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洗手日|从小洗到大的手,你洗对了吗?

如果你是一名医护人员,你一定知道预防患者间疾病传播和感染最重要的措施。

有一种既便宜又高效的方式。

你能猜出那是什么吗?


医护人员可以采用以避免有害细菌传播及预防患者间与医疗卫生相关感染最重要的措施即是: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这一简单行为。

每年10月15日是全球洗手日,我们加入了“全民洗手”的全球号召,其中包括“所有医护人员保持双手清洁”的响应。

手是医疗过程中细菌传播的主要途径。但不幸的是,全世界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因在接受医疗卫生服务时感染病菌而死亡。

对于医护工作者来说,为防止有害细菌的传播,有5种场合需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和水彻底将手洗净。

如果你是非医护人员,从小洗到大的手,到底洗对了吗?一起来看看!

洗手,别入误区

否则,洗了也是白洗!

洗手虽是件小事,却不容忽视。正确、合理的洗手可以预防很多传染性疾病和感染,对我们的健康意义重大。

然而生活中,人们不是忽略了这件小事儿,就是没有用对方法,并没能真正发挥洗手的效用。比如:

以擦代洗

用纸巾或湿巾、毛巾擦手不能充分去除手上的残留污物和细菌,所以擦手绝不能代替洗手。

湿手即止

象征性地把手全部打湿,就算是洗好手了。没有充分摩擦,难以去除手上的污物和细菌。

盆中洗手

用一盆水反复洗手,而不冲洗,洗下来的脏东西仍然会经由盆中的水附着在手上。如果多人共用一盆水,更会使各自手上的脏东西在水中交换,容易发生交叉污染。

共用肥皂

洗手前取用肥皂,手上的污物和细菌等会留在肥皂上,容易形成经手-肥皂-手的传播。尤其是一块肥皂反复被多人取用, 更容易形成交叉污染。

洗完衣擦

洗完手之后,用衣服下摆擦一擦,或者在裤子上拍一拍,结果刚洗干净的手又被衣物污染了。所以,洗手后自然风干或烘干,使用干净的毛巾、纸巾等擦干都没有问题,但不可以用不洁净的物品擦手。

正确的洗手方法,看这里

洗手不是形式,洗干净才是目的

科学洗手三要素:

用洗手液洗手;

用流动的水冲洗;

动作标准、保证充足时间。

接下来,让我们对照着“七步洗手法”,一起学习如何正确洗手吧!


与家人、朋友和从事医疗卫生行业的同事分享本文,提醒他们认真洗手,身体棒棒~

小循综合整理自:新华网、世界卫生组织、大众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