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草莓蜜蜂授粉很容易死亡?六种常见原因及防治措施要知晓

2019-12-28     养蜂能手

棚室内可通过放养蜜蜂进行异花授粉,既简单又生态,可提高草莓的产量和品质,果实可增产50%,畸形果只有无蜂区的1/5。但是很多种植户反映蜜蜂授粉过程中会出现死亡现象,下面来分析一下草莓大棚中授粉蜜蜂死亡原因和对策。

草莓种植过程中导致蜜蜂死亡常见的有6个因素。

1.自然死亡

蜜蜂的生命周期较短,冬季工蜂的寿命仅为3个月左右,采蜜期最短仅为 28天,这就决定了蜜蜂必然会经历生老病死,一箱蜂放置3个月左右的时间,蜂群就会慢慢退化掉,要及时将其残体清除出蜂箱外,保证剩余群体的正常生活,同时及时补蜂。

2.环境原因

蜜蜂习惯在无拘束的自然环境中飞翔,到棚室中受到棚室塑料膜的束缚后会不习惯,而且蜜蜂具有趋光性, 会撞向大棚“自杀”,尤其是一些老龄蜜蜂,不断地尝试飞出、撞到顶棚,容易衰竭而亡。

所以一般蜂箱门是背光摆放,尽量减小蜜蜂趋光性带来的影响。

3.花粉不足

草莓花粉不多,蜜源不充足,蜂群饥饿难忍时,抵抗力就会下降,蜂箱内各个环节紊乱无序,而缺蜜的蜂群极易出现大肚病、腐烂病,平时需要对蜂箱多加观察, 辅助添加花粉、糖浆等,确保蜜源充足。

一般可以使用白糖、蜂蜜、蜂王浆等来补充,在实际操作中使用白糖较多,半个月喂一次,水和糖的比例为1:2。

4.低温

反季节栽培草莓棚室较大的特点就是温度低,正常的蜜蜂要飞出蜂箱外进行排泄,蜜蜂飞出蜂箱气温一般要达到10℃以上,如果长期低温,蜜蜂无法飞出箱外, 粪便不能及时排出,就会腹胀而死,要做好棚室保温工作, 尤其是夜间,防止蜜蜂受冻。

5.高湿度

蜂群越冬最适相对湿度为 75%~85%。棚室湿度较大有可能会引起蜂箱发霉,巢内潮湿,进而导致蜂群不安, 蜜蜂栖息和储藏的场所遭到破坏而死亡。

要注意经常翻晒蜂箱,根据蜂群的大小,留足适当的巢门空隙,以保持巢内空气畅通无阻,同时草莓灌溉要适宜,晴天时要经常敞棚通风,保持良好空气湿度,也可在蜂箱周围撒 施草木灰、生石灰等吸潮。

6.打药方式不对

打药注意搬蜂箱

草莓施药的时间通常在上午,选在作物气孔都打开时,防治效果最好,但在喷施叶面肥或进行病虫害防治时, 没有做好对蜜蜂的保护工作,导致蜜蜂羽翼沾水或直接接触药剂而中毒。

如果草莓出现病虫害,病症也是点状分布的,不需要大面积施药。

蜜蜂的抗药性要比其它的昆虫弱得多,所以尽量局部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草莓病虫害防治,并且将蜜蜂挪出大棚,通风完了再搬回大棚,建议在喷施叶面肥等时,也要尽量避开蜜蜂活跃的晴天中午时段。

病虫防治

草莓上虫害有蚜虫、红蜘蛛、蓟马、鳞翅目害虫等,病害主要以灰霉病、白粉病为主。

大棚草莓防治蚜虫可以选用农药剂有噻虫啉、氟啶虫酰胺、吡蚜酮,禁止使用吡虫啉、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

  • 防治青虫等鳞翅目害虫首选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
  • 防治大棚草莓红蜘蛛可以选用噻螨酮、唑螨酯、乙螨唑,不能使用哒螨灵等药剂;
  • 防治蓟马可以使用乙基多杀霉素;
  • 防治灰霉病可以使用嘧霉胺、啶酰菌胺,白粉病可以使用唑类。
  • 打药后一定要适当通风,一般施药后2天以上再放蜂进入大棚,对蜜蜂高毒的药剂尽量少用(比如阿维菌素、菊酯等),尽量避免或减小损失。

文章来源微信公号:天天学农草莓号。仅供参考,若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hbvTW8BMH2_cNUgsqeX.html