书做仆人。

什么时间读,一次读多长时间? 一本书读多久、多深就够了?谁说了算?你是主,书该随你召唤,随时随地、随心所欲。(一种渣男的味道扑面而来)。

这样做短时、高效,便于读者总结和提炼要点,不会出现“看了后面、忘了前面”,以及“看了这本、忘了那本”的情况。

如果要用一个故事来描述王者速读法,我会这样说:

想象你是一个要进入书山寻宝的人,之所以选择这座山,是因为隐隐觉得里面藏着对你有用的神秘功法。

按照游戏规定,进入地图的时间只有30分钟。要找到宝藏,有三个步骤:

  • 第一:用5分钟进行预览。这一步,就好像是在看藏宝图。
  • 第二阶段:用5分钟浏览全书。这一步,是先找到开宝箱的钥匙(一种叫做“关键词”的咒语)。
  • 第三阶段:用20分钟进行跳读。(跑地图,在关键位置下铲子挖,打开宝箱)。


下面,我们再详解一下这三步:

阶段一:看地图(5分钟预览)。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拿到一本书,首先花5分钟的时间进行预览,预览的内容包括:

1、封面
内封、腰封和护封,这里有别人帮你总结好的重点;
2、目录
对书的整体构成有一个把握,找准对自己有用信息的位置,标记出来。
问自己几个直击灵魂的问题:
我想要从这本书中获得什么样的信息?为此我要读哪些地方?什么地方应该多加用心地读?
3、前言
如果暂时回答不了,就看看前言和后记,一般作者都会总结自己在书中提出了什么问题,又是怎么解决的。

阶段二:找钥匙(5分钟翻翻)。

这一阶段使用浏览图片的方法,把每一页纸当作一张图片去看待,视线在每页停留2秒钟,就这样把全书翻一遍,不求甚解。

这一招,是利用右脑的图像化阅读能力。不用勉强自己,就能够获得关于此书的总体印象。

通过无意识的快速翻阅,发现自己在意、关注的内容,及时做记号,这些内容可能会你接下来阅读的重点。

“浏览时,发现书籍所要倾诉的,以及潜意识里与之相呼应而浮上心头的关键词,即你的意识深处一直在寻寻觅觅的关键词,这是最上乘的境界,也关系到你自己预先设定的主体性读书的目的。”

现在,再回答出以下问题:我需要精读这本书吗?首先要阅读哪一部分?哪一部分是自己必读的内容?(找到钥匙)。

阶段三:20分钟跳读(挖出宝藏)。

科幻小说《三体》里,有一个词叫降维打击,指高维度空间的生物对低维度生命的打击,是碾压性的、无法反抗的。

比如,小米公司原本做手机行业,现在又涉及到了台灯、电饭煲、监控摄像头、平衡车等品类。

由于小米在互联网和电子制造业方面的积累,使它在可以把知识迁移到传统行业中,进行升级改造。因此,它在成本控制、品牌形象、产品设计等方面都获得优了势,给对手造成了一定的降维打击。

阅读时也是一样,要想做知识的国王,就得踏出死读书、读死书的思维陷阱,拔高自己的维度,从高处审视一本书,然后有效跳读。

跳读,是指唰地从书中抽出一段“宝藏内容”。在把握整体的同时,有意识地重点注核心的部分。

就好像一只在海面上飞翔的小鸟,它一边滑翔、一边眺望海面,一旦发现鱼的踪影就俯冲下去捕食。

阅读时,看到自己提炼的“关键词”出现的地方,可以放慢速度详细阅读。

轻松地读完一本书,最后一步是用输出的方式进行复习。可以摘抄读书笔记,或者画出思维导图,吃透自己提炼出的核心内容。

这样做,不仅会收获感满满,而且便于以后复习和应用。

在职场和生活中,我们的时间都不充裕,因此,我们需要用效率最高的方法来读书,在短时间内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

阅读中,与其耗费大把时间,追求收益低下的“完美”,不如瞄准靶心、速战速决,得到最符合自己初衷的“较优解”。

给自己限时半小时:看地图、找钥匙、挖宝藏。

对于一本书来说,如果我们能用别人阅读时长的20%,获得书中最精华信息的80%,其实已经是赚到了。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职场人,头条签约作者。
我坚信“脑内千山万水,不如脚下一步,哪怕是跌出去的一步。”
很多时候,困住我们的不是难题,而是想象。
通过阅读、理解和尝试,能够帮助我们走出人生的重重迷雾。
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关注我,共同探讨职场问题。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u_tGGwBmyVoG_1ZdGl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